相關(guān)習(xí)題
 0  4393  4401  4407  4411  4417  4419  4423  4429  4431  4437  4443  4447  4449  4453  4459  4461  4467  4471  4473  4477  4479  4483  4485  4487  4488  4489  4491  4492  4493  4495  4497  4501  4503  4507  4509  4513  4519  4521  4527  4531  4533  4537  4543  4549  4551  4557  4561  4563  4569  4573  4579  4587  97155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6、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jì)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憶的;我們嚕哩嚕嗦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真的,你這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yīng)當(dāng)向誰感謝,盡管我沒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謝謝上帝了!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盡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厭煩。也希望你不要以為我在高峰的頂尖上所想的,所見的,比你們的不真實。年紀(jì)大的人終是往更遠(yuǎn)的前途看,許多事你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

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xùn),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xué)得了忍耐,學(xué)到了說話的技巧,學(xué)到了把感情升華!

你走后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我們可以不用怕羞的這告訴你,也可以不擔(dān)心你憎厭而這樣告訴你。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yuǎn)是圣潔的、慈愛的。1954年1月30日晚)

1、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1)、第一段“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中的“這一類的話”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內(n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樂又惆悵”的是什么事?為什么說它是“又快樂又惆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段中,作者寫道:“你這次在宜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弊x第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說這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內(n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畫波浪線的兩處表達(dá)了作者強烈的愉悅之情,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選擇其中一處來分析,說說它何以能表達(dá)出強烈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本文語言特色考慮,填入第二段橫線上的應(yīng)是下面哪一句?簡要說明理由。

(1)現(xiàn)實卻給你證明,我是對的。

(2)現(xiàn)實卻給你證明我并沒大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書反映出傅雷對兩代人如何相處的一些看法。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

(1)傅雷認(rèn)為在兩代人相處中,青年人應(yīng)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認(rèn)為在兩代人相處中,長輩應(yīng)克服自身哪些弱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完本文后,結(jié)合對本文主旨的理解,寫出你此時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4、古運河,你是那么文靜,幾乎看不到你翻卷的浪花,感不到你奔流的激情,聽不到你生命的吶喊,你緩緩的向前走著,______________,和兩岸的田野絮語著豪情,默默的奔向自己的期待。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3、根據(jù)提示或要求按原文填空:

①、搞好西部開發(fā),重要的是要做好退耕還林、退耕還牧,以期在西北沙漠中興起綠洲,在戈壁灘中出現(xiàn)草甸,再現(xiàn)《敕勒歌》中的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②、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

③、當(dāng)你描寫秋天的景致時,可供引用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①、襁褓(qiǎng)   ②、匿名(nì)  ③、虬枝(qiú)  ④、矍鑠(jué)

B、①、駢儷 (pián)  ②、和面(huó)  ③、汲取(xī)  ④、陰晦(huì)

C、①、恣睢(suī)   ②、拮據(jù)(jié)  ③、軒敞(chǎng)  ④、惴栗(lì)

D、①、霧靄 (ǎi)  ②、畸形(jī)  ③、婆娑(suō)  ④、石窠(kē)

評卷人

得分

 

 

二、填空題

 

(每空? 分,共? 分)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1、選出下列詞語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①、妙手偶得  ②、坦蕩如砥  ③、嘎然而止   ④、義憤填膺

B、①、不屑置變  ②、夙夜憂嘆  ③、攘除奸兇   ④、與日俱增

C、①、嗟來之食  ②、望文生義  ③、匠心獨運   ④、張冠李戴

D、①、慘絕人寰  ②、相形見拙  ③、尖嘴猴腮   ④、意興闌珊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10、下面句子的橫線上,應(yīng)填入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①、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_________的,實際是隔而不離,界而未界。

②、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里過著_____________的農(nóng)婦生活。

③、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__________ 身體。

④、吐溫先生對于那樁交趾支那的偽證案保持緘默,似有____________

A、①依靠   ②勤懇   ③保養(yǎng)   ④隱私

B、①依賴   ②勤勉   ③滋補   ④隱性

C、①依傍   ②勤苦   ③滋養(yǎng)   ④隱衷

D、①依存   ②勤勞   ③保護   ④隱秘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9、加點字注音都正確的是
A. 綻放(zhàn) 對稱(chèng) 潛滋暗長(qián)
B. 斟酌(zhēn) 襲擊(xí) 深惡痛疾(wù)
C. 模樣(mó) 教誨(huì) 不屑置辯(xiāo)
D. 提防(tí) 賠償(shǎng) 人跡罕至(hǎn)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8、沒有錯別字的是
A. 嚴(yán)歷 畸形 意想天開
B. 隱弊 肆虐 張燈節(jié)彩
C. 視察 怠慢 眾志成城
D. 陡俏 和諧 與時俱進(jìn)

試題詳情

科目: 來源:czyw 題型:

7、句中加點字解釋都正確的是
(1)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
  A. 觸(感動) 鼎(大)
  B. 觸(接觸) 鼎(古代的一種鍋)
  C. 觸(接觸) 鼎(大)
  D. 觸(抵) 鼎(正在)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