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8290  428298  428304  428308  428314  428316  428320  428326  428328  428334  428340  428344  428346  428350  428356  428358  428364  428368  428370  428374  428376  428380  428382  428384  428385  428386  428388  428389  428390  428392  428394  428398  428400  428404  428406  428410  428416  428418  428424  428428  428430  428434  428440  428446  428448  428454  428458  428460  428466  428470  428476  428484  447090 

(四)制片: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載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載坡片……

資料二:全班20個實驗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表(注:各小組計數(shù)50個細胞,實驗條件與觀察計數(shù)方法相同)

細胞周期
間  期
分  裂  期
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
實驗小組1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43
4
1
2
實驗小組2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44
3
0
3
……
……
……
……
……
全班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880
67
18
85
計數(shù)細胞總數(shù)
1 000
各時期細胞數(shù)的百分比
88.0
6.7
1.8
3.5

(1)請改正“資料一”中的3處錯誤。__________

(2)若已知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細胞周期為12.0h,請根據(jù)“資料二”,在答題卡上的餅狀圖中表示出間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時間(單位:h,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3)有些因素會影響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實驗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一些誤差。因而對整個實驗結果可能產(chǎn)生影響的有___________。

①取材時間  ②根尖培養(yǎng)溫度  ③解離時間長短   ④載玻片厚度   ⑤計數(shù)的細胞是否屬于分生區(qū)細胞  ⑥細胞周期各時期區(qū)分是否準確

答案及其解析:(1)將“5cm”改成“2-3mm”;實驗操作步驟應改為先漂洗后染色;將“蓋上載玻片”改成“蓋上蓋玻片后,再加一片載玻片”    (2)見下圖    (3)①②③⑤⑥

4、單元測試題目(高考試題+09模擬)

試題詳情

(三)漂洗:將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

試題詳情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龍膽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

試題詳情

(一)解離:剪取洋蔥根尖5cm,放入盛有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混合液(體積比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min。

試題詳情

1.實驗原理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它的物種組成、營養(yǎng)結構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密切關系。

2.實習方法  設計實驗→制作小生態(tài)瓶→每天觀察→記錄

注意:(1)生態(tài)瓶必須密封、透明

(2)生態(tài)瓶的水量應占其容積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間,儲備一定量的空氣。

核心考點整合
 
 
 

1.顏色反應總結

待鑒定物
使用試劑
顏色反應
待鑒定物
使用試劑
顏色反應
淀粉

藍色
DNA
甲基綠
綠色
還原糖
斐林試劑(班氏)
磚紅色沉淀
RNA
吡羅紅
紅色
脂肪
蘇丹Ⅲ
蘇丹Ⅳ
橘黃色
紅色
CO2
澄清Ca(OH)2
溴麝香草汾藍水溶液
變渾濁
藍變綠再變黃
蛋白質
雙縮脲
紫色
酒精
酸性重鉻酸鉀溶液
灰綠色
線粒體
健那綠
藍綠色
染色體
堿性染料
深色

2.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

(1)成像特點:放大倒立的虛像。

(2)放大倍數(shù)計算: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鐿的放大倍數(shù)。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物體的長或寬。

(3)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

(4)低倍鏡下成像特點:物像小、細胞數(shù)目多、視野亮。

   高倍鏡下成像特點:物像大、細胞數(shù)目少、視野暗。

(5)物鏡和目鏡的判斷方法:物鏡有螺紋,目鏡無螺紋。

(6)放大倍數(shù)的判斷方法:

   目鏡:鏡頭長放大倍數(shù)小,鏡頭短放大倍數(shù)大。

物鏡:鏡頭長放大倍數(shù)大,鏡頭短放大倍數(shù)小。

   物鏡與裝片之間的距離:距離近放大倍數(shù)大,距離遠放大倍數(shù)小。

(7)顯微鏡的有關性能參數(shù)。最重要的性能參數(shù)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數(shù)。

1.高倍鏡的使用時注意

(1)低倍鏡使用過程中,下降鏡筒時必須雙眼側視鏡筒,防止鏡頭撞到玻片。

(2)低倍鏡找到物像后,換上高倍鏡時,觀察過程中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

3.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試驗有關事項

(1)色素分離和提取的原理經(jīng)?疾欤谆煜。

(2)在研磨時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壞,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過濾時用的是單層尼龍布。

(3)畫濾液細線時,用力要均勻,速度要適中。

(4)研磨要迅速、充分。 a.因為丙酮容易揮發(fā); b.為了使葉綠體完全破裂.從而能提取較多的色素; c.葉綠素極不穩(wěn)定,能被活細胞中的葉綠素酶水解而被破壞。

(5)制備濾紙條時,要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這樣可以使色素在濾紙條上擴散均勻,便于觀察實驗結

(6)放置濾紙時,濾液細線必須在層析液上面。

總結提升
 
 

1.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都由溶液和溶液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點不同:

(1)溶液濃度不同

斐林試劑中溶液稱為斐林試劑甲,其濃度為溶液稱為斐林試劑乙,其濃度為;雙縮脲試劑中溶液(雙縮脲試劑A)的濃度為,溶液(雙縮脲試劑B)的濃度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試劑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熱條件下與醛基反應,被還原成磚紅色的沉淀,可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的是雙縮脲反應。雙縮脲反應實質是在堿性環(huán)境下的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的紫色反應。而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所以蛋白質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可以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試劑使用時,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將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入溶液(2mL),振蕩搖勻,造成堿性的反應環(huán)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蕩搖勻后觀察現(xiàn)象。

2.影響酶活性的幾個相關曲線。

①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它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tǒng)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它不利于酶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如下圖①所示。

②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度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度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shù)孜餄舛群艽笄疫_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度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也幾乎不再改變。如下圖②所示。

   ③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④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總結:酶的催化效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過酸過堿,高溫能夠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從而使酶失活。

重難點撥
 
 

設計實驗

1、實驗設計概述:實驗題按能力要求可劃分為四大題型:(1)實驗分析題型--根據(jù)提供的實驗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驟、現(xiàn)象、結果,作出解答。(2)實驗方案的糾錯或完善題型--對實驗方案中的錯誤或不完善處,進行改正、補充,使實驗方案趨于完善。(3)實驗設計題型(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條件,自行設計實驗方案。(4)實驗有關的綜合類題型--以實驗為背景,主要涉及代謝、遺傳和生態(tài)相關知識。

所有實驗設計的主要問題就是“六依托”,即細心審題、原理分析、材料分析、變量分析、結果分析和正確表達。

不管哪種類型的實驗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對照原則,這要求遵循:    

(1)單因子變量原則:即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某一因素,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不論一個實驗有幾個因子都應做到一個實驗因子對應觀察一個反應因子。

(2)設立對照原則,通過設立對照可消除無關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增加實驗的可信度。在實驗過程中要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

對照組:亦稱控制組,對實驗假設而言,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

 至于哪個作為實驗組,哪個作為對照組,一般是隨機決定的。這樣,從理論上說,由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無關變量的影響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實驗組與對照組兩者之差異,則可認定為是來自實驗變量的效果,這樣的實驗結果是可信的。按對照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對照類型:

(1)空白對照。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的對象組。例如在“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的鑒定”的實驗中,假如用兩個試管,向甲試管溶液加入試劑,而乙試管溶液不加試劑,一起進行沸水浴,比較它們的變化。這樣,甲為實驗組,乙為對照組,且乙為典型的空白對照。空白對照能明白地對比和襯托出實驗組的變化和結果,增加了說服力。

(2)自身對照。指實驗與對照在同一對象上進行,即不另設對照。如“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則是典型的自身對照。自身對照,方法簡便,關鍵是要看清楚實驗處理前后現(xiàn)象變化的差異,實驗處理前的對象狀況為對照組,實驗處理后的對象變化則為實驗組。

(3)條件對照。指雖給對象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這種處理作為對照意義的,或者說這種處理不是實驗假設所給定的實驗變量意義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處理因素。例如,“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實驗,其實驗設計方案是:甲組:飼喂甲狀腺激素(實驗組);乙組:飼喂甲狀腺抑制劑(條件對照組);丙組:不飼喂藥劑(空白對照組)。顯然,乙組為條件對照。該實驗既設置了條件對照,又設置了空白對照,通過比較、對照,更能充分說明實驗變量---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fā)育。

(4)相互對照。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比對照。如“植物激素與向光性向重力性實驗”和“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對照,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無關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

2.實驗設計的具體方法

 實驗設計往往是解答實驗題的難點,但只要理清思路,找準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難為易。實驗的設計可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進行。

(1)首先確定實驗目的,并對其去粗取精,提煉要點,確定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

(2)運用所學知識,找準實驗原理,并要做到對原理理解透徹-----是實驗設計的依據(jù)

 理解實驗原理對實驗設計的重要作用,每一個生物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裝置的確定、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隨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實驗原理作為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的預期也是依據(jù)實驗原理而作出的。

(3)根據(jù)實驗原理,對照實驗目的,通過初步分析,在頭腦中搜尋教材上或曾做過的實驗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實驗設計大多與單因子變量和對照實驗有關。

(4)結合實驗所給的條件,選取適當?shù)姆椒?簡便性原則),開始草擬具體步驟方案,設計具體步驟后,要順藤摸瓜,通過實驗結果(現(xiàn)象)的判斷,分析綜合得出實驗結論。

(5) 回歸檢驗。

 看看自己設的實驗是否存在科學性原則,緊扣實驗原理來進行分析;是否有遺漏的地方;是否還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檢驗實驗的嚴密性、科學性問題。實驗設計的檢驗過程最終應該對照實驗原理,回歸實驗目的。

(6)實驗設計中反應變量的確定和控制

 生物實驗設計中,反應變量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科學實驗的結論都是從反應變量所表現(xiàn)出的數(shù)量、質量或狀態(tài)的事實中推導或分析出來的。生物實驗中很多反應變量就是實驗條件。設計實驗時,應該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來確定對實驗結果有影響的反應變量。

 同時,對其他無關變量或非研究變量應進行控制。對變量的控制所要遵循的原則是對照原則,即控制其他因素不變,而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反應變量),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通過對照的建立,達到對變量的控制,這是生物實驗設計的靈魂。

名師點睛
 
 

1.(2008年全國Ⅰ卷,理綜,1)為了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設計實驗時,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種藥物前后小鼠癥狀作為觀察指標,則下列對實驗組小鼠注射藥物的順序,正確的是:

A.先注射胰島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島素溶液,再注射胰島素溶液

C.先注射胰島素溶液,后注射生理鹽水

D.先注射生理鹽水,后注射胰島素溶液

答案A

解析:在本實驗中,實驗目的是驗證胰島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無胰島素應該是本實驗中的唯一變量,也就是說,對照組中沒有胰島素,而實驗組中應該有胰島素,且注射胰島素后血糖濃度應該與實驗前發(fā)生變化,其一般作法是:給對照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鹽水,給實驗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鹽水溶解的胰島素溶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小鼠的癥狀表現(xiàn),可見對照組小鼠正常,而實驗組小鼠出現(xiàn)血糖降低的癥狀,再給實驗組小鼠注射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見實驗鼠的癥狀得以恢復。所以本題應該選A。

2.(2008山東卷,理綜,1)從細胞膜上提取了某種成分,用非酶法處理后, 加入雙縮脲試劑出現(xiàn)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熱,出現(xiàn)磚紅色。該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答案C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必修一第二章三大物質鑒定,較易。“用非酶法處理”,給出信息:不考慮外加物質(蛋白質)影響;雙縮脲試劑顏色反應檢測蛋白質,斐林(或班氏)試劑檢測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糖選出糖蛋白。

3.(2008屆寧夏卷,生物,2)為證實葉綠體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綿與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進行實驗,裝片需要給予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是

A、光照、有空氣、臨時裝片中無NaHCO3稀溶液    B、光照、無空氣、臨時裝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氣、臨時裝片中無NaHCO3稀溶液    D、黑暗、無空氣、臨時裝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答案 B

解析:為了排除本來空氣中的氧氣的干擾,所以要求整個裝置是無氧狀態(tài),這樣才可以以好養(yǎng)細菌的聚居地來確定葉綠體是否放出氧氣;葉綠體在進行光和作用的時候才能夠放出氧氣,故需要設置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光照和以CO2做原料,故答案是B.

4.(2008廣東卷,生物,5)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綠體時,可見葉綠體

A.具有雙層膜          B.呈綠色帶狀

C.內(nèi)部有許多基!            D.呈綠色橢球形

答案 D

解析:  黑藻葉綠體呈綠色橢球形;水綿葉綠體呈綠色帶狀。

5.(2008江蘇卷,生物,4)下列對有關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時,不同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鏡觀察不到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過程

C.觀察葉片細胞的葉綠體時,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

D.甲基綠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核呈綠色

答案 B

解析:通過各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來分離各種色素故A項正確。C項,在觀察葉綠體時,先低倍鏡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然后再還高倍鏡,D項甲基綠使DNA呈綠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nèi),所以D項正確。用低倍鏡可以觀察到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

6.(2008全國卷II,理綜,30)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果實中的貯藏物不斷代謝轉化,香蕉逐漸變甜。圖A中I、II兩條曲線分別表示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兩種物質含量的變化趨勢。請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別加等量的蒸餾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試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試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圖B

(1)在a、c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藍色,與a管相比c管的顏色更____________,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____________,圖A中標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____________。

(2)在b、d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試劑,煮沸后,b管呈磚紅色,與b管相比d管的顏色更____________,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____________,圖A中表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細胞內(nèi)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噴施乙烯利,從第X天開始,曲線I將呈現(xiàn)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減慢)下降的趨勢,曲線II將呈現(xiàn)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減慢)上升的趨勢。

答案(1)淺、淀粉、I;(2)深、還原糖、II;(3)加快、加快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了還原糖及淀粉的顏色反應及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的內(nèi)容。題干指出“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香蕉逐漸變甜”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淀粉類物質轉化成了還原糖,因此在(1)、(2)兩問中可以很容易的作答。而(3)問中考察了乙烯的作用:促進果實成熟,即可以加快淀粉轉化成還原糖的過程,從而也可以很容易作答。

7.(2008年高考四川卷,理綜,30)為確定人體在運動時呼出氣體中CO2濃度是否比靜止時高,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設:人體在運動時呼出氣體中CO2的濃度比靜止時高。

實驗過程:

①在3個燒杯中,分別注入100mL蒸餾水,測定其pH。

②實驗者在安靜狀態(tài)(靜坐2min)、中等運動(步行2min)以及劇烈運動(跳繩2min)后,立即分別想上述3個燒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氣體,測定pH。經(jīng)多次重復實驗,所得平均數(shù)據(jù)如下表:

運動狀態(tài)
安靜
中度運動
劇烈運動
實驗前pH
6.1
6.1
6.1
實驗后pH
5.9
5.6
5.3

請回答:

(1)作出上述假設的依據(jù)是                          。

(2)該實驗的原理是                             。

(3)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越大,     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得出結論:

                           ,從而驗證以上假設。

(4)人體代謝產(chǎn)生二氧化碳分解三大營養(yǎng)物質是          ,人體細胞糖代謝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細胞器是       

答案(1)由于人體在運動時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強,產(chǎn)生 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 的濃度增加。

   (2)CO2 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 pH 下降,人在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 CO2 不同,溶于水后也會導致 pH 不同,通過測定水 pH 的變化可以推測呼出氣體中 CO2 濃度的變化。

   (3)運動強度   pH    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濃度增加

   (4)糖類   脂肪和蛋白質   線粒體

解析: 實驗假設的正確與否并不影響實驗過程和結果,但實驗假設的提出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某種現(xiàn)象所提出的一種解釋,所以還是需要一定科學依據(jù)的。 要注意實驗原理中知識的相關性。如運動狀態(tài)不同,呼吸強度不同,產(chǎn)生的 CO2濃度不同,最終導致水中的 pH的不同。 人體通常情況進行的是有氧呼吸,在劇烈運動時骨骼肌可通過無氧呼吸來彌補供能的不足。但人體無氧呼吸產(chǎn)物是乳酸而沒有 CO2,且題目中強調(diào)的是產(chǎn)生 CO2 的細胞器。

8.(2008江蘇卷,生物,29)在完成了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2份資料。

資料一:一份“實驗報告”的部分內(nèi)容

試題詳情

4.討論: 所調(diào)查的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發(fā)病率是否與有關資料相符, 分析原因.

試題詳情

3.計算公式:某種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發(fā)病人數(shù)/調(diào)查人數(shù)  × 100%

試題詳情

2.方法:保證調(diào)查的群體足夠大, 分組調(diào)查,匯總數(shù)據(jù),統(tǒng)一計算.

步驟: 組織問題調(diào)查小組→ 確定課題→ 分頭調(diào)查研究→ 撰寫調(diào)查報告→ 匯報、交流調(diào)查結果。

試題詳情

1.要求:(1)調(diào)查的群體應足夠大;(2) 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3) 如果調(diào)查某病的遺傳方式,則要對患病的家族群體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

試題詳情

2、方法步驟:

(1)洋蔥長出約1cm左右的不定根時,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nèi)(4℃),誘導培養(yǎng)36h。

(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

然后用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3)制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制片(過程同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樣)

(4)觀察,比較: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的細胞.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