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年全國卷Ⅰ)(18分) 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上靜止放置三個質(zhì)量均為m的木箱,相鄰兩木箱的距離均為l。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與其它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運動。整個過程中工人的推力不變,最后恰好能推著三個木箱勻速上滑。已知木箱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設(shè)碰撞時間極短,求
(1) 工人的推力;
(2) 三個木箱勻速運動的速度;
(3) 在第一次碰撞中損失的機械能。
答案:(1);
(2)
;
(3)。
解析:(1)當(dāng)勻速時,把三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受重力、推力F、摩擦力f和支持力.根據(jù)平衡的知識有;
(2)第一個木箱與第二個木箱碰撞之前的速度為V1,加速度根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或動能定理有
,碰撞后的速度為V2根據(jù)動量守恒有
,即碰撞后的速度為
,然后一起去碰撞第三個木箱,設(shè)碰撞前的速度為V3。
從V2到V3的加速度為,根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有
,得
,跟第三個木箱碰撞根據(jù)動量守恒有
,得
就是勻速的速度;
(3)設(shè)第一次碰撞中的能量損失為,根據(jù)能量守恒有
,帶入數(shù)據(jù)得
。
22、(06江蘇卷)關(guān)于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D )
A.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最重的一點
B.物體發(fā)生形變時,其重心位置一定不變
C.物體升高時,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變
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運動員在越過橫桿時,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橫桿之下
21、(06北京卷).木塊A、B分別重50 N和60 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磨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靜止不動�,F(xiàn)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如圖所示.力F作用后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如圖所示力F作用后C
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20、(05四川、陜西、貴州、云南、新疆、寧夏、甘肅、內(nèi)蒙) 如圖所示,一物塊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為F 、方向如圖所示的力去推它,
使它以加速度a右運動。若保持力的方向不變而增大力的大小,則A
A . a 變大
B .不變
C.a(chǎn)變小
D . 因為物塊的質(zhì)量未知,故不能確定a變化的趨勢
20、(05遼寧卷)兩光滑平板MO、NO構(gòu)成一具有固定夾角θ0=75°的V形槽,一球置于槽內(nèi),用θ表示NO板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如圖5所示。若球?qū)Π錘O壓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則下列θ值中哪個是正確的?( B )
A.15° B.30°
C.45° D.60°
19、(05江蘇卷)有兩個共點力,F(xiàn)1=2N,F(xiàn)2=4N,它們的合力F的大小可能是B
A.1N B.5N C.7N D.9N
18、(04全國理綜) 如圖所示,四個完全相同的彈簧都處于水平位置,它們的右端受到大小皆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況各不相同:①中彈簧的左端固定在墻上,②中彈簧的左端受大小也為F的拉力作用,③中彈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塊,物塊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動,④中彈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塊,物塊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動。若認(rèn)為彈簧的質(zhì)量都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個彈簧的伸長量,則有 D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17、(03全國卷) 如圖1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b、c位于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a和c帶正電,b帶負(fù)電,a所帶電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靜電力的合力可用圖中四條有向線段中的一條來表示,它應(yīng)是( B )
A.F1 B.F2 C.F3 D.F4
16、(01江浙) 下列一些說法正確的是:D
① 一質(zhì)點受兩個力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這兩個力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的沖量一定相同
②一質(zhì)點受兩個力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這兩個力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做的功或者都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③ 在同樣時間內(nèi),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負(fù)號一定相反
④ 在同樣時間內(nèi),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負(fù)號也不一定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02年廣東、河南) 圖中a、b、c為三個物塊,M、N為兩個輕質(zhì)彈簧,R為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它們連接如圖并處于平衡狀態(tài)。
(A) 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壓縮狀態(tài)
(B) 有可能N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
(C) 有可能N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
(D) 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
[答案]:A、D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