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相關習題
 0  128589  128597  128603  128607  128613  128615  128619  128625  128627  128633  128639  128643  128645  128649  128655  128657  128663  128667  128669  128673  128675  128679  128681  128683  128684  128685  128687  128688  128689  128691  128693  128697  128699  128703  128705  128709  128715  128717  128723  128727  128729  128733  128739  128745  128747  128753  128757  128759  128765  128769  128775  128783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MN、PQ為間距L=0.5m足夠長的光滑平行導軌,NQ⊥MN,導軌的電阻均不計.導軌平面與水平面間的夾角θ=30°,NQ間連接有一個R=3Ω的電阻.一勻強磁場垂直于導軌平面且方向向上,磁感應強度為B0=1T.將一根質(zhì)量為m=0.05kg的金屬棒ab緊靠NQ放置在導軌上,且與導軌接觸良好.現(xiàn)由靜止釋放金屬棒,當金屬棒滑行至cd處時達到穩(wěn)定速度v=4m/s,已知在此過程中通過金屬棒截面的電量q=0.5C.設金屬棒沿導軌向下運動過程中始終與NQ平行.(取g=10m/s2.求:
(1)金屬棒上的電阻r;
(2)cd離NQ的距離s
(3)金屬棒滑行至cd處的過程中,電阻R上產(chǎn)生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PQ和MN是固定于水平面內(nèi)間距L=1.0m的平行金屬軌道,軌道足夠長,其電阻可忽略不計.兩相同的金屬棒ab、cd放在軌道上,運動過程中始終與軌道垂直,且接觸良好,它們與軌道形成閉合回路.已知每根金屬棒的質(zhì)量m=0.20kg,每根金屬棒位于兩軌道之間部分的電阻值R=1.0Ω;金屬棒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且與軌道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整個裝置處在豎直向上、磁感應強度B=0.40T的勻強磁場中,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在t=0時刻,用垂直于金屬棒的水平力F向右拉金屬棒cd,使其從靜止開始沿軌道以a=5.0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金屬棒cd運動多長時間金屬棒ab開始運動;
(2)若用一個適當?shù)乃酵饬′向右拉金屬棒cd,使其達到速度v1=20m/s沿軌道勻速運動時,金屬棒ab也恰好以恒定速度沿軌道運動.求:
①金屬棒ab沿軌道運動的速度大��;
②水平外力F′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金屬框架(足夠長,電阻不計)固定在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框架左端連接一個R=0.4Ω的電阻,框架上垂直導軌放置一電阻r=0.1Ω的金屬導體棒ab,金屬導體棒長為0.5m,兩端恰與框架接觸,且接觸良好,金屬導體棒ab在F=0.4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金屬導體棒ab的最大速度v=0.25m/s.
(1)試判斷金屬導體a、b兩端電勢高低.
(2)求電阻R上消耗的最大電功率.
(3)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同且分布均勻的兩個圓柱體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為G,其中B的下一半剛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邊露出另一半,A靜止在平面上,現(xiàn)過A的軸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F=3G,物體A恰好離開地面
B.從物體A恰好離開地面到物體被拉著開始沿物體b表面緩慢移動到最高位置的過程中,拉力F逐漸減小
C.從物體A恰好離開地面到物體被拉著開始沿物體b表面緩慢移動到最高位置的過程中,拉力F逐漸增大
D.從物體A恰好離開地面到物體被拉著開始沿物體b表面緩慢移動到最高位置的過程中,A、B間的壓力最大值為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已知月球的半徑為R,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一個小球,經(jīng)時間t落回出發(fā)點,若在月球上發(fā)射一顆環(huán)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衛(wèi)星的線速度不可能大于2Rv0tB.衛(wèi)星的加速度不可能大于2v0t
C.衛(wèi)星的角速度不可能大于2v0Rt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一長木板質(zhì)量為M=4kg,木板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2,質(zhì)量為m=2kg的小滑塊放在木板的右端,小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開始時木板與滑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木板的右端與右側(cè)豎直墻壁的距離L=2.7m,現(xiàn)給木板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使木板向右運動,設木板與墻壁碰撞時間極短,且碰后以原速率彈回,取g=10m/s2,求:
(1)木板與墻壁碰撞時,小滑塊此時到達長木板的最左端,板長為多大?
(2)木板與墻壁碰撞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小滑塊停在木板上,此時距離長木板最右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時,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都應平衡摩擦力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作出a-F的圖象為曲線
C.在探究加速度a與小車質(zhì)量M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a-1M圖象
D.當小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時,不能近似認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總重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次實驗中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依次打出一系列的點,取A,B,C,D,E五個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所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且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0.02s,則打C點的瞬間,紙帶的速度大小為0.11m/s,紙帶運動的加速度a=0.20m/s2(計算結(jié)果都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裝置,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長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速率.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2)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vB2vA22L
 序號 F(N) vB2-vA2(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1 
 4 2.62 4.65 4.84
 5 3.00 5.49 5.72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中的坐標紙上作出a~F關系圖線;
(4)對比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關系圖線(圖中已畫出理論圖線),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傳感器讀數(shù)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利用圖示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1)若實驗中小車運動過程中存在摩擦力,要平衡摩擦力,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將木板右端適當抬高.
(2)為了減小誤差,實驗中作為外力的盤和砝碼的質(zhì)量m1與小車的質(zhì)量m2的關系應該滿足m1遠遠小于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