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8642  128650  128656  128660  128666  128668  128672  128678  128680  128686  128692  128696  128698  128702  128708  128710  128716  128720  128722  128726  128728  128732  128734  128736  128737  128738  128740  128741  128742  128744  128746  128750  128752  128756  128758  128762  128768  128770  128776  128780  128782  128786  128792  128798  128800  128806  128810  128812  128818  128822  128828  128836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真空中有兩個等量異種點電荷A、B,M、N、O是AB連線的垂線上的點,且AO>OB一帶正電的試探電荷僅受電場力作用,運動軌跡如圖中實線所示,設M、N兩點的電勢分別為φM、φN,此電荷在M、N兩點的加速度分別為aM、aN,此電荷在M、N兩點的電勢能分別為EPM、EPN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φM>φNB.aM>aN
C.EPM=EPND.B點電荷一定帶正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帶滑輪的長木板水平放置.

①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
②分析此圖線,CA段不過原點的可能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③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A.
A.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B.所用木塊的質(zhì)量太大
C.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D.木塊與導軌之間存在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a)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電火花計時器,C為裝有砝碼的小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在實驗中認為細線對小車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碼和小桶的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的點求得.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A
A.控制變量法       B.假設法      C.理想實驗法        D.等效替代法
(2)實驗過程中,電火花計時器應接在交流(選填“直流”或“交流”)電源上.調(diào)整定滑輪,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3)圖(b)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打“3”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26m/s,由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的大小a=0.50 m/s2.(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桶中砝碼的質(zhì)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關系圖線如圖(c)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為平衡摩擦力過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正、負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分布如圖,P、Q為其中兩點,則帶正電的試探電荷( 。
A.由P靜止釋放后會運動到QB.從P移動到Q,電場力做正功
C.在P的電勢能小于在Q的電勢能D.在P所受電場力小于在Q所受電場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動能定理w=$\frac{1}{2}$mv22-$\frac{1}{2}m{v}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圖a所示為兩位同學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中,兩位同學安裝好實驗裝置后,首先平衡摩擦力,他們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些后,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后,先接通電源,后用手輕撥小車,小車便拖動紙帶在木板上自由運動.若打點計時器第一次在紙帶上打出的計時點越來越稀疏(從打出的點的先后順序看),則第二次打點前應將長木板底下的小木塊墊的比原先更加低(選填“高”或“低”)些;重復以上操作步驟,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計時點,便說明平衡摩擦力合適.
(2)平衡摩擦力后,在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的條件下,兩位同學可以認為砝碼盤(連同砝碼)的總重力近似等于小車的所受的合外力.
(3)接下來,這兩位同學先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受到的合外力的關系;圖b為某次操作中打出的一條紙帶,他們在紙帶上標出了5個計數(shù)點,在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圖中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cm.實驗中使用的是頻率f=50Hz的交變電流.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0.34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然后,兩位同學在保持小車受到的拉力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其質(zhì)量M的關系.他們通過給小車中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M,得到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數(shù)據(jù),畫出a-$\frac{1}{M}$ 圖線后,發(fā)現(xiàn):當$\frac{1}{M}$ 較大時,圖線發(fā)生彎曲.于是,兩位同學又對實驗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圖線的末端發(fā)生彎曲的現(xiàn)象,那么,兩位同學的修正方案可能是C
A.改畫a與(M+m)的關系圖線       B.改畫a與 $\frac{m}{M}$ 的關系圖線
C.改畫a與 $\frac{1}{M+m}$ 的關系圖線       D.改畫a與$\frac{1}{{(M+m)}^{2}}$的關系圖線
(5)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實驗完成后,兩位同學又打算測出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于是兩位同學先取掉了長木板右端墊的小木塊,使得長木板平放在了實驗桌上,并把長木板固定在實驗桌上,具體的實驗裝置如第13題圖c所示;在砝碼盤中放入適當?shù)捻来a后,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便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并在保證小車的質(zhì)量M、砝碼(連同砝碼盤)的質(zhì)量m不變的情況下,多次進行實驗打出了多條紙帶,分別利用打出的多條紙帶計算出了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度$\overline{a}$,則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g-(m+M)\overline{a}}{Mg}$.(用m、M、$\overline{a}$、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物理課上老師拿出了如圖所示的一套實驗裝置問同學們可以用來完成高中物理中的哪些學生實驗,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的不同構想.

(1)甲同學用圖1此裝置來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
①要完成該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C(填字母代號)
A.調(diào)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實驗時,應讓小車盡量的靠近打點計時器,且應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在調(diào)節(jié)木板傾斜度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時,不應將鉤碼通過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D.通過增減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需要重新調(diào)節(jié)木板傾斜度
②設鉤碼的總質(zhì)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實驗中要進行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2)乙同學用該裝置來完成《探究繩的拉力做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平衡摩擦力后,當他用多個鉤碼牽引小車時,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過快,致使打出的紙帶上點數(shù)較少,難以選到合適的點來計算小車的速度,在保證所掛鉤碼數(shù)目不變的條件下,請你利用本實驗的器材提出一個解決辦法:在小車上加適量鉤碼.
(3)丙同學用該裝置來完成《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
①實驗中得到了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選擇點跡清晰且便于測量的連續(xù)7個點(標號0~6),測出0到1、2、3、4、5、6點的距離分別為d1、d2、d3、d4、d5、d6,打點周期為T.則打下點2時小車的速度v2=$\frac{tbpvjlx_{3}-jlzrlxf_{1}}{2T}$;若測得小車的質(zhì)量為M、鉤碼的總質(zhì)量為m,打下點1和點5時小車的速度分別用v1、v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若不計一切阻力,則驗證點1與點5間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的關系式可表示為$mg(7xdfd7n_{5}-ftt5ptd_{1})=\frac{1}{2}(M+m)({v}_{5}^{2}-{v}_{1}^{2})$(用相關的字母表示).
②下列有關三位同學都用以上裝置分別完成各自的實驗中你認為正確的是:CD
A.實驗中甲必須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乙、丙不需要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
B.實驗中甲、乙必須將長木板墊起一定角度以平衡摩擦力,丙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實驗中甲、乙、丙都要滿足鉤碼的質(zhì)量要遠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D.實驗中甲、乙、丙都要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且小車要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研究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成反比例的結論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裝砂的小桶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應使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大于懸掛的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研究物體的“加速度、力和質(zhì)量”三個物理量的關系時,這種研究物質(zhì)問題的科學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一個帶電荷量為-q的油滴,從O點以速度v射入水平向右勻強電場中,v的方向與電場方向成θ角(銳角).已知油滴的質(zhì)量為m,測得油滴到達運動軌跡的最高點N時,其速度大小仍為v.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最高點一定在O的左上方
B.最高點一定在O的右上方
C.最高點與O點電勢差為0
D.最高點與O點電勢差為$\frac{m{v}^{2}si{n}^{2}θ}{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