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創(chuàng)造條件做實驗
實踐證明,成功的演示勝過千言萬語。所以,我們要盡量用實驗說話,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效果非常理想,特別是在高一階段,對于銜接初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幫助。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實驗外,還有:
必修(2)第六章第2節(jié)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演示:(用日光等管裝清水和蠟塊)
必修(1)第三章第2節(jié)彈力中演示:(用激光筆代替光束)
3、重視實驗的實踐體驗
如:必修(2)第六章第1節(jié)曲線運動中的做一做:
有人說:“這么簡單的概念還需要體驗嗎?”體驗不只是為了理解知識。這一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解決許多更復雜的問題往往需要有這種意識,意識是難以通過“講知識”來形成的。
類似內容還有:必修(1)第二章第4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做一做(測定反應時間);以及必修(2)第六章第7節(jié)做一做(向心力和半徑的關系)等。
2、重視實驗的設計和探究
必修教材中明確的探究課:
必修(1):第二章第1節(jié):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第四章第2節(jié):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
必修(2):第五章第2節(jié):探究彈性勢能表達式
第五章第3節(jié):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
第六章第3節(jié):探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
必修教材中有部分內容也可以設計為探究課,如:必修(1)第三章第4節(jié)力的合成中演示變探索等。
關于探究實驗,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也是輕車熟路的,這里不再多說。
1、考綱上的不同之處
以往高考物理考試大綱中的實驗部分,在新課改的物理(或綜合)考試大綱中改為實驗與探究,具體要求也不同。
以往物理考綱實驗要求:能獨立完成“物理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能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
新課改物理考綱實驗要求:能獨立完成“物理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能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劃線部分為不同之處,主要是強調了設計和探究。
3、關于新教材教學中的提問
有時教材中也涉及了問,但我們如果真正提出問題,反而效果不好。如必修(1)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四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P45)中的說一說:
學生都知道在空氣中下落有空氣阻力,如果這個問題老師問的膚淺,則沒有必要,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老師問的太深,又沒有必要。所以正常授課時,我只是通過演示,來讓學生感受的。
而還有的,如果在增加一個或幾個問,效果會更好。如必修(2)第六章曲線運動第三節(jié)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中的實驗:
這個實驗在做之前,先讓學生考慮(增加一個問):怎樣觀察兩球同時落地?可采取興趣性提問、猜想式提問、挑戰(zhàn)性提問都可以。在本節(jié)實際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進行討論的方法來進行的。
再如必修(1)第三章第2節(jié)彈力中演示:
還可以提問:用力壓桌面時,光點位置是向上還是向下變化?興趣性提問;懸念式提問;猜想式提問;反饋式提問都可以。學生回答的正確率不超過1/3。
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不變的方程式,更不能呈現(xiàn)僵化的程序,而應該是一個隨機應變的模型。只追求僵死不變的教學模式,永遠找不到課堂文化。
2、提問要有指向
興趣性提問:往往用在教學的開頭,或在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
聯(lián)想式提問:教學過程中遇到理論、觀點方面的問題。
類比式提問:用于學習新概念、新知識的推理過程中。
懸念式提問:往往用在教學的結束,給學生留下懸念。
遷移性提問:教學過程中遇到難點或困惑,用知識遷移去解決。
猜想式提問:往往用在引課或某種規(guī)律性問題。
發(fā)散式提問: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可用在引課或課的結束。
反饋式提問:某一個教學段的完成或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結束。
挑戰(zhàn)性提問:教師見機行事,引導創(chuàng)新思維。
有些現(xiàn)象看似體現(xiàn)新課程、新理念,但表面的熱鬧精彩掩蓋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虛乏力。尊重學生,教師就只能是對學生說好話嗎?挫折教育就不是素質教育了唄?自主學習就等于學生自己學習?合作學習豈止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這么簡單?難怪有教師抱怨采用這種新教法,教學效果反而不佳,原因就在于此。真正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下大氣力,進行研究、設計。下面就課堂提問為例,介紹一下我的認識。
1、不當的課堂提問
就拿“互動”來說:師生交往和互動是學生通過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引起原有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從而獲得新的知識的過程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形成“學習共同體”。
課堂上師生互動,應該說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但在聽有的老師互動課時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認為,課堂提問多了,就是師生交往和互動了。
暫且不論是否片面,問題提出的恰到好處也行,可是很多提問都屬于無意義的提問:一問即答,一問齊答;什么都問,學生亂答;邊講邊問,自問自答;填空式提問,接話式回答;暗示性提問,順應性回答;指令性提問,判斷性回答。例如:“電荷的運動情況是什么呀--哎--向右的”,在這句話中,學生沒有任何人回答,老師只是“自作多情”;解這道題需要用萬有引力--定律;講解完選擇題,得出答案后問,這個題應選擇什么呀;對不對;會不會等。
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只追求表面,要防止盲目追隨一哄而上的不良現(xiàn)象。否則還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新鞋穿不上,老路走不暢。
曾經有老師問我,她寫論文時,想用素質教育這個詞,這個詞是否已經過時了?我回答:素質教育不但沒有過時,而且?guī)讉月前,《中國教育報》還專門對當前的素質教育進行系列討論。應該說: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期,提高全民素質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教育部長周濟曾經說:現(xiàn)在我們說應試教育的傾向還是比較嚴重的,中小學生的負擔確實比較重,這是事實,但不能說現(xiàn)在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現(xiàn)在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應該承認,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總的質量還是好的。
那么,新課改就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推動力。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我設計了一個物理插圖來說明這個過程。圖中含義:
①圖的外觀含義:這是用物理圖來說明我個人認為的當前我們所處的位置,即:正處于過渡期(斜面上),而新課改正是促進過渡的推動力(牽引力)。
②過渡期太短,勢必傾角過大,則自身阻力就越大。
③新課改的推動力與內外阻力合力的大小關系,又決定著過渡的進程。
④小車代表“教育”還是代表“教師”、“學生”,你感覺是什么就是什么。
⑤還有其它什么還以,你可以自己繼續(xù)分析。
本次新課程改革是經歷了3年研制,征求了包括50多名院士在內的社會各界意見的改革,經過了從2001年9月份以來的實驗,所以有專家認為,其意義不亞于1977年恢復高考。所以,教育部馬司長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世紀的中小學教師必須接受新一輪課改浪潮的洗禮!
9.(07年廣東化學·23)
已知某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所含金屬的量都在5%以上。請設計合理實驗探究該混合物金屬粉末中鐵、銅元素的存在。
僅限選擇的儀器和試劑:燒杯、試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藥匙;1mol·L-1硫酸、2mol·L-2硝酸、2mo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
(1)提出假設:
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 元素;
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 元素;
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Cu元素;
(2)設計實驗方案基于假設3,設計出實驗方案(不要在答題卡上作答)。
(3)實驗過程
根據(2)的實驗方案,敘述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提示]Ⅰ.在答題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內容對應;
8.(09年四川)
向m g鎂和鋁的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的氣體b L。
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氫氧化鉀溶液V mL,使金屬離子剛好沉淀完全,得到的
沉淀質量為n g。再將得到的沉淀灼燒至質量不再改變?yōu)橹,得到固體p g。則下列關系不
正確的是
A. B. C.n=m+17Vc D. <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