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575  433583  433589  433593  433599  433601  433605  433611  433613  433619  433625  433629  433631  433635  433641  433643  433649  433653  433655  433659  433661  433665  433667  433669  433670  433671  433673  433674  433675  433677  433679  433683  433685  433689  433691  433695  433701  433703  433709  433713  433715  433719  433725  433731  433733  433739  433743  433745  433751  433755  433761  433769  447090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       ,             ,       ,       ,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關于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于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盡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試題詳情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天津東臨渤海,華北諸河匯流海河,東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華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樞紐。

B.20世紀后期,學者們有條件廣泛接觸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盡管在對其介紹和評價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但他們取得的成績還是應當肯定的。

C.我突然記起黃發(fā)垂髫初懂事理的時候,母親告誡我的一句話:早起的鳥兒有食吃。

D.紀念館分序廳、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廳等六部分組成,充分顯示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試題詳情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防患未然。

B. 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zhàn)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

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chuàng)意”只能在規(guī)定范圍以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yè)操守。

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

試題詳情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A. 魚(fú)    猿(náo)  巖(chán)  捫歷井(shēn)

B. 崔(wéi)   歡(xuè)  荊(qǐ)   飛瀑流(tuān) 

C. 轔(lín)   庶 (jǐ)   盤(sūn)   鐘鼓玉(zhuàn)

D. 酒(pēi)    小(biǎn)   臨(lì)     序之教(xiáng)

試題詳情

39、為了加強與哈薩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建議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重新啟動“北水南調”工程;修建一條大運河,將俄羅斯的鄂畢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與之共同匯入咸海。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圖中②河。流量豐富,但航運價值不大,簡述其主要自然原因。6分

(2)簡述俄羅斯將鄂畢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義。 6分

(3)俄羅斯的主要農業(yè)地帶是在(   )2分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區(qū)上修建鐵路的最大地質困難是什么?6分

材料一  “凡物之極貴重者,皆謂之洋。重樓曰洋樓,彩轎曰洋轎。……掛燈名曰洋燈,火鍋名曰洋鍋,細而至于醬油之佳者亦名洋醬油,顏料之鮮艷者亦呼洋紅洋綠。……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洋乎洋乎?蓋洋洋乎!”         

 --陳作霖《秉燭里談》

材料二  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是“貴義賤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沒有社會地位的。但是,晚清時期“重商”不僅發(fā)展為影響深遠持久的社會思潮,而且也改變了清王朝的國策,由“重農抑商”變?yōu)椤耙怨ど塘�。表現(xiàn)在社會風尚方面,就是習俗更易具有了商業(yè)化趨向。商人不僅捐納功名躋身于紳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紳士們也相率從商,在紳與商的交互滲透中形成了頗具影響力的“紳商階層”。在社會交往中,也出現(xiàn)“交往重衣冠而不問出身”的時俗�!              �

--《新編中國通史·晚清社會風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下,維新派人士倡導發(fā)動女權運動。康有為在廣東南海首創(chuàng)《不纏足會草例》,其后與康廣仁等在廣州正式成立了“不纏足會”,并逐漸推廣,新學堂則以不纏足為基本的入學條件,不纏足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經濟成長歷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5)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概括晚清社會生活習俗變化的特點。(10分)

(6)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出現(xiàn)這些特點的原因。(10分)

材料四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全球氣候變暖的后果,會使地球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huán)境。對此,人類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經歷了長期的探索過程:氣候變化問題最初是作為環(huán)境問題而由科學家討論的;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有人開始將環(huán)境、氣候變化與外交和安全等問題聯(lián)系起來,氣候變化問題才引起了大眾關注,上升為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問題;至上世紀90年代,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關系、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與資源、能源、科技研發(fā)等領域內舉世矚目的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2009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就應對氣候變化通過了《哥本哈根協(xié)議》,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了重要而積極的成果。

(7)結合對“氣候變化問題重要性”的認識,說明人類是怎樣追求和發(fā)展真理的?(12分)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來,包括重慶在內的西南地區(qū)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共5104、9萬人因旱受災,飲水困難人口1609萬人,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威脅。對此,專家認為:此次旱災既與天氣異常有關,也有西南地區(qū)植被破壞、生態(tài)失衡有關。

旱災發(fā)生后,重慶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災的重要指示。各有關部門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堅決的態(tài)度、有力的措施、扎實的作風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區(qū)遭遇特大旱災和重慶市的應對措施給我們什么樣的唯物論啟示?(12分)

試題詳情

38、材料一 目前一些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守信的現(xiàn)象經常出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在產品或服務不能達到規(guī)定標準、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拖欠賬款、財務失真、逃避債務等等。信用環(huán)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導致投資環(huán)境惡化;假冒偽劣泛濫抑制了人們的消費欲望和消費需求,使消費受阻;企業(yè)財務失真,逃避債務,嚴重擾亂了稅收和金融秩序。

材料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需要,也是企業(yè)加快自身發(fā)展、形成長期競爭力的需要。

材料三、因美國羅曼公司破產導致的金融風暴迅速在全球蔓延,各國股市暴跌,為了穩(wěn)定全球金融市場,促進經濟發(fā)展,2008年10月,美國、歐盟各成員國、日本、俄羅新等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相繼采取救市措施,力保全球金融市場穩(wěn)定。10月8日,我國政府也宣布降低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三率”齊降是我國近9年來首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我國將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我國的財政政策也將由穩(wěn)健趨向積極。這表明中國政府維護市場穩(wěn)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堅強決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xiàn)象?(4分)

(2)為什么說大力推進企業(yè)誠信建設是企業(yè)加快自身發(fā)展、形成長期競爭力的需要(10分)

(3)結合材料三,運用經濟常識簡要說明我國當前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作用。(14分)

試題詳情

36、發(fā)源于祁連山的弱水經河西走廊,最終流入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下圖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36分)

(1)該流域地處我國三大自然區(qū)的    區(qū)。3分

(2)弱水年總徑流量為43億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綠洲農業(yè)灌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徑流量較為豐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兩湖,乙湖已于上世紀后期徹底干枯,成為沙塵暴的源地之一。造成這一結果的人為因素主要有哪些?12分

(4)請簡要評價該流域所在自然區(qū)經濟發(fā)展的自然條件。15分

試題詳情

35、發(fā)展低碳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終選擇,全球經濟增長模式要實現(xiàn)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各國共識。然而,在全球“氣候列車”上,發(fā)展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也有不少分歧,如何“和而不同”地應對氣候變化,依舊任重道遠。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①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  ②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③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要受客觀條件制約  ④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

(本試卷共4大題,共160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