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跑警報》
《跑警報》是一篇奇文。是關(guān)于抗日戰(zhàn)爭中躲避日機空襲的。正如文中所言,“逃警報”“躲警報”都不如“跑警報”準確,“躲”太消極,“逃”又太狼狽,惟有這個“跑”字于緊張中透出從容,最有風度。往下,就介紹了“跑警報”中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各種軼事奇聞:有用第六感覺先行預(yù)告警報的,有利用警報作小食品買賣的,有忙里偷閑談戀愛的,更有運用邏輯學推理撿到金戒指的!最為叫絕的是不跑警報的兩個同學,姓羅的女生,用鍋爐房的熱水敞開來洗頭;姓鄭的男生,竟能在隆隆的炸彈聲中不動聲色地煮他的冰糖蓮子!這種置生死于度外的大無畏氣概,真令人景仰。兩副對聯(lián)的引用更是錦上添花:“人生幾何,戀愛三角”用數(shù)學名詞的雙關(guān)效果來描述空襲下的愛情,既浪漫又睿智,而“見機而作,入土為安”以即興的詩意來調(diào)侃轟炸的恐怖,簡直是妙筆生花,把漢語和革命英雄主義運用到了極限。《跑警報》簡直就成了聯(lián)大師生與日機游擊式的快樂周旋。
但也有一點疑問:為什么汪曾祺的空襲非但不恐怖,反而很有詩意,像在給我們這些和平時代的人做空襲生活的宣傳廣告?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當時的空襲是相當恐怖的。1940年10月13日這一天,“炸彈爆炸的聲音比任何一天都刺耳,白泥山被震得一聳一聳,樹上的落葉紛紛雨點般落地,突然有人驚叫:‘學校中彈了!’”給校長看辦公室的老校工尹師傅被炸死,校長辦公室被毀。為了保命,絕大部分人不得不跑。三位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校長要跑,“梅貽琦、蔣夢麟都選擇跑,張伯苓雖然年邁體胖,能跑的時候也絕不留下”;殘腿的華羅庚總跑在最后;費孝通的家在妻子臨產(chǎn)時被炸,他不得不背著妻子四處到農(nóng)民家中求助。在汪曾祺這里則不同。單從文字上,我們也看不到一點恐怖的影子。比如寫郊外馬尾松那一段:“這地方除了離學校近,有一片碧綠的馬尾松,樹下一層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軟和,空氣好,---馬尾松揮發(fā)出很重的松脂氣味,曬著從松枝間漏下的陽光,或仰面看松樹上面的藍得要滴下來的天空,都極舒適外,是因為這里還可以買到各種零吃。”字里行間不像在躲避空襲,反而像在談戀愛,一種悠然自得、見物生情、世界多美好的感覺!杜芫瘓蟆犯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相似,經(jīng)過回憶的過濾,把殘酷的生活寫得溫情脈脈,把恐怖搞成了狂歡,與40年代眾多的“見機而作”的國防文學相比,與那些憤怒的聲討和悲痛的呼喊相比,它充滿了輕松愉快和浪漫情致。
對空襲的恐怖有如此詩意的感受和描繪,不能不說與他的生活經(jīng)驗有關(guān)。汪曾祺對昆明生活一直有美好的印象,一是在那里經(jīng)歷了青春時光和消閑的生活,比如說,他在當時頗有才氣,按他兒子汪朗的說法,“博得了不止一個女同學的好感”;“還有一個女生和他的關(guān)系相當密切”,盡管有情人最終沒成眷屬。同時,他是當時學生中“泡茶館”的能手,有《泡茶館》一文專寫此事,說他有一門哲學課的考試卷就是在茶館里答好再交上去的,還稱“我這個小說家是在昆明的茶館里泡出來的”。二是在學業(yè)上遇到了沈從文這樣的知遇者,正是在沈的指引和影響下,汪曾祺踏上了終其一生的文學道路。昆明既可以看作汪曾祺人生道路的一個美好起點,又可以看作他人生理想的一個歸宿。據(jù)統(tǒng)計,汪曾祺的全部作品中,有關(guān)昆明的小說9篇、散文12篇(包括《跑警報》)。在后來的《翠湖心影》《昆明的雨》等文章中,對昆明早年生活的回憶,美好和舒適的感覺躍然紙上。作為一個普通人,長久地在內(nèi)心中存留這種美好的人生回憶是自然而然的。
在性格上,《跑警報》所演繹的那種中國平民慣有的“不在乎”態(tài)度,及它所散發(fā)的樂觀主義精神,同樣符合汪曾祺本人的性格。他雖然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文革”等重大歷史事件,但對生活卻始終充滿一種樂觀主義的平民化生活態(tài)度。對日常生活的熱愛,對民間審美觀念的認同,使他從民間吸取了這種“不在乎”的營養(yǎng),使他能從復(fù)雜的時事中解脫出來。正是那些日,嵤潞推胀ㄈ饲,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熱情與靈感。表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和平凡的人性美,成為汪曾祺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峨u鴨名家》中的余老五和陸鴨,《受戒》中的明海和小英子、故里三陳……一個個都活脫脫,仿佛是身邊人物。《跑警報》中的人物同樣具有這些角色的影子。
講述戰(zhàn)爭年代的非常歷史,發(fā)掘生活中的浪漫與詩意,宣揚樂觀通達的人生態(tài)度,總結(jié)中國人“不在乎”的民族心理,無論哪一方面,《跑警報》都是令人嘆服的。
1、《箱子巖》
沈從文曾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的悲痛也忽略了!(12)《箱子巖》平實的敘事,直抒己意的歷史緬想,需要讀者格外留意去把捉文字背后的隱憂、悲痛。那方土地上的那些人,達觀、樂天、安分,作者盡管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評判,將自己的價值追求昭示于人,但讀者還是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傾向的取舍。在“人是如何渺小的東西,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還更知道的多一些”的一聲喟嘆里,既有一種禪意的超脫、達觀,也有對自輕自賤的警示。作者的思索路徑因此轉(zhuǎn)向民族性格的重鑄與民族文化的重構(gòu)。尋思“我們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這些人心中感覺一種對‘明天’的‘惶恐’,且放棄過去對自然和平的態(tài)度,重新來一股勁兒,用劃龍船的精神活下去?這些人在娛樂上的狂熱,就證明這種狂熱能換個方向,就可使他們還配在世界上占據(jù)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長久一些。不過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這些人的狂熱到一件新的競爭方面去,可是個費思索的問題”。作者把問題擺到讀者面前,但并不給出答案,而且作者的用意恐怕也不是要為讀者給出一份明確的答案,而更注重于展示豐富多樣的人生境遇,激發(fā)讀者某種思考的熱情與興趣。箱子巖前,作者面對湘西的言說,也是對中華大地的悲憫,他的湘西之問,也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叩問,那滿溢胸間的是文本背后深藏著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種族存亡斷續(xù)的危機意識。作者沒有慷慨悲歌,而其博大浩淼,對人類充滿關(guān)愛的情愫,呼喚民族理性精神重建的追思,則具有終極的意義。正是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沈從文“民族品德的發(fā)現(xiàn)與重造”的總主題。
沈從文的作品文意朦朧多義,情思飄忽迷離。他對筆下的人、事、景、物,不作單純的判斷,讀者只有反復(fù)品味,文本復(fù)雜豐富的意蘊和作者的悲憫情懷才能被很好地發(fā)掘出來。
本文選自《湘行散記》,最初發(fā)表在1935年4月出版的《水星》雜志上,原題為“湘行散記--箱子巖”,是一篇游記性散文。
1934年1月初,沈從文接到家里來信,說母親病重,或許將不久于人世,母親很想見他一面,要他趕緊回去,遲了,只怕沒有見面的機會。沈從文得到消息后,將手頭的事情稍做安排,就急匆匆地獨自踏上了回鄉(xiāng)的征程。出發(fā)前,他對夫人張兆和許諾,將沿途所見所聞所感,無論人物、景物、事物,都寫下來用書信的形式報告給她。從故鄉(xiāng)回來后,作者根據(jù)那些書信,以“湘行散記”為總題,陸續(xù)寫成12篇散文在刊物上發(fā)表,后來又整理編成《湘行散記》一書出版。那些書信后來也整理出版了,書名就叫“湘行書簡”。
《湘行散記》各篇都是相對獨立,可以單獨成篇,全書整體上又具有統(tǒng)一性和連貫性。全書文筆優(yōu)美、生動、感人,人、物、情、景、事,古今與未來,滾動交織融成一片,浸透著作家發(fā)自內(nèi)心的鄉(xiāng)土悲憫情懷。湘西居民古樸原始的生活與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傾心神往,未來湘西的何去何從又讓作者困惑迷茫,成為深藏于作者胸間的錐心透骨的痛。因而,本書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意緒便顯得十分復(fù)雜。近年來,隨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湘行散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越來越凸現(xiàn)出來,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如今,該書已被公認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杰出典范,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歡迎。
沈從文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原本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在地方武裝部隊做過幾年文書,后經(jīng)人指引從偏僻封閉的崇山峻嶺到了北京,最終走向了世界,成為20世紀中國能夠被國際社會認可的為數(shù)不多的文學大師之一。他的故鄉(xiāng)湖南鳳凰縣是一個使人神往傾心的美麗地方,湘鄂川黔四省在此相交,漢族、苗族、土家族在此雜居。這片神奇的土地彌漫著荊楚文化神秘浪漫的氣氛,奇異怪誕的民風民俗、淳樸率真的人情、似真若幻的歷史傳說,極大地刺激著人的想像,也成就了一批著名人物,除沈從文外,黃永玉、熊希齡等也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不管人們對沈從文曾經(jīng)有過多大偏見、多少誤解,歷史已經(jīng)證明,沈從文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以自己超群卓絕的藝術(shù)稟賦,建構(gòu)起的獨特的文學世界,不僅是中國文學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引人矚目的一朵奇葩。
4. 周濤:1946年出生,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啟蒙,少年隨父遷徙新疆。1969年畢業(yè)于新疆大學中文系。已出版詩集、散文集20多種,深得讀者喜愛。1982年,他的詩歌《野馬群》發(fā)表,以《野馬群》為代表作的新邊塞詩以蒼勁沉郁的氣色籠罩了八十年代西部詩壇,周濤被譽為“新邊塞詩的扛旗人”。曾獲全國詩集獎和全軍八一獎,1998年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周濤的《鞏乃斯的馬》發(fā)表于《解放軍文藝》1984年第8期。在周濤的散文中,對生命現(xiàn)象的描繪和對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總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摯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這種清醒的生命意識,就使他的散文呈現(xiàn)出當代散文界少有的、野馬般的生命活力以及對讀者的巨大沖擊力。《鞏乃斯的馬》也是如此。它借助對馬的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對不受羈絆的生命力與進取精神的向往與渴求。
2. 汪曾祺(1920~1997年),江蘇高郵人,現(xiàn)代作家、散文家、文體家。著有小說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1939年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dǎo)。1943年畢業(yè)后在昆明、上海執(zhí)教于中學,出版了小說集《邂逅集》!拔母铩敝袇⑴c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80年代以后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贊譽。所作小說多寫童年、故鄉(xiāng),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在渾樸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xiàn)和諧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脫離外界的喧嘩和干擾,精心營構(gòu)自己的藝術(shù)世界。自覺吸收傳統(tǒng)文化,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1.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有漢苗土家血統(tǒng),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從文一生創(chuàng)作的結(jié)集約有80多部,是現(xiàn)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xiāng)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guān)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創(chuàng)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xù)集、《燭虛》《云南看云集》等。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fù)著悲涼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shù)》《戰(zhàn)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shù)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箱子巖》《跑警報》《寂寞》《鞏乃斯的馬》
期末復(fù)習
19、校園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這樣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需要我們?yōu)樗b點。請你為學校的一些學生主要活動的區(qū)域如教室、走廊、操場、圖書館、科技館、食堂、寢室等或?qū)W校的一些主要活動如運動會、畢業(yè)典禮等寫一條勵志或警示的標語。要求,要用對稱的格式,語言積極向上。(6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