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388  427396  427402  427406  427412  427414  427418  427424  427426  427432  427438  427442  427444  427448  427454  427456  427462  427466  427468  427472  427474  427478  427480  427482  427483  427484  427486  427487  427488  427490  427492  427496  427498  427502  427504  427508  427514  427516  427522  427526  427528  427532  427538  427544  427546  427552  427556  427558  427564  427568  427574  427582  447348 

5.下列對省略成分的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再拜獻(之于)大王足下????B.豎子不足與(之)謀

??C.沛公安在(軍中)???????D.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謝)

試題詳情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魯迅評價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B.賈誼是西漢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文章以《過秦論》和《論積貯疏》最為著名。

??C.《鴻門宴》中“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句中“河”指黃河。“沛公居山東時”句中“山東”指崤山以東,也就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列順序!安睘槔洗,“仲”為老二,“季”為老三,“叔”排在最后!俺笠棽,項羽季父也”,是說項伯是項羽的三叔。

試題詳情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竊為大王不取也??????B.亞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D.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試題詳情

2.下列對各句加橫線詞按其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沛公欲關中  ②項伯殺人,臣之  ③沛公旦日百余騎來見項王  ④沛公霸上  ⑤范增數(shù)項王  ⑥常以身蔽沛公  ⑦交戟之衛(wèi)士欲不內(nèi)  ⑧吾得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試題詳情

1.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沛公則車騎   之坐上?????B.乃令張良留   則與斗卮酒。噲拜

C.樊噲從良  因擊沛公于 ????D.距關,毋內(nèi)諸侯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試題詳情

1. C  2、A  3、C

吳王夫差于是對大夫們說:“我將要實行征服齊國的宏大志向,為此我將允許越國講和的請求,你們不要干擾我的考慮。假如越國已經(jīng)改弦更張,我還要求它什么?假如越國不改正,從齊國返回后,我還可以整頓軍隊教訓它!

 伍子胥勸告說:“不可以允許越國的求和。越國并非真心與吳國友好,也并非害怕懾服于我們軍隊的強大。越國的大夫文種勇敢而善于謀略,他是想玩弄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實現(xiàn)其野心。他本來就知道您崇尚武力,好勝心強,所以就用委婉動聽的話來放縱您的意志,讓您貪圖中原各國的安樂,以自取敗亡。使我們的軍隊疲憊,兵器損耗,民眾背棄逃亡,國力日趨衰竭,然后安安穩(wěn)穩(wěn)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越王重信義,愛民眾,四方的人都歸附于他。那里年年豐收,國勢隆盛,F(xiàn)在我們還有力量戰(zhàn)勝他,好比一條小蛇,不打死它,長成了大蛇可怎么辦?”

 吳王說:“子胥大夫何必把越國講得那么強大,越國難道會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嗎?如果越國不存在,那么春秋兩季閱兵時,我向誰去炫耀我們的軍威呢?”于是就答應了越國的求和。

 兩國將要舉行盟誓時,越王又派諸稽郢推辭說:“你們認為盟誓有用嗎?先前盟誓時留在嘴邊的血跡還沒有干,足夠表示結(jié)盟的信義了。你們認為盟誓沒有用嗎?君王可以放棄武力威脅,親自來役使我們就行了,何必看重鬼神的威力而看輕自己的力量呢?”吳王于是同意了,達成了講和的口頭協(xié)議而沒有舉行正式的盟誓。

五。參考譯文

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后,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后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后尊吧?”趙威后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鐘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yǎng)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摘去耳環(huán)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yǎng)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呢?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嗎?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yè),又不和諸侯交往,這是在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齊王為什么至今還不處死他呢?”

試題詳情

1、D  2、A  3、B  4、D  5、D  6、D

試題詳情

1、C   2、D  3、A  4、B

試題詳情

自行查找背背資料,分析總結(jié)項羽失敗的主觀和客觀原因。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中,司馬遷極情摩寫項羽“喑惡叱咤,千人皆廢”(語出《淮陰侯列傳》)之狀,讀后令人深感項羽實為千古第一英雄。反觀《高祖本紀》中的劉邦,為人虛偽狡詐。兩相對照,難免使人有疑問:為什么英雄不能取天下而得勢的卻是劉邦這樣的小人?

司馬遷在《史記》中總結(jié)了主要的兩條原因。

一是劉邦不嗜好燒殺。在進入秦都咸陽前,當時的秦王即秦始皇孫子嬰請降。很多將領提議殺子嬰。但是劉邦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倍椨鸫筌娺^后往往是屠城。項羽曾經(jīng)一次坑殺秦軍降足20萬。鴻門宴后,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據(jù)說現(xiàn)在挖掘出來的兵馬俑火燒過的痕跡疑即拜賜項羽所為。

二是劉邦善于識人用人。他自己總結(jié)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在劉項之爭中,雙方對于秦后未來國家的規(guī)劃實施也是成功失敗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來看項羽的規(guī)劃。在進入了秦都咸陽之后,對于這樣一個全國中心的地理位置項羽沒有絲毫留戀。他想的就是“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回家抖抖威風而已。于是封王封侯,自封為“西楚霸王”,返回彭城徐州,同時遷徙名義上各諸侯尊崇的義帝于長沙郴縣并且路上使人刺殺了他。于是“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這就是他的理想:將秦統(tǒng)一后的中國重新分成若干互相之間沒有聯(lián)系和隸屬關系的小國。這樣的布局不同于周王朝,因為沒有一個理論上的國家主宰,這種布局僅僅是戰(zhàn)國時期國家的簡單復辟而已。

那么劉邦的設想又是如何呢?根據(jù)后來漢帝國的發(fā)展,大致可以梳理出這樣的脈絡:首先,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在中央政權之下,適當裂土分封功臣為王。但是,這樣的裂土,并不是完全的獨立,中央政府是有一定的控制的,比如,必要時候可以中央派人擔任王侯的相,也可以將年薪2000擔以上的高官任免權利截留至中央。種種措施在一定程度減少了分封國的叛亂可能。即便如此,自劉邦為皇帝沒有多久,分封的異姓諸侯便開始謀反。高祖采用了剿滅異姓諸侯樹立劉姓諸侯的政策,到景帝時候,便不再憂慮異姓諸侯叛亂了。但是同姓諸侯就老實了?未必。景帝時候,因為考慮到諸侯占用地方太大,對中央政府形成危險,于是削少諸侯的領地,終于引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七王之亂”,意圖推翻漢中央集權再次建立幾個分裂國家的戰(zhàn)爭。但是這種分裂的企圖是和大一統(tǒng)的百姓利益不相符合的。于是在很短的時間里,在來自中央政權的打擊之下,曾經(jīng)是來勢洶洶的七王武裝煙消云散。其后,見硬的削?阻力太大,中央政府采取了“推恩令”的方法,讓諸侯可以將土地再次分封個他的子弟。同時,更加加強對諸侯的管理,因小事削爵的記錄也史不絕書。經(jīng)過這樣都硬的兩手,中央政府越來越強大,而諸侯的領地和能量也越來越少,最終,國家得到了長治久安。

比較項羽和劉邦的建國方案,我們可以看出,項羽是想建立有多個獨立國家組成的沒有隸屬關系的實體,是秦以前戰(zhàn)國混亂狀況的持續(xù)。而劉邦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承襲的是秦的郡縣制。兩相比較,以普通民眾的愿望選擇為繩墨,其結(jié)果也就不待龜筮了。

網(wǎng)絡學習

項羽本紀:book/gu/s/tangqian/17.htm

評論項羽:printpage.asp?BoardID=8&ID=250

鴻門宴

試題詳情

3.下列對文意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申胥認為:吳國應該在自己的力量足以對抗越國,越國的羽毛還未豐滿的時候?qū)⒃絿鴾绲,否則,后患無窮。

B.夫差不聽從申胥的建議,認為申胥太看重越國,越國不足以成為吳國的外患。

C.訂立盟約前,勾踐派諸稽郢到吳國同夫差議和,夫差許可同越國講和,最后以訂立盟約為據(jù)。

D.把《鄒忌諷齊王納諫》同本文結(jié)合起來看,聯(lián)系吳國的結(jié)局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能否虛心采納下屬的正確意見,是關系國家興亡成敗的大事。

五:欣賞頓悟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使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yǎng)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huán)瑱,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戰(zhàn)國策•齊策》   

思考: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威后的政治主張和理想,有什么樣的進步意義?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