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表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一位同學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shù)均正確,但是分析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你認為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是C.
實驗序號123
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15.3023.0225.60
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15.3023.1525.60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
(2)實驗中,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應(yīng)該在A一側(cè)觀察
(3)實驗時,因為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所以能看到兩個蠟燭的像,若玻璃板的厚度為0.5cm,則兩個像間的距離為1cm.
(4)在利用乙圖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某小組同學分別使蠟燭和光屏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但沒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們實驗失敗的原因是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蠟燭和光屏,正確的做法是使物距大于焦距后,只移動光屏找像.
(5)調(diào)整后,若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放在35cm刻線處,適當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投影儀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光屏應(yīng)向左移,所成的像將變小.

分析 (1)造成誤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點不對應(yīng)、玻璃太厚、讀取數(shù)時等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從第2次實驗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可知,都不可能是以上原因,原因可能是沒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測量.
(2)根據(jù)虛像的特點和物體與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進行分析.
(3)平面鏡的前后兩面都能起到反射面的作用,根據(jù)物體到反射面的距離相等進行判斷.
(4)要掌握凸透鏡成像中正確的操作方法,可以保持蠟燭離凸透鏡一定距離保持不變,只移動光屏;或保持光屏離凸透鏡一定距離,只移動蠟燭.
(5)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所成的像越。

解答 解:(1)造成誤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描的點不對應(yīng);玻璃太厚,成兩個像;沒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測量等,因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所以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沒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測量;
(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蠟燭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蠟燭所在這一側(cè);
(3)根據(jù)物像到反射面的距離相等,平面鏡的前后兩面所成的像之間的距離為平面鏡厚度的2倍,已知平面鏡的厚度是0.5cm,則兩個像間的距離為2×0.5cm=1cm.
(4)實驗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使蠟燭和光屏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應(yīng)該保持蠟燭離凸透鏡一定距離保持不變,只移動光屏;或保持光屏離凸透鏡一定距離,只移動蠟燭.
(5)已知凸透鏡焦距為10cm,將燭焰放在距離凸透鏡35cm處,滿足:2f>U>f,成倒立、放大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將蠟燭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物距變大,則像距變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左移動靠近透鏡,光屏上的像變。
故答案為:(1)C;(2)A;(3)1;(4)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蠟燭和光屏;使物距大于焦距后,只移動光屏找像;(5)倒立放大;投影儀;左;變。

點評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類習題,注意幾個關(guān)鍵的詞語不能含糊:
實像中選取的兩個蠟燭要(完全相同),后面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要(完全重合),要選(薄玻璃板),玻璃板要(與桌面垂直),要把玻璃板(前面的)物體弄亮,用光屏承接像時眼睛要在(像的這一側(cè))觀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干燥的天氣里,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小明發(fā)現(xiàn)頭發(fā)會隨著梳子飄起來.小明認為梳子和頭發(fā)摩擦發(fā)生了電子的轉(zhuǎn)移(選填“產(chǎn)生了電荷”或“發(fā)生了電子的轉(zhuǎn)移”),使梳子和頭發(fā)帶上了異種電荷(選填“同種電荷”或“異種電荷”),根據(jù)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從而產(chǎn)生了上述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兩個電阻R1、R2并聯(lián)的總電阻為R=$\frac{{R}_{1}{R}_{2}}{{R}_{1}+{R}_{2}}$,有同學據(jù)此認為三個電阻R1、R2、R3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R=$\frac{{R}_{1}{R}_{2}{R}_{3}}{{R}_{1}+{R}_{2}+{R}_{3}}$,但是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請運用所學的電學知識加以證明,并推導出正確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小王喜歡物理,平時很關(guān)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計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成年人的體重約為50N
B.教室中日光燈的功率約為200W
C.現(xiàn)在九年級的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20cm
D.刷牙時比較舒適的水溫約為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籃球是同學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關(guān)于投球過程中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在空中向上運動速度越來越慢,其慣性也越來越小
B.球出手后,繼續(xù)運動是受到推力的作用
C.拋出去的球,上升到最高點時受力不平衡
D.籃球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是因為受到的重力不斷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如圖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實驗的若干操作,根據(jù)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選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
(2)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guān)系,應(yīng)選用的操作是②③(填序號).
(3)由操作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1N.
(4)由操作可知,物體的體積大小為100cm3
(5)物體A的密度為4×103kg/m3
(6)鹽水的密度為1.2×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關(guān)于電磁、能源、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能、風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光在光導纖維中靠多次折射傳遞信息
C.磁場的方向總是從N極指向S極
D.赫茲首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小亮想測量一個小木塊(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圓柱形玻璃杯、適量的水、細針等器材,經(jīng)過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實驗方法.
(1)圖甲是小亮在調(diào)節(jié)天平時的情景,小麗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錯誤,你認為錯誤之處是:游碼未移至標尺的零刻度線處.
(2)小亮糾正錯誤后調(diào)節(jié)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驟繼續(xù)實驗:
①將小木塊放在天平左盤,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木塊的質(zhì)量為18.6g.
②將玻璃杯中裝滿水,用細針緩慢地將木塊壓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沒.利用排水法,測出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30g,則小木塊的體積為30cm3.(已知ρ=1.0xl03kg/m3
③測出小木塊的密度是0.62g/cm3
(3 )受小亮實驗的啟發(fā),小麗在實驗時除了利用原有的圓柱形玻璃杯、適量的水和細針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測出了木塊的密度.請你將下列測最步驟補充完整:
①在玻璃杯中裝人適盤的水,用刻度尺測出杯中水的深度為h0;
②將木塊輕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時,用刻度尺測出杯中水的深度為h;
③用細針緩慢地把木塊壓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沒,用刻度尺測出杯中水的深度為hm;
④小木塊密度的表達式:ρ=$\frac{h-{h}_{0}}{{h}_{m}-{h}_{0}}$ρ.(用測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所示,用甲乙兩個相同的滑輪將同樣的鉤碼(滑輪重小于鉤碼重),在相同時間內(nèi),緩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拉力F1與F2大小一定不相等
B.拉力F1做的總功一定比F2
C.拉力F1做功的功率一定比F2做功的功率大
D.甲的機械效率一定比乙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