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是⊙O的切線,B為切點,圓心在AC上,∠A=AD=4,D為QP的中點.
(1)求證:AB=BC;
(2)求證:四邊形BOCD是菱形.
考點:切線的性質,菱形的判定
專題:證明題
分析:(1)根據(jù)切線的性質由AB是⊙O的切線得∠OBA=90°,而∠A=30°,則∠AOB=60°,由于OB=OC,則∠OCB=∠OBC,根據(jù)三角形外角性質得∠OCB+∠OBC=∠AOB,所以∠OCB=30°,于是有∠A=∠OCB,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AB=BC;
(2)連結OD,由∠AOB=60°得到∠BOC=120°,D為
BC
的中點,根據(jù)相等的弧所對的圓心角相等得∠BOD=∠COD=60°,于是可判斷△BOD與△COD都是等邊三角形,易得OB=BD=CD=OC,于是可判斷四邊形BOCD是菱形.
解答:證明:(1)∵AB是⊙O的切線,
∴OB⊥AB,
∴∠OBA=90°,
∵∠A=30°,
∴∠AOB=60°,
∵OB=OC,
∴∠OCB=∠OBC,
∵∠OCB+∠OBC=∠AOB,
∴∠OCB=30°,
∴∠A=∠OCB,
∴AB=BC;
(2)連結OD,如圖,
∵∠AOB=60°,
∴∠BOC=120°,
∵D為
BC
的中點,
∴∠BOD=∠COD=60°,
而OB=OC=OD,
∴△BOD與△COD都是等邊三角形,
∴BD=OB,CD=OC,
∴OB=BD=CD=OC,
∴四邊形BOCD是菱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切線的性質:圓的切線垂直于經過切點的半徑.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我國以2011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得到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該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并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為(  )
A、1.37×109
B、13.7×108
C、1.4×109
D、13.7 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4,AD=2,點P是邊AB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A、點B重合),點Q在邊AD上,將△CBP和△QAP分別沿PC、PQ折疊,使B點與E點重合,A點與F點重合,且P、E、F三點共線.
(1)若點E平分線段PF,則此時AQ的長為多少?
(2)若線段CE與線段QF所在的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為2,則此時AP的長為多少?
(3)在“線段CE”、“線段QF”、“點A”這三者中,是否存在兩個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情況?若存在,求出此時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平行四邊形OABC中,OA=5,AB=4,∠OCA=90°.動點P從0點出發(fā)沿射線OA方向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移動,同時動點Q從A點出發(fā)沿射線AB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移動.設移動的時間為t秒.
(1)求直線AC的解析式;
(2)求經過0,A,B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試求出當t為何值時,△OAC與△PAQ相似?
(4)是否存在某一時刻,使△PAQ為等腰三角形?若能,請直接寫出t的所有可能的值;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完成下面的證明過程.
如圖,已知∠1+∠2=180°∠B=∠DEF,求證:DE∥BC.
證明:∵∠1+∠2=180°(已知)
∠2+∠3=(
 
)   
∴∠1+∠3=180°
 
 
 

∴∠B=
 
 

∵∠B=∠DEF(已知)
∴∠DEF=
 
 

∴DE∥BC(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x+7的平方根是±5,2x-y+12的立方根是4,求(x-y)x+y的平方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化簡求值:
x-3
x2-4x+4
÷(x+3)•
x2+x+6
3-x
,其中x=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ABC中,⊙O經過A、B兩點,且交AC于點D,∠DBC=∠BAC.
(1)判斷BC與⊙O有何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O的半徑為4,∠BAC=30°,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方程組
ax+y=5
x+by=-1
的解為
x=2
y=1
,則點P(a,b)在第
 
象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