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石家莊質(zhì)檢二模)甲、乙兩個化學學習小組在學習堿的性質(zhì)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
實驗1:在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溶液變?yōu)闊o色。
實驗2: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實驗后,將兩支試管中的物質(zhì)都傾倒到燒杯中,甲小組燒杯中廢液為無色澄清溶液,乙小組燒杯中廢液為紅色。同學們都很好奇,決定對此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甲小組燒杯中廢液的溶質(zhì)是什么?(不考慮指示劑)
(查閱資料)氯化鈉和氯化鈣溶液均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作出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_____ | NaCl和CaCl2 | NaCl、CaCl2和HCl |
(進行實驗)步驟1:取少量甲組燒杯中的廢液,向其中逐滴滴加___,當加入一定量該試劑時,廢液突然變?yōu)榧t色,此時立刻停止滴加試劑。由此得出,甲組燒杯廢液中含有HCl。
步驟2:取少量步驟1中的溶液,繼續(xù)向其中滴加____,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由此得出,甲組燒杯廢液中含有CaCl2。
根據(jù)上述實驗,得出結(jié)論:猜想三成立。
(交流討論)小剛認為直接向甲組燒杯中的廢液滴加步驟2中所用的試劑,也能驗證猜想三成立,應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
(拓展應用)同學們用上述探究思路,對乙組燒杯中廢液的溶質(zhì)也進行了分析。小紅認為一種可能是NaCl和CaCl2,小燕不同意小紅的觀點,她的理由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小芳二位同學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zhì),做了如下實驗:
(1)試管A中的現(xiàn)象是 ,反應后試管B中一定有的陽離子是 (寫離子符號)。
(2)試管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芳同學把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先有氣泡產(chǎn)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小芳同學欲探究無色濾液中的溶質(zhì)成分:
小芳同學分析得出無色濾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
【提出問題】無色濾液的溶質(zhì)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 、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認為猜想 一定不正確。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①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鈉溶液 | 無明顯現(xiàn)象 | 猜想 成立 |
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 | 有氣泡產(chǎn)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唐山古冶區(qū)一模)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在老師引導下開展探究活動。以下是教學片段。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部分同學產(chǎn)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是什么呢?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大家紛紛提出猜想。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______。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
(實驗探究)(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___。
(2)為了驗證其余猜想,該學習小組利用燒杯中的溶液,并選用老師提供的酚酞溶液、鐵片、Na2CO3溶液,進行如下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 | ①加入酚 酞溶液 | ②加入鐵片 | ③滴加Na2 CO3溶液 |
實驗 操作 | |||
實驗現(xiàn)象 | 溶液不變色 | ____ | 產(chǎn)生氣泡 |
實驗結(jié)論 | 溶液中有 H2SO4 | 溶液中有 H2SO4 | 溶液中有 H2SO4 |
(得出結(jié)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1)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實驗方案①不能得出正確結(jié)論,原因是_____。
(2)請你再選擇一種與以上三種試劑屬不同類別的試劑進行驗證,寫出實驗步驟和現(xiàn)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圖中裝置進行實驗(兩支玻璃管內(nèi)徑相同)。實驗前K1、K2、K3均已關閉。
(實驗1)制備氣體
左管中的燃燒匙盛有足量二氧化錳顆粒,右管盛有過氧化氫溶液
Ⅰ、打開K1和K2,反應發(fā)生
Ⅱ、 在K1的導管口收集氣體
Ⅲ、 ……
(實驗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左管中燃燒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Ⅰ、光照引燃白磷
Ⅱ、待白磷熄滅,冷卻,打開K2,至液面不再變化,右管中液體的高度為h1
(1)實驗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為使反應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
(2)實驗2:打開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表達式為_____(用h0、h1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氧氣是初中化學中很重要的一種物質(zhì),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有很多種途徑都可以制取氧氣,如:①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②加熱分解氯酸鉀;③加熱分解高錳酸鉀;④_____。
(2)利用裝置A制取氧氣,棉花團的作用是_____;在結(jié)束實驗時要先將導管撤離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其目的是_____。
(3)利用裝置B制氧氣時,長頸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如圖2依次是實驗室有關氧氣的干燥、收集、驗滿、驗證性質(zhì)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1)實驗室里用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制取氧氣時,發(fā)生裝置可以選用圖1中裝置____(填字母序號),二氧化錳作該反應的______。
(2)用圖2的裝置進行鐵絲在O2中燃燒的實驗,容易導致集氣瓶炸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3所示,紅磷用酒精燈加熱后才能燃燒,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紅磷燃燒后冷卻至室溫,活塞a停在刻度____(填數(shù)字)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課堂上老師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東通過查閱資料,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的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已知廣口瓶的有效容積為242mL,實驗8分鐘后打開止水夾,水從燒杯流人廣口瓶中的體積為48m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不足之處在于實驗前廣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過分析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空氣中暇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19.8%
C.若實驗藥品充足,時間足夠長,可十分接近拉瓦錫實驗的結(jié)果
D.此實驗可有效解決拉瓦錫實驗中的汞污染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右圖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 B.紅磷點燃后,緩慢伸入瓶中并塞緊橡皮塞
C.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止水夾 D.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石家莊聯(lián)考)2017年“中國科技成就”震撼世界。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在可燃冰開采技術的領域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截止2017年5月18日,利用降壓法連續(xù)產(chǎn)氣12萬立方米。可燃冰主要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儲量巨大,是未來的新能源。甲烷的化學式為_____,甲烷燃燒是將_______能轉(zhuǎn)化成熱能。
(2)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在浦東機場成功起飛。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chǎn)客機大規(guī)模使用,其中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在C919機體結(jié)構(gòu)中的用量達到8.8%。
①下列客機上使用的物品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寫字母代號)。
A合金門把手 B真皮椅套
C塑料快餐盒 D羊毛毯子
②客機上常提供以下食物:瘦肉、青菜、面包、米飯等,其中維生素含量最豐富的是________。
(3)我國載人航天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中“神州號”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種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學式為C2H8N2,燃燒時發(fā)生如下反應:C2H8N2+2X2CO2↑+4H2O↑+3N2↑,則X的化學式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