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089  436097  436103  436107  436113  436115  436119  436125  436127  436133  436139  436143  436145  436149  436155  436157  436163  436167  436169  436173  436175  436179  436181  436183  436184  436185  436187  436188  436189  436191  436193  436197  436199  436203  436205  436209  436215  436217  436223  436227  436229  436233  436239  436245  436247  436253  436257  436259  436265  436269  436275  436283  447090 

11.(1)那些創(chuàng)立帝王業(yè)績的人,所用的人決不只一個。

   (2)諸葛亮看待問題有始有末,終究不會這樣做。

(3)這實際上是劉封欺負你,以至于傷害了先帝寬容部下的義氣。

附[參考譯文]

   費詩字公舉,犍為郡南安人。劉璋時任綿竹縣令,劉備攻打綿竹時,費詩首先率領全城的人投降。成都平定后,劉備兼任益州牧,任命費詩做督軍從事,出任樣舸太守,后又回成都任州前部司馬。劉備當上了漢中王,派遣費詩拜授關羽為前將軍,關羽聽說黃忠為后將軍,生氣地說:“大丈夫終究不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費詩對他說:“那些創(chuàng)立帝王事業(yè)的人,所用的人決不只一個。以前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劉邦從小就是朋友,而陳平、韓信都是因逃亡而后來歸順的,論他們在朝中的排列,韓信居于最上,沒聽說蕭何、曹參對此而有怨言。今天漢王因一時的功勞,對黃忠施加恩寵。但恩義的輕重難道會和您一樣嗎!并且漢王與您如同一體,休戚與共,福禍同當,我認為您不應當計較官號的高下,不應把爵祿的多少放在心上。我不過是一個使臣,奉命而行的人,如果您不肯就任,讓我就這樣回去的話,我會對您的舉動感到惋惜,恐怕您將來要后悔!”關羽十分感動,省悟后,立即接受這一任命。

   后來大臣們都議論要推舉漢中王劉備稱帝,費詩上疏說:“殿下因為曹操父子逼迫漢帝,篡名權位,所以才風塵萬里,招集軍民,準備討伐奸賊。今天大敵沒有消滅,卻自己先稱帝,恐怕人們心中會對您的動機有所懷疑。過去漢高祖和楚霸王約好,先消滅秦國的人為帝王,等到平定了咸陽,擒獲子嬰時,高祖還仍然能辭讓,何況今天殿下還沒走出門庭,就準備自立嗎?我的確不希望殿下采納群臣的意見!币虼硕`背了劉備的旨意,降職溈永昌從事。建興三年,跟隨諸葛亮南征;氐綕h陽縣時,投降過來的人李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接見他時,蔣琬和費詩在坐。李鴻說:“近來經(jīng)過孟達那里時,剛好碰見王沖從南邊來,講起過去孟達去留的問題,您對他非常痛恨,準備殺死他的妻子和孩子,幸虧劉備不聽您的意見。孟達說:‘諸葛亮看待問題有始有末,終究不會這樣做!我們完全不聽王沖的話,相信和仰仗您,不再會有什么變化!敝T葛亮對蔣琬和費詩魄:“回到成都后應當寫封信給孟達讓他知道。”費詩進言說:“孟達這個家伙,過去跟從劉璋就不忠心,后來又背叛先帝,這種反復無常的人,怎么值得給他寫信呢!”諸葛亮默然不答。諸葛亮想引誘盂達為外援,最終還是給孟達寫信說:“去年南征,年底才回來,不久前和李鴻在漢陽相會,得知一些你的消息,慨然感嘆,因而想起你平時心志,難道只是空求虛榮,喜歡做背離的事嗎?孟達呀,這實際上是劉封欺負你,以至于傷害了先帝寬容部下的義氣。加上李鴻說王沖編造瞎話,說你能夠體諒我的用心,不聽王沖的挑唆。追憶平生的友情,情思依依向東遙望,所以寫給你這封信!泵线_接到諸葛亮的信后,幾次往來書信,言辭中表示準備背叛魏國。魏國派遣司馬懿征討他,很快消滅、殺掉了孟達。諸葛亮也因為孟達沒有忠誠之心,所以也不去救他。蔣琬執(zhí)政后,任命費詩為諫議大夫,費詩死在家中。

2009年河南省六市高中畢業(yè)班第一次聯(lián)考

試題詳情

10.A(關羽生氣不肯接受官職的原因并非認為自己的職位落后于黃忠,而是認為黃忠年老,不愿與他同列。)

試題詳情

9.D(該項兩個“乃”均作副詞用,可譯為“才”。A、前句為動詞,擔任;后句為動詞,認為。B、前句為介詞,把;后句為連詞,因為。C、前句為副詞,偏指一方;后句為副詞,互相。)

試題詳情

8.C(指:通“旨”,指皇上的意旨。)

試題詳情

11.(1)一個農夫不種田,就會有人挨餓,況且(或“何況”)現(xiàn)在動用四萬人的勞力和費用,怎能盡數(shù)計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嗎”)。這是陛下您所應該留心的事。

    (“或”是“有的人”的意思、“可……乎”是“怎可(怎能)……呢)或“可以(能夠)……嗎”的意思,“宜”是“應該”的意思,各1分,意思對,句子通順2分)

   (2)我有了過失,他沒有不當面直接批評的,甚至有時有些話,朕已經(jīng)不能夠(或“難以”)接受,但高允并沒有什么回避的。(或“但高允并不回避”)(“面”“至”“堪”各1分,意思對,句子通順2分)

譯文: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十二日),北魏高宗返回平城,興建太華殿。當時,給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變,他又游說高宗大肆興筑宮殿。中書侍郎高允勸諫說:“太祖時開始興建城池街市,興建時他一定讓人利用農閑的時節(jié)。何況,我們國家已經(jīng)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夠朝會時使用,宴請、歇息,有西堂、溫室也足夠了。紫樓足可以用來登高遠眺。況且,縱然要擴大建設工程,也應該慢慢進行,不能倉猝行事,F(xiàn)在核算一下,要抽調民差役二萬人,而羸老、病弱供應飯食的,又得增加一倍,預期半年可以完工。一個農夫不種田,就會有人挨餓,況且(或“何況”)現(xiàn)在動用四萬人的勞力和費用,怎能盡數(shù)計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嗎”)這是陛下您所應該留心的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勸諫。

     高允喜歡直言相諫,朝廷內有什么事做得不適當時,他就立刻請求覲見。高宗常常屏退左右侍從,單獨一人和他商談。有時,二人從早到晚相談,甚至一連幾天都不出來,各位大臣不知他們談些什么。有時,高允說話言詞激烈、切中要害,高宗聽不下去,就命令左右侍從把高允攙扶下去,但是他始終對高允很好。當時,有人上書措辭激烈地批評朝政,高宗看完后對大臣們說:“君王和父親是完全一樣的。父親有錯,兒子為什么不把它寫在紙上,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勸諫,而偏偏私下在隱蔽之處勸諫?這難道不是不想讓他父親的罪惡昭彰在外,讓天下人都知道嗎?至于說臣子侍奉君主,又何嘗不是這樣?君主有了什么過失,作為臣子,不能夠當面直言勸諫,卻要上書進行公開指責,這是想要使君生的短處昭彰于世,顯示他自己的正直,這難道是一名忠君之臣所應該做的事嗎?像高允那樣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君之臣。我有了過失,他沒有不當面直接批評的,甚至有時有些話,朕已經(jīng)不能夠(或“難以”)接受,但高允并沒有什么回避的。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過失,但天下人卻不知道,難道這不能說是忠心嗎?”

     與高允同時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都做了大官,被封為侯,部下們官至刺史、有二千石俸祿的人也有幾十成百名了,可是,高允還仍然為著作郎,二十七年從來沒有升過官。高宗對各大臣說:“你們這些人雖然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邊侍候,卻不過是白白地站著,沒有一個人勸諫過我一句話。而只是在看到我心情高興時,要求賞賜一官半爵,現(xiàn)在,你們全都沒有什么功勞,卻做了王公。高允僅用一支筆輔佐治理國家?guī)资炅耍呢暙I不小,可他仍然不過是個郎官,你們這些人難道不感到慚愧嗎?”于是,提升高允為中書令,賞賜給他家五百匹絹帛,一千斛粟米,任命他的長子高悅為長樂太守。高允竭力推辭,但高宗不同意。高宗很器重高允,平時經(jīng)常稱高允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

     游雅常說:“從前史書上曾經(jīng)稱贊漢代卓茂、劉寬的為人,心地狹窄的人不相信那是真的。我和高允相處為官四十年了,從未看見他把喜怒哀樂表現(xiàn)在臉上,為此,我才知道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高允內心美好光明,外表溫和柔順,他說話時總是慢騰騰的,就好像不會表達一樣。從前,司徒崔浩曾經(jīng)對我說:‘高允博才多學,是一代俊杰,他所缺乏的,恐怕只是一點兒剛毅的風骨!乙舱J為是這樣,直到崔浩犯了罪,不過是因為一些細微小事,可是,皇上親自審問時,崔浩嚇得渾身發(fā)抖,聲嘶力竭說不出話來。宗欽以下的官員,也都嚇得爬在地上,汗流浹背,個個都面無人色。只有高允一人站在那里詳細陳說事件的經(jīng)過,進一步闡述是非曲直,表達清晰而有條理,闡明的事理清楚有深度,且聲音高亢、宏亮,連皇上聽著都為之動容,聽的人沒有不為他捏著一把汗的,這種行為,不是剛毅的風骨又是什么呢?

駐馬店市2009屆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查語文試題

試題詳情

10.B (“我知道高允的過錯”意思和原文不符,原文“朕知其過而天下不知”-句中“其”應該指的是“我自己”,指的是說這話的高宗)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