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10年蘇州調研測試]有人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改造和變革社會的執(zhí)著探索精神;一種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毕铝心軌蛘f明這些結論的有
①反對巴黎和會將中國山東主權轉讓給日本 ②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
③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探索救國出路 �、苓\動從學生擴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所以排除③。五四運動則是一場以青年學生為先鋒、工人階級為主力、包括商人在內的其他各社會階層參加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①②符合愛國主義的精神,④體現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
20.[2010年嘉興第二次教學測試]辛亥革命10周年之際,梁啟超撰文寫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義呢?簡單說,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這反映出他認為辛亥革命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
[解析]A 從材料中中國乃是中國人之中國的含義可知,辛亥革命使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增強。
19.[2010年青島五月模擬]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fā)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边@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不夠充分 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
C.三民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缺陷 D.中國傳統(tǒng)文化壓抑扼殺人性
[解析]B 從題目中“辛亥革命”作為切入點,此時正值中國民族危機深重。再結合“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一句,選出B項。A項為根本原因。題目中沒有涉及三民主義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題目中有“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fā)現”一句說明中國人正在接受西方人文主義思想,正在沖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性的扼殺。
18.[2010年蘇北四市第二次調研考試]《天朝田畝制度》中規(guī)定生產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由國家統(tǒng)一支配,甚至連雞狗等禽畜也不例外。這實質上表明太平天國
A.試圖保持社會的公正無差 B.實行絕對平均主義
C.安排一切經濟和社會生產活動 D.徹底消滅人們的私有觀念
[解析]B A項說的范圍過大,與題干中的生產者相矛盾,C項和D項過于絕對化,所以排除A、C、D三項。
17.[2010年臺州調研]《新京報》2010年1月4日報道,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籌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2010年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定于10月18日的紀念大會將邀包括英法等國的政要出席,一同紀念和保護這一文化遺產。邀請英法等國政要出席紀念活動,主要是基于
A.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
B.與英法合作保護圓明園這一文化遺產
C.共同緬懷歷史,展望未來,倡導和諧世界
D.要英法兩國為當年的行為負責,賠償損失
[解析]C 紀念活動不是要記仇,而是要記住過去,展望未來,倡導和諧世界,記住圓明園這一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16.[2010年北京豐臺區(qū)期末考試]英國發(fā)動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目的是
A.教訓落后、腐朽的中國政府 B.占領和擴大在華商品市場
C.改造異教徒 D.割占中國更多領土
[解析]B 隨著工業(yè)革命完成,英國需要開辟更廣闊的世界市場,于1840年發(fā)動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大門;為了進一步打開世界市場,進一步侵略中國,1856-1860年英法聯合侵略中國,發(fā)動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故B項正確。
15.(2010年江蘇卷) 右圖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戰(zhàn)役,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A.戰(zhàn)役結束后清艦隊全軍覆沒
B.清朝軍民反割臺斗爭的關鍵戰(zhàn)役
C.清軍將領鄧世昌于此役壯烈殉國
D.戰(zhàn)役發(fā)生于清軍運兵朝鮮途中
[解析]A 圖片展示的是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故正確答案為A。
14.(2010年江蘇卷)某年9月6日重慶《大公報》社評:“自上月20日以來,我軍在北方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運動戰(zhàn)。平漢、正太、同蒲三路同時發(fā)動反攻,鐵路到處被破壞,冀晉豫三省同時報捷。斬獲既多,并克復了重要據點�!睋送茢嘣搼�(zhàn)事應是
A.百團大戰(zhàn) B.平型關戰(zhàn)役 C.太原會戰(zhàn) D.臺兒莊戰(zhàn)役
[解析]A “冀晉豫三省同時報捷”說明是敵后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故正確答案為A。
13.(2010年全國卷1)1913年,某身著日式服裝的革命黨人途遇一老農,老農詢問其國籍,某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被告知亦為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這表明
A.國內民眾的反日情緒強烈 B.革命黨人處于不合法狀態(tài)
C.辛亥革命對農村影響有限 D.農民階級不支持辛亥革命
[解析]C 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故選C。其他選項與材料無關。
12.(2010年全國卷1)國民黨《中央日報》就國共關系某一事件的影響評論道:“這一結果固然還有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內戰(zhàn)之不致發(fā)生,卻已有確實的保障�!边@指的是
A.國民黨一大召開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雙十協(xié)定》的簽訂 D.達成《國內和平協(xié)定》
[解析]C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開始,故A錯;國名黨沒有在《國內和平協(xié)定》上簽字,和談破裂,故D錯。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