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2010·太原十中月考題)有人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甲醇(methanol)合成工藝:
其中,①為甲烷氣源,壓強250.0 kPa,溫度25 ℃,流速55.0 m3·s-1。②為水蒸氣源,壓強200.0 kPa,溫度150 ℃,流速150.0 m3·s-1。合成氣(含有兩種還原性氣體)和剩余反應物的混合物經(jīng)管路③進入25 ℃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應物的混合物經(jīng)⑥進入25 ℃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經(jīng)管路⑦流出,其密度為0.791 g·mL-1。(已知: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nRT,其中p為壓強,單位Pa,V為體積,單位m3,R為常數(shù)8.314,T為溫度,單位K。)
(1)分別寫出在步驟A和步驟B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2)假定:所有氣體皆為理想氣體,在步驟A和B中完全轉化,氣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離,計算經(jīng)步驟A和步驟B后,在一秒鐘內(nèi)剩余物的物質(zhì)的量。
解析:(1)由合成所得的兩種氣體都具有還原性,且它們是由甲烷與水反應所得,可知這兩種氣體分別為CO(g)、H2(g);(2)由于壓強是常壓,不能直接利用體積進行計算,得將體積換算成對應的物質(zhì)的量,但又是在非標況下的氣體,因此應利用題目所給的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進行計算。
答案:(1)CH4(g)+H2O(g) CO(g)+3H2(g)(一定條件)
CO(g)+2H2(g) CH3OH(g)(一定條件)
(2)由pV=nRT變形得:n=pV/(RT)
故1秒鐘內(nèi)n(CH4)=(250.0×103×55.0)/(8.314×298)=5.55×103(mol)
n[H2O(g)]=(200.0×103×150.0)/(8.314×423)=8.53×103(mol)
經(jīng)步驟A后在③中過量的n[H2O(g)]=(8.53×103-5.55×103) mol=2.98×103 mol,在步驟A中生成的CO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而在步驟B中消耗的CO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故經(jīng)步驟B后剩余的H2為5.55×103 mol。
13.(2010·模擬題)鉀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工業(yè)上通常用金屬鈉和氯化鉀在高溫下反應制取。該反應為:Na(l)+KCl(l) NaCl(l)+K(g);ΔH>0
各物質(zhì)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見下表:
壓強(kPa) |
13.33 |
53.32 |
101.3 |
K的沸點(℃) |
590 |
710 |
770 |
Na的沸點(℃) |
700 |
830 |
890 |
KCl的沸點(℃) |
|
|
1 437 |
NaCl的沸點(℃) |
|
|
1 465 |
(1)在常壓下金屬鉀轉變?yōu)闅鈶B(tài)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的最低溫度約為______,而反應的最高溫度應低于 。
(2)在制取鉀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原料的轉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題意知鈉與氯化鉀的反應為可逆反應Na(l)+KCl(l) NaCl(l)+K(g);ΔH>0,若及時將反應混合物中的鉀轉變?yōu)闅鈶B(tài)分離出去,從而使平衡向生成鉀的方向移動,顯然溫度的選擇應高于鉀的沸點而低于鈉的沸點,即分離鉀的最低溫度為770 ℃,而反應的最高溫度應低于890 ℃。
(2)由所給反應的特點知:降低壓強可使所給反應向右移動,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另外反應吸熱,升高溫度,使所給平衡向右移動,也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但溫度過高會使鈉也變成蒸氣逸出,既可使所得產(chǎn)品不純,也不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
答案:(1)770 ℃ 890 ℃ (2)降低壓強或移去鉀蒸氣,適當升高溫度
12.(2010·模擬題)Ⅰ.(1)合成氨工業(yè)對化學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具有重
要意義。工業(yè)合成氨生產(chǎn)示意圖如右圖所示。
①X的化學式為________;
②圖中條件選定的主要原因是(選填字母序號)________;
A.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影響
B.鐵觸媒在該溫度時活性最大
C.工業(yè)生產(chǎn)受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限制
③改變反應條件,會使平衡發(fā)生移動。
如下圖表示隨條件改變,氨氣的百分含量的變化趨勢;當橫坐標為
壓強時,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序號);當橫坐標為
溫度時,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序號)。
(2)常溫下氨氣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導電。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氣溶于水的過程中存在的可逆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電離出的c(OH-) 10-7 mol·L-1(填寫“>”、“<”或“=”)。
③將相同體積、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氨水和鹽酸混合后,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氣具有還原性,在銅的催化作用下,氨氣和氟氣反應生成A和B。A為銨鹽,B在標準狀況下為氣態(tài)。在此反應中,若每反應1體積氨氣,同時反應0.75體積氟氣;若每反應8.96 L氨氣(標準狀況),同時生成0.3 mol A。
①寫出氨氣和氟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標準狀況下,每生成1 mol B,轉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mol。
Ⅱ.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可對其表面進行“發(fā)藍”處理:把鐵制品浸入熱的NaNO2、NaNO3、NaOH混合溶液中,使它的表面氧化成一層致密的Fe3O4氧化膜。發(fā)生的反應可表示如下: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②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NH3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某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若上述熱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少,氧化膜的厚度就太;若NaOH的含量太多,氧化膜的厚度也太薄。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解析:Ⅰ.要準確理解工業(yè)合成氨適宜條件的選擇。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要求產(chǎn)量高,而產(chǎn)量由生產(chǎn)周期(速率問題)和產(chǎn)率(平衡問題)共同決定。還要考慮成本,故(1)②選BC。對(3),F(xiàn)2與NH3反應,氮的化合價必然升高,產(chǎn)物可能為N2:2NH3+3F2===N2+6HF,也可能為NF3(由8e-穩(wěn)定結構的需要決定其組成):4NH3+3F2NF3+3NH4F,由題中數(shù)據(jù)確定為后者。
答案:Ⅰ.(1)①NH3、贐C、c a
(2)①NH3+H2ONH3·H2ONH4++OH- ②<、c(Cl-)>c(NH4+)>c(H+)>c(OH-)
(3)①4NH3+3F2NF3+3NH4F、6
Ⅱ.反應①、③是可逆反應,反應②是不可逆反應,當NaOH含量較少時,使反應①生成的Na2FeO2及反應②生成的Na2Fe2O4的質(zhì)量都較少,致使反應③生成的Fe3O4的質(zhì)量也少,氧化膜的厚度就薄。當NaOH含量太多時,盡管反應①、②生成的Na2FeO2及Na2Fe2O4的質(zhì)量增加,但太多的NaOH又會使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結果使生成的Fe3O4的質(zhì)量變小,氧化膜的厚度也變薄。由此可見,鐵制品進行“發(fā)藍”處理時,NaOH的含量是控制氧化膜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1.四川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天然氣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圖中某些轉化步驟及生成物未列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0.5 mol甲烷與0.5 mol水蒸氣在t ℃、p kPa時,完全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合成氣),吸收了a kJ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氨的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將生成的氨從混合氣體中及時分離出來,并將分離出氨后的氮氣和氫氣循環(huán)利用,同時補充氮氣和氫氣。請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說明采取該措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甲烷合成氨氣的轉化率為75%時,以5.60×107 L甲烷為原料能夠合成________L氨氣。(假設體積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
(4)已知尿素的結構簡式為COH2NNH2,請寫出兩種含有碳氧雙鍵的尿素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以四川的天然氣資源合成氨為依托,綜合考查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利用化學方程式(關系式)進行計算和同分異構體的書寫等知識。著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今后命題的方向。
(1)因0.5 mol甲烷與0.5 mol 水蒸氣完全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H2吸收了a kJ熱量,則1 mol甲烷與1 mol水蒸氣反應需吸收2a kJ的熱量,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1。
(2)N2與H2合成NH3的反應(N2+3H2 2NH3)是一個可逆反應,在該反
應中,補充氮氣和氫氣有利于增大反應速率,分離氨和補充氮氣與氫氣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同時循環(huán)利用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節(jié)約原料。
(3)由CH4+2H2O CO2+4H2的方程式和合成氨的方程式可以推出如下關系:CH4-4H2-NH3,由此關系式可以求得
V(NH3)=5.6 L×107×75%×=1.12×108 L。
(4)因所寫同分異構體需含有碳氧雙鍵,根據(jù)價鍵理論結合尿素的結構簡式很容易寫出其
同分異構體為
答案:(1)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 (2)及時分離NH3及補充N2和H2,都為了增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補充N2和H2還能增大反應速率,提高生產(chǎn)效率
(3)1.12×108 L (4)
10.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氣體A和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A(g)+xB(g) 2C(g),達到平衡后,只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zhì)的濃度、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30 min時降低溫度,40 min時升高溫度
B.8 min前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 mol·(L·s)-1
C.反應方程式中的x=1,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D.20 min-40 min間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均為4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移動。從圖中看出,x=1,3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同時下降,但平衡沒有移動,說明是降低壓強,4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動,說明是升高溫度,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A、C選項錯誤;8 min前Δc(A)=0.64 mol·L-1,則Δv(A)==0.08 mol·(L·min)-1,B選項單位錯誤。
答案:D
9.(2010·模擬題)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業(yè)的基礎,在某催化劑
作用下只發(fā)生主反應①和副反應②:
4NH3(g)+5O2(g) 4NO(g)+6H2O(g);
ΔH=-905 kJ/mol ①,
4NH3(g)+3O2(g) 2N2(g)+6H2O(g);
ΔH=-1 268 kJ/mol、。反應①、②的產(chǎn)率與反應溫度
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工業(yè)上進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溫度應控制在780-840℃
之間
B.工業(yè)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主要是為了提高反應速率
C.在加壓的條件下生產(chǎn)能力可提高5-6倍,是因為加壓可提高轉化率
D.氮氣氧化為N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O2(g)2NO(g);ΔH=+363 kJ/mol
解析:工業(yè)上進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溫度控制在780-840℃之間時NO的產(chǎn)率最高,故選項A說法正確;工業(yè)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目的是提高NH3的轉化率;加壓可提高生產(chǎn)能力,是因為提高了反應速率;由蓋斯定律知N2(g)+O2(g)2NO(g);ΔH=+181.5 kJ/mol
答案:A
8.(2010·沈陽市五校聯(lián)考題)600℃時,在一密閉容器中,將二氧
化硫和氧氣混合發(fā)生反應:2SO2(g)+O2(g) 2SO3(g);
ΔH<0。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下列
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從0 min開始,到第一次平衡時,二氧化硫的轉化率
為40%
B.反應進行到10 min至15 min的曲線變化可能是升高了溫
度
C.反應進行至20 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是因為通入了氧氣
D.在15-20 min;25-30 min內(nèi)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解析:圖象的縱坐標表示的是物質(zhì)的量、橫坐標表示的是時間。根據(jù)曲線變化趨勢可知開始時只有SO2、O2,第一次平衡為15-20 min,第二次平衡為25-30 min,故D正確;第一次平衡時SO2的轉化率為0.04/0.2=0.2,故A錯;在10 min時反應突然加快,這可能是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故B正確;在20 min時只有氧氣的量突然增加,故C正確。
答案:A
7.(2010·模擬題)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下列各可逆反應達到化學
平衡狀態(tài),各反應有如圖所示的對應關系:
(1)N2(g)+3H2(g) 2NH3(g);ΔH<0(曲線Ⅰ)
(2)H2(g)+I2(g) 2HI(g);ΔH>0(曲線Ⅱ)
(3)2SO3(g) 2SO2(g)+O2(g);ΔH>0(曲線Ⅲ)
則圖象中y軸可以表示 ( )
①平衡混合氣中一種生成物的體積分數(shù)、谄胶饣旌蠚庵幸环N反應物的體積分數(shù)、燮胶饣旌蠚庵幸环N生成物的產(chǎn)率、芷胶饣旌蠚庵幸环N反應物的轉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平衡知識。反應(1)是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反應,壓強增大時,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混合氣中一種反應物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不符合題意。其他反應可類似分析。
答案:C
6.(2010·模擬題)某化學學習小組探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反應:
2A(g)+B(g) 2C(g);ΔH<0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已知圖中p表示壓強,且p2>p1;T表示溫度,且T2>T1;n表示物質(zhì)的量,v表示反應速率)。由此可判斷下列圖象不正確的是 ( )
解析:因反應是正方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故在同溫下加壓平衡右移,A的平衡轉化率增大,A正確;升溫平衡左移,使產(chǎn)物C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但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所用時間越少,B正確;加壓平衡右移,應是v正>v逆,C不正確;升溫平衡左移,平衡混合物的總物質(zhì)的量變大,而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根據(jù)=m/n可知溫度越高,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小,D正確。
答案:C
5.(2010·模擬題)已知可逆反應aA+bBcC中,物質(zhì)的含量A%
和C%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在T1、T3時達到過化學平衡
B.該反應在T2時達到化學平衡
C.升高溫度,平衡會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解析:根據(jù)圖象分析可知T2前生成物C的含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T2后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T2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因此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答案:B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