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01  8009  8015  8019  8025  8027  8031  8037  8039  8045  8051  8055  8057  8061  8067  8069  8075  8079  8081  8085  8087  8091  8093  8095  8096  8097  8099  8100  8101  8103  8105  8109  8111  8115  8117  8121  8127  8129  8135  8139  8141  8145  8151  8157  8159  8165  8169  8171  8177  8181  8187  8195  447348 

6.(2009·廣東,12)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向鹽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氫碘酸:Fe(OH)3+3H+===Fe3++3H2O

C.銅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氣:S2O32+2Cl2+3H2O===2SO32+4Cl+6H+

解析:本題也屬于較難的題目:一是本題屬于不定項選擇題;二是選項B隱含著一個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2Fe3++2I===2Fe2++I2);三是本題也涉及一個未知反應。逐一分析:選項A中NH3·H2O是弱電解質,應保留化學式,A錯;B中忽略了一個氧化還原反應(2Fe3++2I===2Fe2++I2),B錯;選項C是實驗室制備NO的反應,同學們比較熟悉,是正確的;選項D中的離子方程式符合“三大守恒”,但生成物不合理,故不符合題意。

答案:C

試題詳情

5.(2010·改編題)在由水電離產生的H+濃度為1×1013 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①K+、Cl、NO3、S2�、贙+、Fe3+、I、SO42�、跱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軰+、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解析:思維切入點是由水電離產生的H+濃度為1×10-13 mol·L-1可知溶液的pH可能等于1也可能等于13。①中NO3與S2在酸性條件下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②中Fe3+在堿性條件下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且Fe3+能氧化I;④中在酸性條件下HCO3將轉化為CO2氣體不能大量共存,在堿性條件下Ca2+與HCO3將轉化為碳酸鈣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試題詳情

4.氧化還原滴定法是以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的滴定分析方法,其中有一種叫高錳酸鉀法。由于在微酸、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 MnO4被還原為棕色不溶物MnO2,使溶液混濁而妨礙滴定終點的觀察,因此高錳酸鉀法通常在較強的酸性溶液中進行。

(1)酸化高錳酸鉀溶液時,能不能使用鹽酸?_______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回

答“不能”,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回答“能”此空不填):________;能否使用HNO3?_______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O4標準溶液常用還原物質來標定。常用的還原物質為Na2C2O4等。其標定反應如下:

MnO4+____C2O42+____H+===____Mn2++____CO2↑+____H2O

請配平以上化學方程式。

(3)用KMnO4標準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可測定H2O2樣品中H2O2的含量,反應如下: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①滴定開始時,是否需要滴加指示劑?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應開始較慢,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速度明顯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1)不能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不能 HNO3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待滴定溶液中的溶質

(2)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3)①否 MnO4本身為紫紅色,到達滴定終點時,變?yōu)闊o色的Mn2+�、陔S著反應的進行,起催化作用的Mn2+不斷增多,故反應速率明顯加快

考點2  離子反應規(guī)律、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斷

試題詳情

3.(2010·北京-黃岡預測卷八)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過量氯氣通入溴化亞鐵溶液中:3Cl2+2Fe2++4Br===6Cl+2Fe3++2Br2

B.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Ba2++SO42===BaSO4

C.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2ClO+SO2+H2O===2HClO+SO32

D.用稀硝酸除銀鏡:Ag+2H++NO3===Ag++NO2↑+H2O

解析: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Ba2++2OH+Cu2++SO42===BaSO4↓+

Cu(OH)2↓,B錯;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時,將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正

確的離子方程式是:ClO+SO2+H2===Cl+SO42+2H+;稀硫酸除銀鏡時,還原產物為

NO,所以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3Ag+4H++NO3===3Ag++NO↑+2H2O。

答案:A

試題詳情

2.(2010·北京-黃岡預測卷5)工業(yè)上以鉻鐵礦(主要成分為FeO·Cr2O3)、碳酸鈉、氧氣和硫酸為原料生產重鉻酸鈉(Na2Cr2O7·2H2O),其主要反應為:

①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②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反應①和②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①的氧化劑是O2,還原劑是FeO·Cr2O3

C.高溫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小于Na2CrO4

D.生成1 mol的Na2Cr2O7時共轉移7 mol電子

解析: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反應①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②不是;根據(jù)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高溫條件下O2的氧化性應大于Fe2O3和Na2CrO4;考慮到反應②是一個可逆反應,反應中生成1 mol的Na2Cr2O7,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應大 

于7 mol。

答案:B

試題詳情

1.(原創(chuàng)題)2009年自南京發(fā)生“6.30”特大交通事故(導致5死4傷)以來,又連續(xù)發(fā)生了幾起醉酒駕車導致的惡性交通事故,為此引起了交通部等國家安全部門的高度重視。交警對駕駛員進行呼氣酒精檢測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藍綠色Cr3+。下列對乙醇的描述與此測定原理有關的是( )

①乙醇沸點低�、谝掖济芏缺人 、垡掖加羞€原性�、芤掖际菬N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題以酒后駕車這一常見社會現(xiàn)象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由K2Cr2C7與乙醇反應最后變成Cr3+知,乙醇在此過程中表現(xiàn)出還原性,此外由K2Cr2O7與呼出的氣體反應知,乙醇應該易變成氣體,因此知其沸點低。

答案:C

試題詳情

8.(2010·陜西師大附中月考題)現(xiàn)有可逆反應:A(g)+

2B(g) C(g)+D(g);ΔH<0。在相同溫度下,將1 mol A和

2 mol B加入到容積固定不變的甲容器中,將2 mol C和2 mol

D加入到容積可變的乙容器中,t1=5 min時兩容器內均達到

平衡狀態(tài),甲中c(C)=1.5 mol/L。請回答下列問題:

(1)5 min內,用B物質表示甲容器中的平均反應速率v(B)=________。

(2)若使甲容器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可以改變的條件是(填寫字母)________;

改變條件的瞬間,體系的正反應速率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A.減小A的物質的量               B.降低體系的溫度

C.增大D的濃度                   D.加入催化劑

(3)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達到新的平衡后,乙容器中C的物質的量濃度c(C)________(填“>”“<”或“=”)3 mol/L。

(4)保持溫度不變,t2時分別向甲、乙中加入等質量的氦氣后,下圖中能表示甲中反應速率變化情況的是________,能表示乙中反應速率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

解析:(1)甲中達平衡時,c(C)=1.5 mol·L1,則B的消耗濃度為3 mol·L1,v(B)=3 mol·L1/5 min=0.6 mol·L1·min1

(2)根據(jù)可逆反應:A(g)+2B(g)C(g)+D(g);ΔH<0。選項A,減小A的物質的量,降低了反應物的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選項B,降低體系溫度,平衡向放熱方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選項C,增大D的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選項D,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降低體系溫度的一瞬間,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要減小。

(3)保持溫度不變,縮小乙容器的體積相當于加壓,平衡向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方向(生成C的方向)移動,使C的物質的量增大,達新平衡時c(C)>3 mol·L1。

(4)在恒溫恒容下加入He氣體平衡不移動,圖象A符合甲。在恒溫恒壓下加入He氣體,平衡向氣體物質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動,由于濃度降低,正、逆反應速率比原平衡的小,選項C的圖象符合。

答案:(1)0.6 mol/(L·min) (2)B 減小 (3)> (4)A C

試題詳情

7.(2010·山師附中1月考題)一定溫度下,某壓強恒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 

生如下可逆反應:CO(g)+H2(g) C(s)+H2O(g);ΔH<0,以1 mol  

CO和2 mol H2為起始反應物,t1時達到平衡,生成0.6 mol H2O(g),

t2時改變反應條件,化學反應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

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起始時刻和t1時達到平衡后容器的體積之比為5∶4

B.平衡后若加入少量碳,平衡向左移動

C.平衡后若加入氫氣,上述反應的ΔH不變

D.t2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大了壓強

解析:t1時達到平衡后生成0.6 mol H2O(g),則平衡時CO的物質的量為0.4 mol,H2的物質的量為1.4 mol,所以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2.4 mol,起始時刻氣體總物質的量為3 mol,所以起始時刻和t1時達到平衡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5∶4,溫度和壓強一定的情況下,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體積之比,所以起始時刻和平衡后氣體的體積之比也等于5∶4,A項正確;B項中因為碳的固體,平衡后加入少量碳,平衡不移動,B項錯誤;C項中ΔH與加入氫氣的多少無關,C項正確;D項中增大壓強會使反應速率增大,且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項正確。

答案:B

試題詳情

6.(2010·河北師大附中月考題)在兩個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兩個可逆反應:甲中,C(s)+H2O(g) CO(g)+H2(g);乙中,CO(g)+H2O(g) CO2(g)+H2(g)�,F(xiàn)有下列狀態(tài):①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②恒溫時,氣體壓強不再改變;③各氣體組分濃度相等;④反應體系中溫度保持不變;⑤斷裂氫氧鍵速率等于斷裂氫氫鍵速率的2倍;⑥混合氣體密度不變;⑦單位時間內,消耗水的質量與生成氫氣的質量之比為9∶1;⑧同一時間內,水蒸氣消耗的物質的量等于氫氣消耗的物質的量。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應都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⑥⑦⑧          D.④⑤⑧

解析:甲容器中,C為固態(tài),該可逆反應屬于氣體體積不相等的反應;乙容器中,反應屬于等氣體分子數(shù)的反應,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密度、壓強都始終不變,①②⑥錯誤;各組分濃度相等,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③錯誤;對于任何一個可逆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體系溫度會發(fā)生變化,當溫度不改變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④正確;斷裂氫氧鍵速率等于斷裂氫氫鍵速率的2倍,經轉化,水中氫氧鍵斷裂的速率等于生成氫氧鍵的速率,達到平衡狀態(tài),⑤正確;消耗水與生成氫氣是同一反應方向,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⑦錯誤,消耗水蒸氣的物質的量等于同時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經轉化,消耗氫氣的物質的量等于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⑧正確。

答案:D

試題詳情

5.(2010·東營一中1月考題)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可逆反應H2(g)+I2(g) 2HI(g)并達到平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論加多大壓強,此化學平衡也不會移動

B.升溫,此化學平衡肯定會發(fā)生移動

C.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再加入與初始投入量相同量的氫氣和碘蒸氣時,達到平衡后HI的百分含量增大

D.在原平衡基礎上,充入氫氣,達到新平衡時逆反應速率不變

解析:A項,加壓過大后,碘蒸氣會變?yōu)橐簯B(tài)或固態(tài)碘,則化學平衡會發(fā)生移動;C項,達到新平衡后,HI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D項,充入H2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達到新平衡后c(HI)增大,逆反應速率加快。

答案:B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