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 B.CaO+3C ===== CaC2 +CO↑ C.2Na2O2+2CO2
=== 2Na2CO3+O2 D.2NaOH+Cl2
=== NaCl+NaClO+H2O
試題詳情
10. 下列比較中,可能正確的是 A.同溫度同物質的量濃度時,HF比HCN易電離,則NaF溶液的
pH 比 NaCN 溶液大
試題詳情
B.0.2
mol•L-l NH4Cl
和 0.l mol•L-l NaOH 溶液等體積混合后: c(NH4+) > c (Cl?) > c (Na+) > c (OH-) >c (H+) C.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 H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 c (Na+) +c(H+)
= c (S2?) +c (HS?)+c (OH?) D.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②NH4Cl、③CH3COONH4、④NH3?H2O; c(NH4+) 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11.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過氧化鈉和水反應:2O22-+2H2O=4OH-+O2↑ B.向KI與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氣:2H++O2+2I-===I2+H2O C.足量的溴化亞鐵和少量的氯氣反應:2Fe2++4Br-+3Cl2=3Fe3++2Br2+6Cl- D.碳酸氫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試題詳情
12.某化學小組在常溫下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I:銅鋁混合物
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試題詳情
方案II:銅鋁混合物
測定剩余固體的質量 下列有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 溶液A和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 溶液A和B均可以選用稀硝酸 C. 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則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小 D. 實驗室方案II更便于實施
試題詳情
13.可逆反應aA(s)+bB(g)c
C(g)+d D(g),
試題詳情
反應過程中,當其它條件不變時,C的百分含量(C%)與溫度(T)和壓強(P)的關系如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劑則C%增大 B、達到平衡后,若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 C、化學方程式中b >c +d D、達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動
試題詳情
14.液態(tài)鋰離子電池是Li+嵌入化合物的二次電池。正極采用鋰化合物LiCoO2,負極采用碳電極,充電后成為鋰-碳層間化合物LixC6(0<x≤1),電解質為溶解有鋰鹽LiPF6、LiAsF6等的有機溶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LiCoO2改寫為氧化物的形式為:Li2O?Co2O3 B.該電池的電解液使用有機溶劑主要是由于有機溶劑與鋰鹽有很好的互溶性 C.該電池充電時陰極的反應為:Li++6C+xe―=LixC6+(1-x)Li+ D.放電時電解質中PF6―和AsF6―等離子向負極移動
試題詳情
15.用硫酸鐵電化浸出黃銅礦精礦工藝中,精礦在陽極浸出的反應比較復雜,其中有一主要反應:CuFeS2+4Fe3+=Cu2++5Fe2++2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鐵元素均被還原 B.還原劑是S2―和Cu+,氧化劑是Fe3+ C.氧化產物是S,還原產物是Cu2+和Fe2+ D.當轉移1mol電子時,46 g CuFeS2參加反應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5分)
試題詳情
二、(本題包括1小題.共計10分。) 16.(10分) (1)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常見化合價如下表: 元素代號 M Q R T X 原子半徑/nm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0.102 常見化合價 +2 +3 -1 -2 +6,-2 ① R元素的陰離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______。 ② 探究M和Q兩種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工業(yè)生產中排放的SO2用飽和Na2XO3溶液吸收可化害為利生產化工原料,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將金屬Q的硫酸鹽溶液滴加到飽和Na2XO3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幾種常見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25℃)如下表。 酸 電離方程式 電離平衡常數K CH3COOH
試題詳情
CH3COOHCH3COO―+H+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H2CO3H++HCO3―
試題詳情
HCO3―H++CO32―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H3PO4H++H2PO4? ―
試題詳情
H2PO4?H++HPO42?
試題詳情
HPO42?H++PO43―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K3=4.2×10-13 ① 若把HCO3-、H2PO4-、HPO42-都看作是酸,則它們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Na3PO4溶液的堿性比Na2CO3溶液_______(強 / 弱)。
試題詳情
三、(本題包括2小題.共計22分。) 17. (10分)已知C為淡黃色固體,B、D、E、F標況下均為氣體,且水溶液均呈酸性,其中F為單質,G為常見金屬,G在CO2中燃燒生成白色和黑色兩種固體,K是正鹽,A的分子結構和H2O2相似,且均滿足8電子結構,以上物質均由短周期元素組成。請完成以下各問題:
試題詳情
(1)B、D、E、F氣體的水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的是
、
(寫化學式)。 (2)用電子式表示E分子的形成過程
。 (3)實驗室從H結晶水合物再進一步得到H的無水物應
(填寫操作過程)。 (4)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 D和F反應離子方程式
。
試題詳情
18.(12分)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凈化處理、紙漿的 加工等。丙烯酰胺是一種不飽和酰胺,是生產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其結構簡式為:
試題詳情
丙烯酰胺可由化合物A(分子式C3H6)經幾步反應制得,反應過程如下: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已知:(1)3RCOOH+PCl33RCOCl+H3PO3
試題詳情
(2)RCOCl+NH3RCONH2+HCl 試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丙烯酰胺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與α―氨基乙酸互為同系物; D.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
試題詳情
(2)寫出DE的反應方程式:
試題詳情
(3)CD的目的是 ;上述反應過程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4)丙烯酰胺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同時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異構體有多種,試寫出2種: ①鏈狀,無碳碳叁鍵; ②同一個碳原子上不能同時連有-NH2和-OH或雙鍵和-NH2(-OH); ③同一個碳原子上不能連有2個雙鍵。
試題詳情
三、(本題包括2小題.共計23分。) 19.(11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一定濃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沉淀。學科網
試題詳情
甲同學認為兩者反應生成只有CuCO3一種沉淀;學科網
試題詳情
乙同學認為這兩者相互促進水解反應,生成Cu(OH)2一種沉淀;學科網
試題詳情
丙同學認為生成CuCO3和Cu(OH)2兩種沉淀。(查閱資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帶結晶水)學科網
試題詳情
Ⅰ.按照乙同學得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學科網
試題詳情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須將沉淀從溶液中分離并凈化。具體操作為①過濾②洗滌③干燥。學科網
試題詳情
Ⅱ.請用下圖所示裝置,選擇必要的試劑,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學科網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裝置C中裝有試劑的名稱是
。學科網
試題詳情
(3)能證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實驗現象是
。學科網
試題詳情
Ⅲ.若CuCO3和Cu(OH)2兩者都有,可通過下列所示裝置進行定量分析來測定其組成。學科網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裝置C中堿石灰的作用是
,實驗開始時和實驗結束時都要通人過量的空氣其作用分別是
。學科網
試題詳情
(2)若沉淀樣品的質量為m克,裝置B質量增加了n克,則沉淀中CuCO3的質量分數為學科網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0、(12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氨氣制法和性質進行如下設計: ⑴下面是該小組同學提出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幾種方案 A、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加熱 B、加熱氯化銨固體 C、氯化銨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加熱 D、將濃硫酸滴入濃氨水中 你認為可行的是 (填字母),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試題詳情
⑵該小組同學把1 mol O2和NH3的混合氣體導入密閉容器中,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加熱,使之充分反應,恢復到常溫常壓下。若整個容器中的反應隨著氧氣的量的增加而發(fā)生如下兩個反應: 4NH3 + 5O2 4NO + 6H20;4NO + 3O2 + 2H2O
= 4HNO3 設原混合氣體中有x mol O2,最后容器中生成y mol HNO3,再向容器中注入100 mL H2O,得到溶液。 ①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紅色,x的取值范圍
, y = (用x的代數式表示,下同) ②容器中有不溶氣體,此氣體在空氣中變?yōu)榧t棕色,x的取值范圍
y =
試題詳情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本題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D D D D D C A C C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