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有效實現(xiàn)NO和NO2的相互轉(zhuǎn)化,設計如下實驗: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并檢驗裝置氣密性,實驗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氣體。
(1)打開止水夾,推動針筒活塞,使O2進入燒瓶。關閉止水夾,首先觀察到燒瓶中的現(xiàn)象:__,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化學方程式為__。
(2)輕輕搖動燒瓶,觀察到燒瓶中的現(xiàn)象為:__,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化學方程式為__。
(3)欲使燒瓶中盡可能全充滿液體,操作的關鍵是__。
【答案】燒瓶上方氣體變?yōu)榧t棕色 2NO+O2=2NO2 紅棕色氣體變?yōu)闊o色燒瓶中進入少量水 3NO2+H2O=2HNO3+NO 慢慢通入氧氣,并不斷搖動燒瓶
【解析】
(1)根據(jù)NO能與O2反應產(chǎn)生紅棕色的NO2;
(2)根據(jù)3NO2+H2O=2HNO3+NO,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少,液面上升;
(3)欲使燒瓶中盡可能全充滿液體,應通入氧氣使NO與氧氣反應轉(zhuǎn)化為NO2再與水反應。
(1)無色的NO能與O2反應產(chǎn)生紅棕色的NO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故觀察到燒瓶中氣體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
(2)輕輕搖動平底燒瓶,使得NO2與水發(fā)生反應3NO2+H2O=2HNO3+NO,所以燒杯中紅棕色氣體又變?yōu)闊o色,燒瓶中液面上升;
(3)欲使燒瓶中盡可能全充滿液體,應通入氧氣使NO與氧氣反應轉(zhuǎn)化為NO2再與水反應,最終全部轉(zhuǎn)化為硝酸,操作的關鍵是慢慢通入氧氣,并不斷搖動燒瓶。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別滴定20mL濃度均為0.10mol/L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已知:CH3COOH的Ka=1.75×10-5,HCN的Ka=4.9×10-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點①與點②對應的溶液中:c(CH3COO-)>c(CN-)
B.點②對應的溶液中:c(Na+)+c(H+)=c(CN-)+C(OH-)
C.點③和點⑤對應的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
D.點④對應的溶液中:c(OH-)=c(H+)+c(CH3CO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由CO2和CH4轉(zhuǎn)化為高附加值產(chǎn)品CH3COOH的催化反應歷程。該歷程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②放出能量
B.①→②中形成碳碳鍵
C.①→②中碳氫鍵發(fā)生斷裂
D.由②得到乙酸的過程中,形成了氧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是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密閉容器,B是一耐化學腐蝕且易于傳熱的氣球.關閉K2,將等量且少量的NO2通過K1、K3分別充入A、B中,反應起始時,A、B的體積相同.(已知:2NO2(g) N2O4(g) ΔH<0)
(1)一段時間后,反應達到平衡,此時A、B中生成N2O4的速率是vA______vB(填“>”、“<”或“=”);若打開活塞K2,氣球B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關閉活塞K2,若在A、B中再充入與初始量相等的NO2,則達到平衡時,NO2的轉(zhuǎn)化率αA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若分別通入等量的氖氣,則達到平衡時,A中NO2的轉(zhuǎn)化率將________,B中NO2的轉(zhuǎn)化率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室溫下,若A、B都保持體積不變,將A套上一個絕熱層,B與外界可以進行熱傳遞,則達到平衡時,______中的顏色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 g的NO2,達到平衡后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57.5,則平衡時N2O4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2SO2(g)+O2(g) 2SO3(g),起始時SO2和O2分別為20 mol和10 mol,達到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為80%。若從SO3開始進行反應,在相同的條件下,欲使平衡時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與前者相同,則起始時SO3的物質(zhì)的量及SO3的轉(zhuǎn)化率分別為( )
A.10 mol 10% B.20 mol 20% C.20 mol 40% D.30 mol 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氨氣的性質(zhì)。
(1)實驗室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共熱制取氨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
(2)①中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yōu)?/span>__色。
(3)向②中滴入濃鹽酸,現(xiàn)象是___。
(4)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的制取氨氣的裝置,
采用上述裝置,用于加熱碳酸氫銨固體的方法來制取純凈的氨氣,你認為哪位同學能夠達到實驗目的__(填“甲”、“乙”或“丙”)。他們還認為,裝置中的NH4HCO3固體可用NH4Cl固體代替,你認為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選項 | 實驗方案 | 實驗目的或結論 |
A | 取一個小木條,放入飽和硅酸鈉溶液中,充分吸濕、浸透,取出稍瀝干后,置于酒精燈外焰處,木條未燃燒 | 證明硅酸鈉可作木材防火劑 |
B | 向取好未知濃度氫氧化鈉溶液的錐形瓶中加入2mL酚酞,然后進行正確滴定,最后一滴鹽酸滴入,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不恢復 | 準確判斷已知濃度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定的終點 |
C | 向裝有石灰石的簡易啟普發(fā)生器中加入濃醋酸,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先通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再通入苯酚鈉溶液中,苯酚鈉溶液產(chǎn)生渾濁 |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
D | 向盛有苯酚的濃溶液的試管里逐滴加入稀溴水,邊滴邊振蕩 | 苯酚的定性檢驗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測定CO,反應為:
5CO(g)+I2O5(s)5CO2(g)+I2(s);△H1
(1)已知:2CO(g)+O2(g)2CO2(g);△H2
2I2(s)+5O2(g)2I2O5(s);△H3
則△H1=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H2和△H3的代數(shù)式表示).
(2)不同溫度下,向裝有足量I2O5固體的1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CO,測得CO2的濃度c(CO2)隨時間t變化曲線如圖.請回答:
①從反應開始至a點時的反應速率為v(CO)=______________,b點時化學平衡常數(shù)Kb=______.
②d點時,溫度不變,若將容器體積壓縮至原來的一半,請在圖中補充畫出CO2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曲線_________.
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容器內(nèi)氣體密度不變,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兩種溫度下,c點時體系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轉(zhuǎn)化率
D.b點和d點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b<K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銅是重要的金屬,廣泛應用于電氣、機械制造、國防等領域,銅的化合物在科學研究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有許多用途;卮鹣铝袉栴}:
(1)CuSO4晶體中S原子的雜化方式為________,SO42-的立體構型為_______________。
(2)超細銅粉可用作導電材料、催化劑等,其制備方法如下:
①NH4CuSO3中金屬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____。N、O、S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②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可生成[Cu(NH3)4]SO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氨氣極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間形成氫鍵的緣故
B.NH3分子和H2O分子,分子空間構型不同,氨氣分子的鍵角小于水分子的鍵角
C.Cu(NH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會析出深藍色的晶體
D.已知3.4 g氨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無污染的氣體,并放出a kJ熱量,則NH3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H3(g)+3/4O2(g)=1/2N2(g)+3/2H2O(g) ΔH=-5a kJ·mol-1
(3)硫酸銅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鈉(H2NCH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A,其結構如下左圖所示。
①1 mol氨基乙酸鈉(H2NCH2COONa)含有σ鍵的數(shù)目為________________。
②氨基乙酸鈉分解產(chǎn)物之一為二氧化碳。寫出二氧化碳的一種等電子體: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③已知:硫酸銅灼燒可以生成一種紅色晶體,其結構如上右圖所示。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