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4463  164471  164477  164481  164487  164489  164493  164499  164501  164507  164513  164517  164519  164523  164529  164531  164537  164541  164543  164547  164549  164553  164555  164557  164558  164559  164561  164562  164563  164565  164567  164571  164573  164577  164579  164583  164589  164591  164597  164601  164603  164607  164613  164619  164621  164627  164631  164633  164639  164643  164649  164657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把鉤碼掛在杠桿左側A點,為使OB成為力臂,應在B點沿著豎直向上的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若每個鉤碼重為O.5N,將A點的鉤碼全部移到B點,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C點豎直向下施加的力為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試驗中.
(1)把杠桿支在支架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后,發(fā)現杠桿左高右低.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右邊B處掛2個鉤碼,要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左邊A處掛3個鉤碼.
(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A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乙,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在實驗過程中,將杠桿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方便測量力臂.
(2)小明在實驗中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
次數
 動力F1/N動力臂L1/cm  阻力F2/N阻力臂L2/cm 
 1 1.0 10 0.5 15
 2 2.0 10 1.0 20
 32.0  204.0  10
這三次實驗數據中有一次是錯誤的,錯誤數據的實驗次數是1,由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3)小紅調節(jié)杠桿平衡后,在杠桿的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丙所示,為此,小紅又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確記錄下鉤碼重,動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實驗致?lián)蟀l(fā)現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桿的平衡條件”小紅的哪一步操作導致了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結論不一樣?答:杠桿上掛鉤碼后,小紅又調節(jié)了平衡螺母.
(4)有同學用現有實驗方案得到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B.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同學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發(fā)現杠桿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動(填“左”或“右”),目的是為了能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
(2)杠桿平衡后,若在a點掛2個50g鉤碼,那么在b點應該掛3個50g鉤碼才能使杠桿恢復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乙,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在實驗過程中,將杠桿調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測量力臂大。
(2)小明在實驗中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
次數
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0100.515
22.0[101.020
32.0204.0[10
這三次實驗數據中有一次是錯誤的,錯誤數據的實驗次數是1,由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3)小紅調節(jié)好平衡后,在杠桿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丙所示,為此,小紅又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確記錄下鉤碼重、動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實驗數據后發(fā)現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桿的平衡條件”,小紅的哪一步操作導致了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結論不一致?答:杠桿上掛鉤碼后,小紅又調節(jié)了平衡螺母.
(4)有同學用現有實驗方案得到如下結論“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B.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小華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使用的每個鉤碼的質量均為50g,杠桿上相等刻線的距離相等.
(1)當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你會選擇讓杠桿保持靜止(選填“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tài)來進行實驗探究,理由是便于測量力臂.
(2)如果使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中杠桿的A點豎直向下拉,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N.
(3)實驗中不使用其他物體而選擇使用鉤碼的好處是:便于讀取力的大小或者使力成倍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在“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小燈泡上標有“2.5V”字樣.
(1)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中,尚缺少一根導線,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完整.
 
(2)小科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進行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斷開開關時,才發(fā)現電表如圖乙所示.電流表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電流表在使用前沒有調零.
U/V22.53
I/A0.220.260.30
(3)假如不重新實驗,請你利用小科已獲取的信息,計算該燈泡的額定功率是0.6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小明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時,所用器材有電壓為6V的電源,額定電壓為1.5V的小燈泡,以及符合實驗要求的滑動變阻器、電表、開關和導線.

(1)小明連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滑片P,發(fā)現小燈泡始終不亮,但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燈泡斷路.(寫出一種即可)
(2)排除故障后,小明通過移動滑片P,分別記下了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并繪制成了圖乙所示的U-I圖象.根據圖象提供的信息,可以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0.225W,當加在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5V時,小燈泡的電阻是12.5Ω.
(3)小明對圖乙所畫的圖象產生了困惑,根據歐姆定律,在電阻不變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所連成的線應是一條直線,而實際卻不是這樣,請你替小明解釋一下.你的解釋是燈絲的電阻與溫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實驗時,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甲(或乙)液體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下表記錄的是實驗測得的數據及求得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物質實驗次數體積(厘米3質量(克)質量/體積(克/厘米3
110181.8
220361.8
330541.8
4108.00.80
520160.80
630240.80
(1)測液體的質量時,天平如圖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的砝碼,向右調節(jié)游碼,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
(2)分析上表中的實驗次數1與2(2與3,1與3)或4與5(5與6,4與6)的體積及質量變化的倍數關系,可歸納出的結論是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3)分析上表中實驗次數1與4(或2與5,3與6)可歸納出的結論是相同體積的甲,乙兩種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
(4)分析上表中甲,乙兩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關系,可歸納出的結論是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勻速行駛的汽車,跟汽車重力平衡的力是地面對它的支持力;跟汽車牽引力平衡的力是受到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