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家門前有一口枯井,小明站在井口向井內(nèi)大喊一聲,經(jīng)過1.5秒聽到回聲,請問這口枯井有多深?(聲速:340m/s)

分析 知道聽到回聲的時間是聲音來回的時間,除以2即可得到聲音由井口傳到井底的時間,又知道聲音傳播的速度,根據(jù)公式v=$\frac{s}{t}$計算井的深度.

解答 解:因為已知聲音來回的時間為1.5s,則聲音由井口傳到井底的時間為:
t=$\frac{1}{2}$t′=$\frac{1}{2}$×1.5s=0.75s,
由v=$\frac{s}{t}$,可得,
井底的深度:
s=vt=340m/s×0.75s=255m.
答:這口枯井的深度是255m.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回聲測距離的應(yīng)用.知道聲音傳播的時間是由井口到井底再返回的時間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將一段粗熔絲(俗你保險絲)用刀斜著切成兩段.使兩段粗熔絲的平滑表面緊密接觸,然后把一端懸掛起來,在另一端掛個物體(如圖1),觀察到兩段熔絲并沒有分開,這個實驗說明了分子間有引力.如圖2所示,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閉注射器開口.推壓注射器的活塞,會感覺到里面的水很難壓縮,說明了分子間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km,一列火車從甲地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苛藥讉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求:
(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用了多少小時?
(2)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3)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我們能看見課堂的書桌,講臺上的物體.這是因為(  )
A.這些物體發(fā)出的光線射入人的眼睛
B.人眼發(fā)出的光線射到了這些物體上
C.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線經(jīng)過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
D.發(fā)上說法均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小張同學跑100米的時間是12.8s,教學樓一層樓高是3.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根據(jù)圖1電路圖,連接圖2的實物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是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電路,表中給出了可供選擇的幾種導體,分別用A、B、C、D四個字母代替.問:
導體代號長度/m橫截面積/mm2材料
A0.60.4鎳鉻合金
B1.00.4鎳鉻合金
C0.60.6鎳鉻合金
D0.60.6錳銅
(1)實驗中,通過觀察電流表的示數(shù)可以判斷導體電阻的大。
(2)通過對A和B導體進行實驗,可探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長度的關(guān)系.
(3)分別將A和C兩導體接入電路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加入C導體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比接入A導體時更大,說明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 有關(guān).
(4)若把A、B兩導體首尾相連后接入電路M、N兩端,會發(fā)現(xiàn)電流表示數(shù)變得更小,說明兩導體串聯(lián)后的電阻阻值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生活中,通常選擇銅芯線、鋁芯線作為輸電線,而不選擇鐵芯線,是因為導體的電阻還與導體的材料有關(guān).
(6)在本實驗中用到的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是B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建立模型法
(7)驗證“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可通過比較電流表示數(shù)大小來判斷接入的電阻絲阻值的變化情況.這種顯示電阻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8)有同學認為:可以根據(jù)燈泡亮度的變化來判斷接入的電阻絲阻值的變化情況.老師指出:此實驗中這種方法不可。@是因為電源電壓一定時,所選電阻絲的阻值相差太小,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填“明顯”或“不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夏天悶熱的夜晚,緊閉門窗,開啟臥室空調(diào),由于室內(nèi)外溫差大,第二天早晨,窗玻璃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層水霧,這層水霧會出現(xiàn)在( 。
A.窗玻璃室內(nèi)一側(cè)B.窗玻璃室外一側(cè)C.窗玻璃內(nèi)外兩側(cè)D.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紅同學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到平面鏡距離關(guān)系;
(2)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
(3)選擇薄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4)某同學發(fā)現(xiàn)看到蠟燭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B也點燃,用來增加像的亮度.他這樣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