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139939  139947  139953  139957  139963  139965  139969  139975  139977  139983  139989  139993  139995  139999  140005  140007  140013  140017  140019  140023  140025  140029  140031  140033  140034  140035  140037  140038  140039  140041  140043  140047  140049  140053  140055  140059  140065  140067  140073  140077  140079  140083  140089  140095  140097  140103  140107  140109  140115  140119  140125  140133  150026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能說明生物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是( )
A.工業(yè)城市中深色的樺尺蠖較淺色多
B.青蛙有適應(yīng)水陸兩棲的呼吸系統(tǒng)
C.枯葉蝶的翅膀像枯萎的葉片
D.植樹造林能美化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xué)為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設(shè)置了如下實驗:

Ⅰ.取新鮮的饅頭,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塊。將A塊和B塊分別用刀細細地切碎;C塊不做處理。

Ⅱ.取3支潔凈的試管,分別編為①②③號,然后做如下處理:將A饅頭碎屑放入①號試管,滴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jǐn)嚢瑁粚?/span>B饅頭碎屑放入②號試管中,滴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jǐn)嚢;?/span>C饅頭塊放入③號試管中,滴人2毫升唾液,不攪拌。將這3支試管一起放到37℃的溫水中, 5~10分鐘后取出這3支試管,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觀察并記錄各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1)該實驗盡管用了3支試管,但必須兩兩一組進行分析,目的是進行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xué)將A塊和B塊饅頭用刀細細地切碎,目的是模擬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將①號試管與②號試管作為一組實驗進行探究,其實驗變量是有無_________________。

(4)10分鐘后,滴加碘液,_____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雷鳥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夏為灰色。下列現(xiàn)象中與此類似的是( )
A.仙人掌的葉片退化成針形
B.蚯蚓的活動使土壤更肥沃
C.過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
D.池水污染使魚兒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中的物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 , 一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水螅的縱切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水螅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背腹和左右,經(jīng)過身體的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形稱為_______。

2)水螅的身體由兩層細胞構(gòu)成,內(nèi)胚層細胞圍成的空腔 叫作[]_______,該腔與[] _______相通,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_______排出。

3)水螅是通過[]_______捕獲食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鳥卵的結(jié)構(gòu)既可以貯存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供胚胎發(fā)育需要,又可以通過某些結(jié)構(gòu)的保護作用為胚胎的發(fā)育提供安全的場所,那么鳥卵中能發(fā)育成雛鳥結(jié)構(gòu)是(  )
A.卵黃
B.卵白
C.氣室
D.胚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蛙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 。
A.雌蛙體內(nèi)成熟的卵細胞
B.受精卵
C.剛孵出的小蝌蚪
D.剛由蝌蚪發(fā)育成的小青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大雨過后,蚯蚓爬出地面,體現(xiàn)了生物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最近養(yǎng)了一只QQ寵物—貝貝,每天要給他“喂食”,幫它“洗澡”,貝貝 (填“是”或者“不是”)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蛙能在水里產(chǎn)卵,受精卵能發(fā)育成小蝌蚪,最后發(fā)育成青蛙,這體現(xiàn)了生物的 生命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