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受到多個力作用時求其合力,可將各個力沿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直行正交分解,然后再分別沿這兩個方向求出合力,正交分解法是處理多個力作用用問題的基本方法,步驟為:
①正確選擇直角坐標系,一般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原點,水平方向或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方向為X軸,使盡量多的力在坐標軸上。
②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別將各力投影在坐標軸上,分別求出坐標軸上各力投影的合力。
Fx=F1x+F2x+…+Fnx Fy=F1y+F2y+…+Fny
③共點力合力的大小為F=,合力方向與X軸夾角
規(guī)律方法1、基本規(guī)律與方法的應用
[例1]兩個力的合力與這兩個力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D )
A、 合力比這兩個力都大
B、 合力至少比兩個力中較小的力大
C、 合力可能比這兩個力都小
D、 合力可能比這兩個力都大
解析:(1)公式法:由合力公式F=得
① 當θ=00時,F(xiàn)=F1+F2;②當θ=1800時,F(xiàn)=|F1-F2|;③當θ=900時,F(xiàn)=;④當θ=1200且F1=F2時,F(xiàn)=F1=F2
可見合力可能比任何一個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何一個分力都小,也可能等于每一個分力
(2)圖象法:由三角形定則知,合力與分力的關(guān)系實際上是三角形的一個邊與其它兩個邊的關(guān)系。由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同時考慮到兩個分力同向或反向的情況,合力的取值范圍為| F1-F2|≤F≤(F1+F2),故答案為CD
[例2]施用一動滑輪將一物體提起來,不計滑輪與繩的質(zhì)量及其間的摩擦力,則(BCD)
A.總可以省力一半; B.最大省力一半;
C.拉力可能大于被提物體的重量; D.拉力可能等于被提物體的重量;
解析:如圖1-21所示,當拉力沿豎直方向時.省力一半,當沿2的方向上提時拉力肯定大于物體重力一半.所以A錯B對,當兩繩間夾角等于1200時拉力等于物體重量,所以D對,當夾角大于1200時,拉力大于物體重量,所以c對.
說明:力是矢量,它的加減不是簡單的代數(shù)加減;不共線的兩個共點力與它們的合力構(gòu)成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幾何知識來分析相關(guān)問題,直觀簡捷!
[例3] A的質(zhì)量是m,A、B始終相對靜止,共同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當a1=0時和a2=0.75g時,B對A的作用力FB各多大?
解:一定要審清題:B對A的作用力FB是B對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而A所受重力G=mg和FB的合力是F=ma。
當a1=0時,G與 FB二力平衡,所以FB大小為mg,方向豎直向上。
當a2=0.75g時,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先畫出重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再畫出A所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FB。由已知可得FB的大小FB=1.25mg,方向與豎直方向成37o角斜向右上方。
2、 用圖象法求合力與分力
[例4]設有五個力同時作用在質(zhì)點P,它們的大小和方向相當于正六邊形的兩條邊和三條對角線,如圖所示,這五個力中的最小力的大小為F,則這五個力的合力等于( )
A、3F B、4F C、5F D、6F
解析:由正六邊形的特點可知,當最小的力為F時,最大的力為2F,不難推出F1與F4合力大小為F3,即2F,方向也與F3相同,F(xiàn)2與F5的合力大小為F3,即2F,方向也與F3相同,故最后合力為6F。用力的三角形法則也可得出同樣的結(jié)論。
2、 按問題的需要進行分解
具體問題的條件有:
①已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可求得分力的方向。
②已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分力的大小。
③已確定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求得另上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④已確定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兩個分力的合力是唯一確定的,而一個已知力可以分解為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即一個力的兩個分力不是唯一的,要確定一個力的兩個分力,應根據(jù)具體條件進行。
1、 按力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分解
2、運算法則:
(1)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共點力F1,F(xiàn)2的合力,可以把F1,F(xiàn)2的線段作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三角形法則: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共點力F1,F(xiàn)2的合力,可以把F1,F(xiàn)2首尾相接地畫出來,把F1,F(xiàn)2的另外兩端連接起來,則此連線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3)共點的兩個力F1,F(xiàn)2的合力F的大小,與它們的夾角θ有關(guān),θ越大,合力越;θ越小,合力越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F(xiàn)1與F2同向時合力最大,F(xiàn)1與F2反向時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圍是 | F1-F2|≤F≤(F1+F2)
(4)三個力或三個以上的力的合力范圍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是:0≤F≤| F1+F2+…Fn|
1、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合力與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種等效替代關(guān)系。
1、一個力如果它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5、摩擦力大小的計算與應用
[例8]如圖所示,水平面上兩物體 ml、m2經(jīng)一細繩相連,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連結(jié)兩物體繩中的張力可能為(ABC )
A.零;B.F/2; C.F;D.大于F
解析:當m2與平面間的摩擦力與F平衡時,繩中的張力為零,所以A對;當m2與平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F/2時,則繩中張力為F/2,所以B對,當m2與平面間沒有摩擦力時,則繩中張力為F,所以C對,繩中張力不會大于F,因而D錯.
答案:ABC
點評:要正確解答該題,必須對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有深刻正確的理解.
[例9]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70并以10m/s的速度勻速運動著,在傳送帶的A端輕輕放一小物體,若已知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AB間距離S=16m,則小物體從A端運動到B端所需的時間為:(1)傳送帶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2)傳送帶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A、2.8s;B、2.0s;C、2.1s;D、4.0s;
[分析與解](1)對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沿皮帶所在的斜面方向有a=gsin370-μgcos370=2m/s2,因物體沿皮帶向下運動而皮帶向上運動,所以整個過程物體對地勻加速運動16m,據(jù)s=at2得t=4.0s,D選項正確。
(2)當物體下滑速度小于傳送帶時,物體的加速度為a1,(此時滑動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則:a1==gsin370+μgcos370=10×0.6+0.5×10×0.8=10米/秒2
t1=v/a1=10/10=1米,S1=½a1t12=½×10×12=5米
當物體下滑速度大于傳送帶V=10米/秒 時,物體的加速度為a2(此時f沿斜面向上)則:
a2===gsin370-μgcos370=10×0.6-0.5×10×0.8=2米/秒2
S2=vt2+½a2t2=(a1t1)t2+½a2t22=10×1×t2+½×2×t22=16-5=11
即:10t2+t22=11 解得:t2=1秒(t2=-11秒舍去)
所以,t=t1+t2=1+1=2秒,B選項正確。
拓展與思考:①皮帶不傳時與哪種情況類似?
②皮帶逆時針轉(zhuǎn)時,若μ=0.8,物體從A到B需多長時間?
③求上述(1)、(2)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
注意:在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須首先分析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判明是滑動摩擦,還是靜摩擦,若是滑動摩擦,可用 f=μN計算.但要注意N是接觸面的正壓力,并不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若是靜摩擦.一般應根據(jù)物體的運動情況(靜止、勻速運動或加速運動),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定律求解。 最大靜摩擦力(1)大小:fm=μ0N,(2)最大靜摩擦力與物體運動趨勢無關(guān),而只跟μ0N有關(guān),它比滑動摩擦力略大一些,在許多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往往將其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
試題展示
散 力的合成與分解
基礎(chǔ)知識一.合力與分力
4、摩擦力方向的判斷與應用
[例7]如圖所示,小車的質(zhì)量為M.人的質(zhì)量為m,人用恒力 F拉繩,若人和車保持相對靜止.不計繩和滑輪質(zhì)量、車與地面的摩擦,則車對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0 ;B、F,方向向右;C、F,方向向左;DF,方向向右
解析:由于車與人相對靜止,則兩者加速度相同,即a=2F/(M+m),若車對人的摩擦力向右,人對車的摩擦力向左,則對人:F-f=ma,對車:F+f=Ma,必須M>m。則D正確;若車對人的摩擦力向左,人對車的摩擦力向右,則對人:F+f=ma,對車:F-f=Ma,必須M<m。則C正確;
說明: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是判定摩擦力方向的依據(jù),步驟為:①選研究對象(即受摩擦力作用的物體);②選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為參照物。③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的速度方向或運動趨勢方向.④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速度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假設法判斷同樣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3、彈簧彈力的計算與應用
[例6]如圖,兩木塊的的質(zhì)量分別是m1和 m2,兩輕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上面的木塊壓上面的彈簧上,整個系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緩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塊直到它剛離開上面的彈簧,在這個過程中,下面的木塊移動的距離為:( C )
解析:對下面的彈簧,初態(tài)的彈力為F=(m1+m2)g,末態(tài)的彈力為F/=m2g,故Δx=ΔF/k2=m1g/k2。
說明:研究的彈簧是下面的,勁度系數(shù)為k2,力的變化是m1g。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