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如圖甲所示為山丹一中兩位同學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中,兩位同學安裝好實驗裝置后,首先平衡摩擦力,他們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些后,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后,先接通電源,后用手輕撥小車,小車便拖動紙帶在木板上自由運動.若打點計時器第一次在紙帶上打出的計時點越來越稀疏(從打出的點的先后順序看),則第二次打點前應將長木板底下的小木塊墊的比原先更加低(填“高”或“低”)些;重復以上操作步驟,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計時點,便說明平衡摩擦力合適.
(2)平衡摩擦力后,在在砝碼盤(連同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或小車的質量遠大于砝碼盤(連同砝碼)的總質量的條件下,兩位同學可以認為砝碼盤(連同砝碼)的總重力近似等于小車的所受的合外力.
(3)接下來,這兩位同學先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受到的合外力的關系;如圖乙為某次操作中打出的一條紙帶,他們在紙帶上標出了5個計數(shù)點,在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圖中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cm.實驗中使用的頻率f=50Hz的交變電流.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0.343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然后,兩位同學在保持小車受到的拉力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其質量M的關系.他們通過給小車中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得到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量M的數(shù)據(jù),畫出a-$\frac{1}{M}$圖線后,發(fā)現(xiàn)當$\frac{1}{M}$較大時,圖線發(fā)生彎曲.于是,兩位同學又對實驗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圖線的末端發(fā)生彎曲的現(xiàn)象,那么,兩位同學的修正方案可能是C.
A.改畫a與(M+m)的關系圖線B.改畫a與$\frac{m}{M}$的關系圖線
C.改畫a與$\frac{1}{M+m}$的關系圖線D.改畫a與$\frac{1}{(M+m)^{2}}$的關系圖線
(5)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實驗完成后,兩位同學又打算測出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于是兩位同學先取掉了長木板右端墊的小木塊,使得長木板平放在了實驗桌上,并把長木板固定在實驗桌上,具體的實驗裝置 如圖丙所示;在砝碼盤中放入適當?shù)捻来a后,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便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并在保證小車的質量M、砝碼(連同砝碼盤)的質量m不變的情況下,多次進行實驗打出了多條紙帶,分別利用打出的多條紙帶計算出了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度$\overline{a}$,則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g-(m+M)\overline{a}}{Mg}$.(用m、M、$\overline{a}$、g表示)

分析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為使繩子拉力為小車受到的合力,應先平衡摩擦力;為使繩子拉力等于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應滿足砝碼和砝碼盤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在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說明任意兩個技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打點周期的5倍,在求平均加速度時注意運用“二分法”.

解答 解:(1)若打點計時器第一次在紙帶上打出的計時點越來越稀疏,說明小車做加速運動,即平衡摩擦力過度,所以第二次打點前應將長木板底下的小木塊墊的比原先更加低,重復以上操作步驟,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點;
(2)當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時,可以認為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盤及砝碼的重力;
(3)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則T=0.1s,
根據(jù)作差法得:
a=$\frac{{x}_{24}^{\;}-{x}_{02}^{\;}}{4{T}_{\;}^{2}}$=$\frac{(17.47-8.05)-8.05}{4×0.{1}_{\;}^{2}}×1{0}_{\;}^{-2}$=0.343m/s2;
(4)乙同學通過給小車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故小車的質量應為M+m,作圖時應作出a-$\frac{1}{M+m}$圖象,故選C;
(5)對小車和砝碼(連同砝碼盤)整體進行受力分析,砝碼(連同砝碼盤)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overline{a}=\frac{mg-μMg}{M+m}$
解得:$μ=\frac{mg-(m+M)\overline{a}}{Mg}$
故答案為:(1)低;間隔均勻;
(2)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
(3)0.343;
(4)C;
(5)$μ=\frac{mg-(m+M)\overline{a}}{Mg}$

點評 明確實驗原理是解決有關實驗問題的關鍵.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注意以下幾點:(1)平衡摩擦力,這樣繩子拉力才為合力;(2)滿足砝碼(連同砝碼盤)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這樣繩子拉力才近似等于砝碼(連同砝碼盤)的重力;(3)用“二分法”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g=10m/s2),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第2s的平均速度為15m/s
B.后一秒的位移總比前一秒的位移多5m
C.前一秒的平均速度總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m/s
D.第7s內的位移為6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市規(guī)定,車輛在市區(qū)內行駛的速度不得超過36km/h,有一輛車遇到情況緊急剎車后,量得路面剎車的痕跡為x=9m,已知此種車輛的最大剎車加速度為6m/s2,問這輛車是否違章(設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外力和質量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數(shù)器打上的點計算出:

①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②一組同學在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一定,探究做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下做法錯誤的是ACD.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③在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的關系時,由于平衡摩擦力時操作不當,二位同學得到的a-F關系分別如圖中b、c所示(a是小車的加速度,F(xiàn)是細線作用于小車的拉力).其原因分別是:
b圖:平衡摩擦力過度
c圖: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負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A、B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兩點.已知該粒子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v0,方向與電場方向間的夾角為45°,它運動到B點時速度方向與電場方向間的夾角為3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計重力)( 。
A.電場的方向向右B.A點的電勢比B點的電勢低
C.粒子在B點的速度為$\sqrt{3}$v0D.A、B兩點間的電勢差U=$\frac{m{{v}_{0}}^{2}}{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某待測電阻的額定電壓為3V(阻值大約為10Ω).為測量其阻值,實驗室提供了下列可選用的器材
A:電流表A1(量程300mA,內阻約1Ω)
B:電流表A2(量程0.2A,內阻約3kΩ)
C:電壓表V1(量程3.0V,內阻約1kΩ)
D:電壓表V2(量程1.0V,內阻約1kΩ)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0Ω)
F: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100Ω)
G:電源E(電動勢4V,內阻可忽略)
H:電鍵、導線若干
①為了盡可能提高測量準確度,應選擇的器材為(只需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電流表A;電壓表C;滑動變阻器E.
②如圖所示給出的測量電路中,最合理的電路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某人在豎直方向運動的電梯里稱體重,發(fā)現(xiàn)體重計的示數(shù)比自己正常的體重減少了10%.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電梯以1m/s2的加速度減速下降B.電梯以9m/s2的加速度減速下降
C.電梯以1m/s2的加速度減速上升D.電梯以9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物體A在斜面上與斜面一起水平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關于物體A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一定受三個力的作用
B.物體A所受斜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C.物體A所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D.物體A對斜面作用力的方向一定垂直斜面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測定電阻的實驗中,比較簡便、直觀的方法有半偏法、替代法等:

①.在測定電流表內阻Rg的實驗中,使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當S2斷開,S1閉合,且R1調到9900Ω時,電流表的指針轉到滿偏0.2mA,再閉合S2,將R2調到90Ω時,電流表指針恰好指在一半刻度,則電流表的內阻Rg=90Ω,此值較Rg的真實值偏。ㄌ钇、偏小或相等).
②在用替代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測量電路如乙圖所示,圖中R是滑動變阻器,Rs是電阻箱,Rx是待測高阻值電阻,S2是單刀雙置開關,G是電流表.
(1)按電路原理圖將丙圖(圖中已連好4根導線)所示的器材連成測量電路.
(2)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并將正確答案填在圖中橫線上.
A.將滑動片P調至電路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最右端,將電阻R調至最大,閉和開關S1,將開關S2撥向位置“1”,調節(jié)P的位置,使電流表指示某一合適的刻度I.
B.再將開關S2撥向位置“2”,保持R滑動片P位置不變,調節(jié)Rs,使電流表指示的刻度仍為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