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概念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核酸的種類及主要存在的部位,蛋白質(zhì)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細胞的分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專題:
分析:閱讀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的概念的故選圖,根據(jù)選項涉及的概念關系進行分析綜合做出判斷.
解答: 解:A、核酸分DNA和RNA,質(zhì)粒屬于DNA,少數(shù)的酶的本質(zhì)是RNA,A正確;
B、噬菌體不具有細胞結構,不是原核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不是分解者,B錯誤;
C、抗體全是蛋白質(zhì),抗原、過敏原不全是蛋白質(zhì),C錯誤;
D、細胞分化不是變異,是基因的選擇表達,遺傳物質(zhì)不發(fā)生改變,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核酸、質(zhì)粒與酶的關系,原核生物、噬菌體、藍藻生產(chǎn)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抗體、蛋白質(zhì)、抗原、過敏原之間的關系,可遺傳變異、基因突變、細胞癌變、細胞分化之間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之間關系的理解與歸納整合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實驗中,加入8%鹽酸的作用不包括( 。
A、促使細胞膜上蛋白質(zhì)變性,利于染色劑進入細胞
B、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促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利于染色
D、促使染色體中的DNA解旋,有利于與染色劑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植物的某個葉肉細胞中的兩種膜結構以及膜上面發(fā)生的生化反應.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膜分別是葉綠體內(nèi)膜和線粒體內(nèi)膜
B、圖甲中的[H]將要用于C3的還原,圖乙中的[H]主要來自丙酮酸分解為CO2的過程
C、甲、乙兩種生物膜除產(chǎn)生上述物質(zhì)外,還均可產(chǎn)生ATP
D、兩種膜上發(fā)生的生化反應可以同時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家庭4個成員中,父親的紅細胞能被其妻、女、子的血清凝集;母親的紅細胞只能被其夫、女的血清凝集;姐姐的紅細胞不能被父、母、弟的血清凝集;弟弟的紅細胞只能被父、姐的血清凝集.已知弟弟的紅細胞膜上不含A凝集原,推測其父親的血型是( 。
A、AB型B、A型C、B型D、O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的DNA和RNA分布時,鹽酸的作用是對該細胞進行解離
②經(jīng)健那綠(Janus green B)染液處理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依然保持生活狀態(tài)
③用于觀察質(zhì)壁分離與復原的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同樣可用來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
④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專一性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⑤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中將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斯他林和貝利斯首次發(fā)現(xiàn)了動物激素--促胰液素.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⑤⑥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研究表明,光質(zhì)對植物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影響,不同植物對不同光質(zhì)的反應不同.為研究光質(zhì)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進行如下探究.
假設  不同光質(zhì)處理下,萵苣和黃瓜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存在差異.
實驗步驟
①制備若干萵苣和黃瓜葉圓片,利用真空滲水法排除葉肉細胞間隙中的空氣,充以水分,使葉片沉于水中備用.
②取燒杯8只,編號,各倒入30mL25℃左右的2%NaHCO3溶液.在1-4號燒杯中放入萵苣葉圓片5片,5-8號燒杯中放入黃瓜葉圓片5片,并使彼此分散不重疊.
③將8只燒杯分別放置在紅光和藍光下,光照強度相同,光照距離相等.每隔一定時間記錄葉圓片上浮數(shù).
結果如下表:
不同時間葉圓片上浮數(shù)的原始記錄表
杯號 植物 光質(zhì) 不同時間(min)葉圓片上浮數(shù) 葉圓片平均上浮時間
(min)
5 10 15 20
1 萵苣 紅光 0 2 2 1  
2 紅光 0 2 3 0  
3 藍光 0 0 2 3  
4 藍光 0 1 1 3  
5 黃瓜 紅光 0 1 1 3  
6 紅光 0 0 2 3  
7 藍光 1 2 2 0  
8 藍光 1 1 3 0  
(1)統(tǒng)計葉圓片平均上浮時間,并填入表中空格.
(2)針對假設需要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本實驗記錄的葉圓片上浮時間,需要計算
 
.依據(jù)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畫柱狀圖.
(3)用簡要的文字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分析
 

結論
 

(4)根據(jù)已有的光合作用知識,用1句話對本實驗的結論做出1項可能的原因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蛾體色由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在曼徹斯特地區(qū),19世紀中期以前,種群中S基因頻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紀則上升到95%以上.
(1)從遺傳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過
 
出現(xiàn)的,它為生物進化提供
 

(2)試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
①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煉銅使地衣不能生長,樹皮暴露,并被煤煙熏成黑褐色,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種群中S基因頻率升高的原因是
 

②這個種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種?為什么?
 

(3)全球范圍內(nèi)生物多樣性有降低的趨勢,對此所作的分析錯誤的是
 

A.棲息地減少和棲息地多樣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棲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種群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
C.這種變化是由于新物種產(chǎn)生量小于現(xiàn)有物種滅絕量
D.過度的人為干擾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4)某隨機交配的種群中,AA占25%,Aa占50%.如果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每年aa的個體減少20%,AA和Aa的個體分別增加20%,一年后,aa的個體在種群中的比例約為
 

A.23.7%        B.20%        C.18.2%        D.1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關于基因工程的問題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偶蹄動物傳染病,目前常用接種弱毒疫苗的方法預防.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該病毒的一種結構蛋白VP1.科學家嘗試利用轉(zhuǎn)基因番茄來生產(chǎn)口蹄疫疫苗,過程如圖所示.

(1)口蹄疫病毒的VP1蛋白進入動物體內(nèi),能引起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VP1蛋白在免疫反應中稱為
 

(2)口蹄疫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為RNA,要獲得VP1基因可用
 
的方法合成DNA,再用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將VP1基因片段切下.

(3)如圖所示,若用2種識別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從合成的DNA上切下VPI目的基因,并將之取代質(zhì)粒pZHZ1(3.7kb,1kb=1000對堿基)上相應的E-F區(qū)域 (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組質(zhì)粒pZHZ2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開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開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開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開
(4)已知在質(zhì)粒pZHZl中,限制酶G切割位點距限制酶E切割位點0.8kb,限制酶H切割位點距限制酶F切割位點O.5kb.若分別用限制酶G和H酶切兩份重組質(zhì)粒pZHZ2樣品,據(jù)下表所列酶切結果判斷VPI目的基因的大小為
 
kb;并將目的基因內(nèi)部的限制酶G和H切割位點標注在圖中.
G H
1.6kb 1.2kb
3.1kb 3.5kb
(5)上述目的基因模板鏈中的TGA序列對應1個密碼子,翻譯時識別該密碼子的tRNA上相應的堿基序列是
 

(6)過程⑥的培養(yǎng)基中除了加入各種必需營養(yǎng)物質(zhì)和
 
等激素外,還需要添加
 
 篩選出含有重組質(zhì)粒的葉片小段.
(7)獲得表達VP1蛋白的番茄植株以后,需要進行免疫效力的測定.具體方法是:將轉(zhuǎn)基因番茄葉片提取液注射到豚鼠體內(nèi),每半個月注射1次,3次后檢測豚鼠血液內(nèi)產(chǎn)生的
 
的數(shù)量.為了使結果可信,應設2組對照,分別注射
 
 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中有一種致死性疾病,隱性純合的兒童(aa)10歲左右全部死亡,基因型為AA和Aa的個體都表現(xiàn)為正常.已知某人群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頻率為0.01.如果群體中隨機婚配且沒有突變發(fā)生的情況下,在下一代的新生兒中雜合子(Aa)的頻率是(  )
A、0.0198
B、0.099
C、0.198
D、0.0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