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甲圖表示某高等雌性動物在進行細胞分裂時的圖象,乙圖表示該種生物的細胞內(nèi)染色體及DNA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根據(jù)此曲線和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A是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B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乙圖中A
曲線表示DNA的變化,B曲線表示染色體的變化.8處發(fā)生的生理過程叫受精作用.
(2)乙圖細胞內(nèi)含有染色單體的區(qū)間是1-6和9~11,不含同源染色體的區(qū)間是5-8.
(3)若該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0條,則一個細胞在4~5時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0條.
(4)時期6與11的共同點是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分別向兩極移動,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5)甲圖中B細胞對應乙圖中的區(qū)間是3~4形成的子細胞名稱是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分析 分析圖甲:A細胞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應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圖乙:圖乙是該生物細胞核內(nèi)染色體及DNA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a表示DNA含量變化曲線,b表示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0~8表示減數(shù)分裂;8位點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絲分裂.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圖甲中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圖中A曲線間期復制后加倍,表示DNA的變化,B曲線表示染色體的變化,乙圖中,位點8表示受精作用.
(2)染色單體從間期染色體復制后出現(xiàn),到著絲點分裂后結束,因此含有染色單體的區(qū)間為1~6和9~11;有絲分裂過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所以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圖2中不含同源染色體的區(qū)段為5~8.
(3)4~5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時細胞中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0條,則一個細胞在4~5時期染色體數(shù)目為20條.
(4)時期6與11的共同點是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分別向兩極移動,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5)甲圖中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對應乙圖中的3~4區(qū)間;此時細胞稱為初級卵母細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細胞為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故答案為:
(1)有絲   后    減數(shù)第一次    后 DNA   染色體    受精作用
(2)1-6  5-8
(3)20
(4)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分別向兩極移動,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5)3~4        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甲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圖乙各區(qū)段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二倍體蛾類繭的白色和黃色為一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顯性基因D控制以白色素為前體物合成黃色素的反應中酶的合成,而顯性基因B存在時可抑制D基因的表達.其生化機制如圖所示,據(jù)此回答:
(1)蛾類繭的顏色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每一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2)若基因型為BbZDW和BbZDZd的兩只蛾交配,子代出現(xiàn)白繭蛾的概率是$\frac{13}{16}$.
(3)若要使雄蛾全結黃繭,雌蛾全結白繭,選擇雜交的親本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分別是:
母本基因型bbZDW,表現(xiàn)型結黃繭;
父本基因型bbZdZd,表現(xiàn)型結白繭.
(4)若不含ZD的受精卵胚胎早期死亡,則黃繭蛾的基因型有3種,BbZDZd與 BbZDW交配,存活子代中黃繭個體占$\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組成生物體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與組成它們的化學元素的關系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小分子A、B、C、D、E的共有化學元素是C H O.
(2)寫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稱:
⑦脂肪;⑨DNA.
(3)導致F1~Fn差別的直接原因是構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4)小分子C和D的主要差別是前者含核糖(U),后者含脫氧核糖(T)..
(5)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具體名稱:F2為抗體;F4為胰島素.
(6)⑥是糖原,A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實驗室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研究,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小鼠的纖維母細胞$→_{①}^{誘導基因}$誘導干細胞$\stackrel{②}{→}$肝細胞、神經(jīng)細胞、上皮細胞等.
A.與纖維母細胞相比,經(jīng)過程①形成的誘導干細胞的全能性較低
B.肝細胞、神經(jīng)細胞、上皮細胞中基因組成相同
C.過程②是誘導干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遺傳物質(zhì)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
D.上述細胞中具有細胞周期的是纖維母細胞、干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人類中,顯性基因D對耳蝸管的形成是必需的,顯性基因E對聽神經(jīng)的發(fā)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個個體即聾.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夫婦中有一個耳聾,也有可能生下聽覺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蝸管正常,另一方只有聽神經(jīng)正常的夫婦,只能生下耳聾的孩子
C.基因型為DdEe的雙親生下耳聾孩子的概率是$\frac{7}{16}$
D.耳聾夫婦可以生下基因型為DdEe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 。
A.水的光解發(fā)生在葉綠體基粒的類囊體薄膜上
B.光反應和暗反應都需要有許多酶參與催化
C.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需要在黑暗處進行
D.溫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生命科學發(fā)展過程中,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是:( 。
①艾弗里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   
②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轉化實驗  
③沃森和克里克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④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   
⑤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的實驗.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對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進行了三次觀察(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第一次觀察時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較大的無色細胞質(zhì)基質(zhì)區(qū)域

B、第二次觀察時可以發(fā)現(xiàn)細胞質(zhì)壁分離首先發(fā)生在細胞的角隅處

C、吸水紙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體,以免污染鏡頭

D、為了節(jié)約實驗時間,通?梢允÷缘谝淮物@微觀察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新疆喀什地區(qū)澤普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15春•新余期末)如圖所示虛線內(nèi)字母表示相應元素,而A~C表示大分子物質(zhì),a~d表示小分子物質(zhì),其中a~c是相應大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回答以下問題:

(1)染色體一般存在真核細胞的 細胞核 (填“細胞核”或“細胞質(zhì)”)中.

(2)如a是葡萄糖,則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除了A外,還有 果膠

(3)圖中b的種類約有 20 種,c分子內(nèi)堿基是 A或T或C或G ,d指的是 維生素D

(4)物質(zhì)B的結構多樣性決定其 功能 的多樣性;從b角度分析,物質(zhì)B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為 b(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數(shù)量不同和排列順序不同 .如物質(zhì)B是由m個b通過脫水縮合而來的n條鏈構成,其中b的平均相對分子量為p,則物質(zhì)B的分子量大約是 mp﹣18×(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