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A、B、C、D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A、B是金屬元素,C、D是非金屬元素.
(1)A、B各自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2H2O.
(2)A與C可形成化合物A2C,該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3)C的低價氧化物通入D單質(zhì)的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Cl2+2H2O=H2SO4+2HCl.
(4)A、B、C、D四種元素簡單離子的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用離子符號表示):S2->Cl->Na+>Al3+
(5)四種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填元素符號)Na;非金屬性最強的Cl.

分析 (1)短周期中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周期是2、3周期,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
(2)硫化鈉是鈉離子和硫離子之間通過離子鍵形成的離子化合物;
(3)氯氣具有氧化性,能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
(4)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方法:電子層越多半徑越大,核外電子數(shù)一樣時,質(zhì)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小,反之越大;
(5)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

解答 解:(1)同一短周期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周期是2、3周期,A、B各自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A是金屬鈉,B是金屬鋁,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鋁的反應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為:Al(OH)3+OH-=AlO2-+2H2O;
(2)Na與C可形成化合物Na2C,所以C顯-2價,在該周期中,所以C是S碳元素,硫化鈉是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
故答案為:;
(3)C是S碳元素,則D是Cl,S的低價氧化物是二氧化硫,通入Cl2的水溶液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為:SO2+Cl2+2H2O=H2SO4+2HCl;
(4)硫離子和氯離子電子層數(shù)多,鈉離子和鋁離子電子層數(shù)少,電子層越多半徑越大,核外電子數(shù)一樣時,質(zhì)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小,反之越大,即S2->Cl->Na+>Al3+
故答案為:S2->Cl->Na+>Al3+;
(5)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金屬性最強的是Na,非金屬性最強的是Cl,
故答案為:Na;Cl;

點評 本題是一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綜合知識題目,可以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回答,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甲池中電池反應式為2Fe3++Cu═2Fe2++Cu2+,反應過程中A電極質(zhì)量逐漸減小,C、D為石墨電極,乙池中為200mL滴加酚酞的飽和NaCl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A極為負極(填“正”或“負”),電極材料為Cu,發(fā)生氧化(填“氧化”或“還原”)反應;
(2)D電極附近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溶液變紅,乙池的電極總反應為2NaCl+2H2O$\frac{\underline{\;電解\;}}{\;}$Cl2↑+H2↑+2NaOH;
(3)A電極質(zhì)量減少0.64g時,C電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此時乙池中電解液的pH為13(忽略反應過程中溶液體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以下對該圖信息的解讀中,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三種核素質(zhì)子數(shù)均為6B.該元素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
C.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2.01D.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現(xiàn)象與氫鍵有關的是( 。
①NH3的熔、沸點比PH3的高
②乙醇、乙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態(tài)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 的熔、沸點比醋酸的高.
⑤晶體熔點的高低:
⑥水分子高溫下很穩(wěn)定.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實驗的操作和所用的試劑都正確的是(  )
A.要鑒別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應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B.配制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酸時,將濃硝酸沿壁緩緩倒入到濃硫酸中
C.制硝基苯時,將盛有混合液的試管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D.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可以加水后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只改變某一條件,化學反應aA(g)+B(g)?cC(g)的平衡的變化圖象如圖(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zhì)的量,α表示平衡轉化率),據(jù)此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圖象反應Ⅰ中,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B.在圖象反應Ⅰ中,若p1>p2,則此反應的△S>0
C.在圖象反應Ⅱ中,說明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D.在圖象反應Ⅲ中,若T1>T2,則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已知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
物質(zhì)熔點(℃)沸點(℃)密度(g•cm-3
乙醇-117.378.50.79
乙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
濃硫酸338.01.84
某學生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在30mL的大試管A中按體積比2:3:3配制濃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圖連接好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勻加熱裝有混合液的大試管 5~10 min.
③待試管B收集到一定量產(chǎn)物后停止加熱,撤出試管B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
④分離出乙酸乙酯層,洗滌、干燥.
請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該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驟為在一個30 mL的大試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別緩緩加入2 mL濃硫酸、3mL 乙酸(乙醇和濃硫酸的加入順序不可互換),邊加邊振蕩試管使之混合均勻.
(2)導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的原因是防止倒吸回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
(3)步驟②中需要小火均勻加熱,其主要原因是反應物乙醇、乙酸的沸點較低,若用大火加熱,反應物隨產(chǎn)物蒸出而大量損失,而且溫度過高可能發(fā)生更多的副反應.
(4)指出步驟③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試管B中的液體分成上下兩層,上層無色,下層為紅色液體,振蕩后下層液體的紅色變淺;
(5)充分振蕩試管,然后靜置,待液體分層后,分液得到的上層液體即為乙酸乙酯.分離出乙酸乙酯層后,可以用用B洗滌.
A.乙醇          B.飽和食鹽水
C.碳酸鈉溶液  D.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把amolH2和bmolC2H4混合,在一定條件下使他們一部分發(fā)生反應生成wmol C2H6,將反應后所得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zhì)的量為( 。
A.a+3bB.$\frac{a}{2}$+3bC.$\frac{a}{2}$+3b+$\frac{7w}{2}$D.$\frac{a}{2}$+3b-$\frac{7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乙烯和聚乙烯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二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二者互為同系物
C.二者實驗式相同D.聚乙烯是乙烯的縮聚產(chǎn)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