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甲是一種常用的光敏高分子材料,其結構簡式為:

按如圖流程可以合成甲,其中試劑Ⅰ可由相對分子質量為26的烴與水加成制得.

已知:①-CH2OH+-CH2OH$→_{△}^{濃H_{2}SO_{4}}$-CH2OCH2-+H2O
+$→_{△}^{稀OH-}$+H2O
回答下列問題:
(1)質譜圖顯示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0.5.A分子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9.88%,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29.81%,其余為氫元素和氯元素.A的核磁共振氫譜上有三個吸收峰,峰面積的比例為2:2:1.A的結構簡式為ClCH2CH2OH.
(2)試劑Ⅰ的名稱是乙醛;B→C的反應類型是消去反應.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A→B:2ClCH2CH2OH$→_{△}^{濃H_{2}SO_{4}}$ClCH2CH2OCH2CH2Cl+H2O;②D→E:2+O2$→_{△}^{催化劑}$2+H2O;③C與F的反應:+$\stackrel{一定條件}{→}$+NaCl.
(4)E的一種同分異構體,水解產物有兩種,一種能使溴水褪色,另一種在滴加飽和溴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物質的結構簡式為

分析 G通過加聚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甲,由甲的結構可知,G為,試劑Ⅰ可由相對分子質量為26的烴與水,該烴為乙炔,乙炔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醛,故試劑Ⅰ是CH3CHO,苯甲醛與乙醛,在稀OH-、加熱條件下生成D,由反應信息②可知,D為,D催化氧化生成E,故E為,E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故F為,F(xiàn)與C反應生成G與NaCl,根據(jù)G的結構可知,C為,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0.5,A分子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9.88%,氧原子數(shù)目為$\frac{80.5×19.88%}{16}$=1,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29.81%,碳原子的數(shù)目為$\frac{80.5×29.81%}{12}$=2,碳原子與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16=28,故A含有1個Cl原子,A分子H原子數(shù)目為$\frac{80.5-35.5-16-12×2}{1}$=5,故A的分子式為C2H5OCl,A的核磁共振氫譜上有三個吸收峰,峰面積的比例為2:2:1,則A的結構簡式為ClCH2CH2OH,由反應信息①可知,B為ClCH2CH2OCH2CH2Cl,B在氫氧化鈉醇溶液、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部分消去反應生成,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G通過加聚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甲,由甲的結構可知,G為,試劑Ⅰ可由相對分子質量為26的烴與水,該烴為乙炔,乙炔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醛,故試劑Ⅰ是CH3CHO,苯甲醛與乙醛,在稀OH-、加熱條件下生成D,由反應信息②可知,D為,D催化氧化生成E,故E為,E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故F為,F(xiàn)與C反應生成G與NaCl,根據(jù)G的結構可知,C為,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0.5,A分子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9.88%,氧原子數(shù)目為$\frac{80.5×19.88%}{16}$=1,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29.81%,碳原子的數(shù)目為$\frac{80.5×29.81%}{12}$=2,碳原子與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16=28,故A含有1個Cl原子,A分子H原子數(shù)目為$\frac{80.5-35.5-16-12×2}{1}$=5,故A的分子式為C2H5OCl,A的核磁共振氫譜上有三個吸收峰,峰面積的比例為2:2:1,則A的結構簡式為ClCH2CH2OH,由反應信息①可知,B為ClCH2CH2OCH2CH2Cl,B在氫氧化鈉醇溶液、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部分消去反應生成,
(1)由上述分析可知,A為ClCH2CH2OH,
故答案為:ClCH2CH2OH;
(2)試劑Ⅰ可由相對分子質量為26的烴與水,該烴為乙炔,乙炔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醛,故試劑Ⅰ是CH3CHO,
B→C是ClCH2CH2OCH2CH2Cl氫氧化鈉醇溶液、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部分消去反應生成,
故答案為:乙醛,消去反應;
(3)①A→B是ClCH2CH2OH在濃硫酸作用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ClCH2CH2OCH2CH2Cl,反應的方程式為2ClCH2CH2OH $→_{△}^{濃H_{2}SO_{4}}$ClCH2CH2OCH2CH2Cl+H2O;
②D→E是催化氧化生成,反應方程式為:2+O2$→_{△}^{催化劑}$2+H2O,
③C與F的反應是生成與NaCl,反應方程式為:+$\stackrel{一定條件}{→}$+NaCl,
故答案為:2ClCH2CH2OH $→_{△}^{濃H_{2}SO_{4}}$ClCH2CH2OCH2CH2Cl+H2O;2+O2$→_{△}^{催化劑}$2+H2O;+$\stackrel{一定條件}{→}$+NaCl;
(4)的一種同分異構體,水解產物有兩種,說明該異構體含有酯基,一種水解產物能使溴水褪色,故該異構體中含有C=C雙鍵,另一種水解產物在滴加飽和溴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產物中含有酚羥基,故該異構體含有羧酸酚酯,故該物質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推斷,是對有機知識的綜合運用,注意根據(jù)甲的結構推斷其單體,再結合反應信息,利用正、逆推法結合推斷,能較好的考查考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難度中等,是熱點題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中學化學教材中,常借助于圖象的這一表現(xiàn)手段清晰地突出實驗裝置的要點、形象地闡述化學過程的原理.下列有關化學圖象表現(xiàn)的內容正確的是( 。
A.
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
B.
稱取NaOH
C.
除去Cl2中HCl
D.
稀釋濃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應向溶液中加入( 。
A.Fe粉B.氯水C.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
B.鑒別某白色紡織品的成分是蠶絲還是“人造絲”,可用灼燒的方法
C.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D.醇CH3CHOHCH3能在銅或銀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同學受噴泉實驗原理的啟發(fā),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噴煙”實驗.下列對實驗的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由于NH3的密度比HCl小,實驗中二者的位置不能調換
B.“白煙”是由于生成NH4Cl固體小顆粒的緣故
C.若用HBr代替HCl進行相同的操作,可得到相同的現(xiàn)象
D.實驗時,打開活塞并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即可看到白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關于如圖所示裝置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電子從鋅片經(jīng)導線流向銅片B.氫離子在銅表面被還原,產生氣泡
C.鋅是負極,其質量逐漸減小D.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為確定某溶液的離子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人員加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繼續(xù)加入稀鹽酸至溶液呈酸性,產生無刺激性氣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氣體;
③取上層清液繼續(xù)滴加Ba(NO32溶液至無沉淀時,再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根據(jù)實驗,以下推測不正確的是( 。
A.一定有SO${\;}_{4}^{2-}$-B.一定有CO32-
C.不能確定Cl-是否存在D.不能確定HCO3-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固定體積的容器中進行以下可逆反應:N2 (g)+3H2 (g)?2NH3 (g),能表明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容器內氣體壓強不再改變
B.有2mol NH3生成的同時有3mol H2反應
C.生成NH3的量與反應掉N2的量之比為2:1
D.N2、H2、NH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白色固體試樣中可能含有CuCl2、(NH42SO4、NaCl、Ba(NO32、Na2CO3、Al2(SO43中的若干種化合物.為確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溶于水、靜置,得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物;
②用pH試紙測定上述溶液,結果得溶液的pH小于6;
③過濾出沉淀物,逐滴加入鹽酸至過量,觀察到沉淀不發(fā)生溶解;
④取上述(實驗①)無色溶液,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可觀察到先有沉淀出現(xiàn),而后又逐漸溶解,最后完全消失;加熱所得溶液,產生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⑤取實驗③中所得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通過上述實驗確定:
(1)白色固體中一定存在(NH42SO4、Al2(SO43、Ba(NO32;(填相應物質的化學式,下同)可能存在NaCl;
(2)寫出實驗④中產生沉淀,產生氣體的離子方程式:Al3++3OH-=Al(OH)3↓、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3)若要證明原樣品中可能存在的陰離子,應采用的操作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取實驗①所得的溶液,加硝酸至酸性,滴加硝酸銀溶液,若出現(xiàn)白色沉淀,證明有Cl-離子,否則無Cl-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