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合成氨反應:,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的濃度變化如下,
| ||
起始濃度 | 1.0 | 3.0 |
2秒末濃度 | 0.6 | 1.8 |
當用氨氣來表示該化學反應速率時,其速率為[單位均為:]
A.0.2 B.0.4 C.0.6 D.0.8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催化劑 |
加熱、加壓 |
催化劑 |
加熱、加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學年陜西省等五校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氮、硫等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反應有重要意義
(1)硫酸生產(chǎn)過程中2SO2(g)+O2(g)2SO3(g),平衡混合體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溫度的關系如右圖所示,根據(jù)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2SO2(g)+O2(g)2SO3(g)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一定條件下,將SO2與O2以體積比2:1置于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以上反應,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的是???????? 。
A.體系的密度不發(fā)生變化???? ????????????? ? B.SO2與SO3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C.體系中硫元素的質(zhì)量百分含量不再變化??? ?? D.單位時間內(nèi)轉(zhuǎn)移4 mol 電子,同時消耗2 mol SO3
E.容器內(nèi)的氣體分子總數(shù)不再變化
(2)一定的條件下,合成氨反應為:N2(g)+3H2(g) 2NH3(g)。圖1表示在此反應過程中的能量的變化,圖2表示在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時N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3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對此反應平衡的影響。
圖1 ????? ? ? 圖2?? ???? ? 圖3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 (填“增大”或“減小”或“不變”)。
②由圖2信息,計算0~10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 ,從11min起其它條件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為1L,則n(N2)的變化曲線為??????? (填“a”或“b”或“c”或“d”)
③圖3 a、b、c三點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中,反應物N2的轉(zhuǎn)化率最高的是 ????? 點,溫度T1 ?? T2(填“>”或“=”或“<”)
(3)若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SO2與NH3溶于水充分反應,所得溶液呈???? 性,所得溶液中c(H+)- c(OH-)=??????????? (填寫表達式)(已知:H2SO3:Ka1=1.7×10-2,Ka2=6.0×10-8,NH3·H2O:Kb=1.8×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湖北武漢市武昌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能源是制約國家發(fā)展進程的因素之一。甲醇、二甲醚等被稱為2 1世紀的綠色能源,工業(yè)上利用天然氣為主要原料與二氧化碳、水蒸氣在一定條件下制備合成氣(CO、H2),再制成甲醇、二甲醚。
(1)工業(yè)上,可以分離合成氣中的氫氣,用于合成氨,常用醋酸二氨合亞銅
[Cu(NH3)2Ac]溶液(Ac=CH3COO-)(來吸收合成氣中的一氧化碳,其反虛原理為:
[Cu(NH3)2Ac](aq)+CO+NH3[Cu(NH3)3]Ac•CO(aq)(△H<0)
常壓下,將吸收一氧化碳的溶液處理重新獲得[Cu(NH3)2]AC溶液的措施是 ;
(2)工業(yè)上一般采用下列兩種反應合成甲醇:
反應a: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
反應b:CO(g)+2H2(g)CH3OH(g) △H<0
①對于反應a,某溫度下,將4.0 mol CO2(g)和12.0 mol H2(g)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到達平衡時,測得甲醇蒸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30%,則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
②對于反應b,某溫度下,將1.0mol CO(g)和2.0 mol H2(曲充入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到達平衡時,改變溫度和壓強,平衡體系中CH3OH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填字母代號)
A.p3>p2,T3>T2
B.p2>p4,T4>T2
C.p1>p3,T1>T3
D.p1>p4,T2>T3
(3)CO可以合成二甲醚,二甲醚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原料,化學反應原理為:
CO(g)+4H2(g)CH3OCH3(g)+H2O(g) △H<0
①在恒容密閉容器里按體積比為1:4充入一氧化碳和氫氣,一定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當改變反應的某一個條件后,下列變化能說明平衡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A.逆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B.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C.反應物的體積百分含量減小
D.化學平衡常數(shù)K值增大
②寫出二甲醚堿性燃料電池的負極電極反應式 ;
③己知參與電極反應的電極材料單位質(zhì)量放出電能的大小稱為該電池的比能量。關于二甲醚堿性燃料電池與乙醇堿性燃料電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兩種燃料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分子式和摩爾質(zhì)量相同,比能量相同
B.兩種燃料所含共價鍵數(shù)目相同,斷鍵時所需能量相同,比能量相同
C.兩種燃料所含共價鍵類型不同,斷鍵時所需能量不同,比能量不同
(4)已知l g二甲醚氣體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熱量為31.63 kJ,請寫出表示二甲醚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學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11月)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氮、硫等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反應有重要意義
(1)硫酸生產(chǎn)過程中2SO2(g)+O2(g)2SO3(g),平衡混合體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2SO2(g)+O2(g)2SO3(g)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一定條件下,將SO2與O2以體積比2:1置于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以上反應,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的是 。
a.體系的密度不發(fā)生變化
b.SO2與SO3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c.體系中硫元素的質(zhì)量百分含量不再變化
d.單位時間內(nèi)轉(zhuǎn)移4 mol 電子,同時消耗2 mol SO3
e.容器內(nèi)的氣體分子總數(shù)不再變化
(2)一定的條件下,合成氨反應為:N2(g)+3H2(g)2NH3(g)。圖1表示在此反應過程中的能量的變化,圖2表示在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時N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3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對此反應平衡的影響。
圖1 圖2 圖3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 (填“增大”或“減小”或“不變”)。
②由圖2信息,計算0~10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 ,從11min起其它條件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為1L,則n(N2)的變化曲線為 。
③圖3 a、b、c三點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中,反應物N2的轉(zhuǎn)化率最高的是 點,溫度T1 T2(填“>”或“=”或“<”)
(3)若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SO2與NH3溶于水充分反應,所得溶液呈 性,所得溶液中c(H+)- c(OH-)= (已知:H2SO3:Ka1=1.7×10-2,Ka2=6.0×10-8,NH3·H2O:Kb=1.8×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填空題
工業(yè)合成氨與制備硝酸一般可連續(xù)生產(chǎn),流程如圖17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I.合成氨
(1)已知在一定的溫度下進入裝置①的氮、氫混合氣體(按理論計量比混合)與從裝置①出來的混合氣體壓強之比為5: 4,則氮氣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氨的接觸氧化原理
已知1 :在9000C時,裝置②中反應有:
除了上列反應外,氨和一氧化氮相互作用:
;,還可能發(fā)生氨、一氧化氮的分解。
已知2:鉑一銘合金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為離解和結(jié)合兩過程,如圖18所示:由于鉑對NO和水分子的吸附力較小,有利于氮與氧原子結(jié)合,使得NO和水分子在鉑表面脫附,進入氣相中。請回答第(2) (3)小題:
(2)完成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沒有使用鉬一銠合金催化劑,氨氧化結(jié)果將主要生成________。說明催化劑對反應有________
(4)溫度對一氧化氮產(chǎn)率的影響(圖19)
當溫度大于900¾時,NO的產(chǎn)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
A.促進了一氧化氮的分解 B.促進了氨的分解
C.使氨和一氧化氮的反應平衡移動,生成更多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