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世間萬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氰化鈉(Na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化學合成、冶金工業(yè)等,應用不當,也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1)工業(yè)上可用純堿、焦炭、氨氣在高溫下反應可以制取NaCN,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2NH3=2NaCN+3H2O.
(2)工業(yè)利用NaCN制備藍色染料的流程如下:

通入Cl2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2[Fe(CN)6]4-+Cl2=2[Fe(CN)6]3-+2Cl-_,該藍色染料的化學式為Fe3[Fe(CN)6]2
(3)現(xiàn)代采金技術先以NaCN溶液在自然環(huán)境中浸取粉碎的含金(Au)礦石,得到Na[Au(CN)2](二氰合金酸鈉)溶液,再用鋅還原Na[Au(CN)2]生成金.浸取過程的氧化劑是O2
(4)上述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容易引起水體污染.天津“8.12“爆炸中擴散的CN-也造成了部分水體污染.某小組欲檢測污水中CN-的濃度.
資料:堿性條件下發(fā)生離子反應:2CN-+5H2O2+2OH-=2CO32-+N2+6H2O
實驗裝置如圖(其中加熱、夾持裝置省略).(不考慮污水中其它離子反應)

①加入藥品之前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B的名稱是三頸瓶,C中試劑是濃H2S04
②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關閉K1,打開K2,滴入足量H2O2溶液,對B加熱.充分反應后,停止加熱.
步驟2冷卻后,用注射器穿過B裝置的膠塞注入稀H2S04溶液.
步驟3打開K1,通入N2
③為了使檢測更加準確,上述(2)中操作要特別注意一些事項.請寫出至少一條加稀H2S04時要緩慢注入(要緩慢通人N2或給B加熱時溫度不能過高或加入稀H2SO4,要足量);.
(5)常溫下HCN的電離常數Ka=6.2×10-10,濃度均為0.5mol/L的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顯堿(填“酸”、“堿”或“中”)性,通過計算說明其原因Kh=$\frac{Kw}{Ka}$=$\frac{1{0}^{-14}}{6.2×1{0}^{-10}}$=1.6×10-5>6.2×10-10,即水解平衡常數大于電離平衡常數,所以溶液呈堿性.

分析 (1)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純堿、焦炭、氨氣反應制取 NaCN,同時會生成水;
(2)根據工業(yè)流程可知,NaCN與FeSO4反應生成Fe(CN)2白色沉淀,F(xiàn)e(CN)2繼續(xù)與NaCN溶液反應生成Na4[Fe(CN)6],Na4[Fe(CN)6]被氯氣氧化成Na3[Fe(CN)6],Na3[Fe(CN)6]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藍色染料為Fe3[Fe(CN)6]2,據此答題;
(3)以NaCN溶液在自然環(huán)境中浸取粉碎的含金(Au)礦石,得到 Na[Au(CN)2](二氰合金酸鈉)溶液,再用鋅還原 Na[Au(CN)2]生成金,根據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可知,NaCN中各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是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金;
(4)本實驗是利用在堿性條件下雙氧水將CN-氧化成碳酸根離子,再用稀硫酸與碳酸根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用堿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根據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的質量的變化確定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碳元素守恒可計算出的物質的量,進而確定濃度,在實驗過程中為準確測量二氧化碳的質量,要排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擾,以及要把裝置產生的二氧化碳讓堿石灰充分吸收,所以要在裝置里通入氮氣,
①由于該實驗是有氣體參與反應的,所以實驗開始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從B裝置三頸瓶中出來的氣體中有水蒸氣,能被堿石灰吸收,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氣體要干燥;
②在加過雙氧后,要關閉K2,再向B中加足量的稀硫酸,與碳酸根離子反應;
③為了使二氧化碳能充分被堿石灰吸收,加稀H2S04時要緩慢注入(要緩慢通人N2或給B加熱時溫度不能過高或加入稀H2SO4,要足量);
(5)根據工業(yè)流程可知,NaCN與FeSO4反應生成Fe(CN)2白色沉淀,F(xiàn)e(CN)2繼續(xù)與NaCN溶液反應生成Na4[Fe(CN)6],Na4[Fe(CN)6]被氯氣氧化成Na3[Fe(CN)6],Na3[Fe(CN)6]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藍色染料為Fe3[Fe(CN)6]2,據此答題;

解答 解:(1)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純堿、焦炭、氨氣反應制取 NaCN,同時會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2NH3=2NaCN+3H2O,
故答案為:Na2CO3+C+2NH3=2NaCN+3H2O;
(2)據工業(yè)流程可知,NaCN與FeSO4反應生成Fe(CN)2白色沉淀,F(xiàn)e(CN)2繼續(xù)與NaCN溶液反應生成Na4[Fe(CN)6],Na4[Fe(CN)6]被氯氣氧化成Na3[Fe(CN)6],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CN)6]4-+Cl2=2[Fe(CN)6]3-+2Cl-,Na3[Fe(CN)6]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藍色染料為Fe3[Fe(CN)6]2
故答案為:2[Fe(CN)6]4-+Cl2=2[Fe(CN)6]3-+2Cl-;Fe3[Fe(CN)6]2;
(3)根據題意可知,NaCN溶液與Au以及空氣中的氧氣反應,Na[Au(CN)2]( 二氰合金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u+8NaCN+2H2 O+O2=4Na[Au(CN)2]+4NaOH,所以氧化劑是氧氣,故答案為:O2;
(4)①由于該實驗是有氣體參與反應的,所以實驗開始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從B裝置三頸瓶中出來的氣體中有水蒸氣,能被堿石灰吸收,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氣體要干燥,所以C中試劑是濃H2S04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氣密性;三頸瓶;濃H2S04;
②在加過雙氧后,要關閉K2,再向B中加足量的稀硫酸,與碳酸根離子反應,
故答案為:關閉K2;稀H2S04
③為了使二氧化碳能充分被堿石灰吸收,加稀H2S04時要緩慢注入(要緩慢通人N2或給B加熱時溫度不能過高或加入稀H2SO4,要足量),
故答案為:加稀H2S04時要緩慢注入(要緩慢通人N2或給B加熱時溫度不能過高或加入稀H2SO4,要足量);
(5)根據Kh=$\frac{c(HCN)c(O{H}^{-})}{c(C{N}^{-})}$可知,Kh=$\frac{c(HCN)c(O{H}^{-})}{c(C{N}^{-})}$=$\frac{c(HCN)c(O{H}^{-})}{c(C{N}^{-})}$×$\frac{c({H}^{+})}{c({H}^{+})}$=$\frac{Kw}{Ka}$=$\frac{1{0}^{-14}}{6.2×1{0}^{-10}}$=1.6×10-5>6.2×10-10,即水解平衡常數大于電離平衡常數,所以溶液呈堿性,
故答案為:堿;Kh=$\frac{Kw}{Ka}$=$\frac{1{0}^{-14}}{6.2×1{0}^{-10}}$=1.6×10-5>6.2×10-10,即水解平衡常數大于電離平衡常數,所以溶液呈堿性;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為高考常見題型,注意根據流程圖把握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注意運用電子守恒進行計算,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研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有重要意義.為探究催化劑對雙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甲同學欲用上圖所示實驗來證明MnO2是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為探究MnO2的質量對催化效果的影響,乙同學分別量取50mL 1% H2O2加入容器中,在一定質量范圍內,加入不同質量的MnO2,測量所得氣體體積,數據如表:
MnO2的質量/g0.10.20.4
40s末O2體積/mL496186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質量范圍內,增加MnO2的質量,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3)為分析Fe3+和Cu2+對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效果,丙同學設計如表實驗(三支試管中均盛有10mL 5% H2O2 ):
試管
滴加試劑5滴0.1mol•L-1FeCl35滴0.1mol•L-1 CuCl25滴0.3mol•L-1 NaCl
產生氣
泡情況
較快產生細小氣泡緩慢產生細小氣泡無氣泡產生
結論是Fe3+和Cu2+對H2O2分解均有催化效果,且Fe3+比Cu2+催化效果好,實驗Ⅲ的目的是對比實驗,說明Cl-對的H2O2分解沒有催化效果.
(4)查閱資料得知:將作為催化劑的FeCl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會發(fā)生兩個氧化還原反應,且兩個反應中H2O2均參加了反應,試從催化劑的角度分析,這兩個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是2FeCl3+H2O2=2FeCl2+O2↑+2HCl和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y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減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氣中的排放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
(1)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0molNO2和5molO2發(fā)生如下反應:4NO2(g)+O2(g)?2N2O5(g);已知體系中n(NO2)隨時間變化如圖1:
t(s)050010001500
n(NO2)(mol)2013.9610.0810.08
①寫出該反應的逆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2}(N{\;}_{2}O{\;}_{5})}{{c}^{4}(NO{\;}_{2})•c(O{\;}_{2})}$.已知:K300℃>K350℃,則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②反應達到平衡后,NO2的轉化率為,若要增大NO2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BC.
A.再充入NO2        B.再充入4molNO2和1molO2   C.降低溫度          D.充入氦氣
③圖1中表示N2O5的濃度的變化曲線是c;
(2)圖2是1molNO2氣體和1molCO氣體反應生成CO2氣體和NO氣體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又已知:
2NO(g)+2CO(g)?N2(g)+2CO2(g)△H=-760.3kJ•mol-1,則反應:
N2(g)+2NO2(g)?4NO(g) 的△H=+292.3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問題:
I(1)直鏈聚磷酸是由n個磷酸分子通過分子間脫水形成的,常用于制取阻燃劑聚磷酸銨.
①寫出磷酸主要的電離方程式H3PO4?H2PO4-+H+
②直鏈低聚磷酸銨的化學式可表示為(NH4(n+2)PnQx=3n+1(用n表示).
(2)在堿性條件下,次磷酸鹽可用于化學鍍銀,完成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2PO2-+□Ag++□6OH-=□PO43-+□Ag++□4H2O
(3)由工業(yè)白磷(含少量砷、鐵、鎂等)制備高純白磷(熔點44℃,沸點280℃),主要生產流程如下:

①除砷過程在75℃下進行,其合理的原因是cd(填字母).
a.使白磷熔化,并溶于水    b.降低白磷的毒性
c.溫度不宜過高,防止硝酸分解
d.適當提高溫度,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②硝酸氧化除砷時被還原為NO,氧化相同質量的砷,當轉化為亞砷酸的量越多,消耗硝酸的量越少(填“多”或“少”).
③某條件下,用一定量的硝酸處理一定量的工業(yè)白磷,砷的脫除率及磷的產率隨硝酸質量分數的變化如右圖,砷的脫除率從a點到b點降低的原因是硝酸濃度大,氧化性強,有較多的硝酸用于氧化白磷,脫砷率低.
II(4)查閱資料可知:銀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2NH3(aq)?Ag(NH32+(aq),該反應平衡常數的表達式K穩(wěn)[Ag(NH32+]=$\frac{c([Ag(NY{H}_{3})_{2}]^{+})}{c(A{g}^{+}){c}^{2}(N{H}_{3})}$,已知某溫度下,K穩(wěn)[Ag(NH32+]=1.10×107,Ksp[AgCl]=1.45×10-10.計算得到可逆反應AgCl(s)+2NH3(aq)?Ag(NH32+(aq)+Cl-(aq)的化學平衡常數K=1.6×10-3 (保留2位有效數字),1L 1mol/L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AgCl0.04mol(保留1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含有鋁、鐵、銅的合金制取純凈的氯化鋁溶液、綠礬晶體[FeSO4•7H2O]和膽礬晶體,以探索工業(yè)廢料的再利用.其實驗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合金與燒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2)用濾渣F通過兩種途徑制取膽礬,與途徑③相比,途徑④明顯具有的兩個優(yōu)點是產生等量膽礬途徑④消耗硫酸少,途徑④不會產生污染大氣的氣體
(3)進行途徑②時,該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及試劑,將制得的CO2氣體通入濾液A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產生的白色沉淀逐漸減少,其原因是Al(OH)3+3H+═Al3++3H2O(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了避免沉淀D減少,應該在裝置I和裝置II之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洗氣瓶

(4)通過途徑④制取膽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加硫酸、加熱通氧氣、過濾、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自然干燥.其中“加熱通氧氣”所起的作用為2Cu+O2+4H+═2Cu2++2H2O(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5)白磷有劇毒,不慎沾到皮膚上,可取少量膽礬配制成CuSO4溶液沖洗解毒.白磷可與熱的CuSO4溶液反應生成Cu3P(Cu為+1價),與冷溶液則析出Cu,反應方程式分別(均未配平)為:
①P4+CuSO4+H2O$\stackrel{△}{→}$Cu3P+H3PO4+H2SO4
②P4+CuSO4+H2O→Cu+H3PO4+H2SO4
若上述兩反應中被氧化的P4的物質的量相等,則消耗的Cu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6)將綠礬加熱失去結晶水后的產物FeSO4,進行如下轉化(無關物質已略去)

已知:a、X由兩種化合物組成,將X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b、Y是紅棕色的化合物.
①溶液2中金屬陽離子的檢驗方法是取少量溶液2于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②若經反應I得到16g固體Y,產生的氣體X恰好被0.4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則反應IV中生成FeSO4的離子方程式是SO32-+2Fe3++H2O═SO42-+2Fe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乙醛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被空氣氧化成乙酸.依據此原理設計實驗制得并在試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圖所示:試管A中裝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銅粉末;試管C中裝有適量蒸餾水;燒杯B中裝有某液體).已知在60℃~80℃時用雙連打氣球鼓入空氣即可發(fā)生乙醛的氧化反應,連續(xù)鼓入十幾次反應基本完全.有關物質的沸點見表:
物質乙醛乙酸甘油乙二醇
沸點20.8℃117.9℃290℃197.2℃1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A內在60℃~80℃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注明反應條件)2CH3CHO+O2$\stackrel{60℃-80℃}{→}$2CH3COOH;
(2)如圖所示在實驗的不同階段,需要調整溫度計在試管A內的位置.在實驗開始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在試管A的反應液中,目的是控制反應溫度為60℃~80℃;當試管A內的主要反應完成后,應進行蒸餾操作,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在在試管A的支管口處.
(3)燒杯B內盛裝的液體可以是甘油(寫出一種即可).
(4)若想檢驗試管C中是否含有產物乙酸,在下列所提供的藥品或用品中,可以使用的是ab.(填字母)
a.pH試紙               b.碳酸氫鈉粉末
c.紅色石蕊試紙         d.銀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因為焓變和熵變都與反應的自發(fā)性有關,因此焓變或熵變均可以單獨作為反應自發(fā)性的判據
B.對于能夠自發(fā)進行的吸熱反應,其原因是體系有自發(fā)地向混亂度增加的方向轉變的傾向
C.△H<0、△S>0的反應在溫度低時不能自發(fā)進行
D.在其他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已知水在25℃和95℃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1)95℃時水的離子積KW=1.0×10-12
(2)95℃時,0.01mol/LNaOH溶液的PH=10.
(3)95℃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B(填“A”或“B”),請說明理由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溫度升高電離程度增大,C(H+)、C(OH-)均增大.
(4)25℃時,將pH=9的NaOH溶液與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10:1.
(5)95℃時,若100體積pH1=a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pH2=b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1與強堿的pH2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pH1+pH2=14(或a+b=14).
(6)曲線B對應溫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請分析原因:曲線B對應95℃,此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HA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還剩余較多的HA分子,可繼續(xù)電離出H+,使溶液p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實驗的反應原理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正確的是( 。
A.明礬凈水:Al3++3H2O=Al(OH)3↓+3H+
B.用過量氨水吸收工業(yè)尾氣中的SO2:2NH3•H2O+SO2=2NH4++SO32-+H2O
C.用CuCl2溶液做導電實驗,燈泡發(fā)光:CuCl2$\frac{\underline{\;通電\;}}{\;}$Cu2++2C1-
D.用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