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0495  170503  170509  170513  170519  170521  170525  170531  170533  170539  170545  170549  170551  170555  170561  170563  170569  170573  170575  170579  170581  170585  170587  170589  170590  170591  170593  170594  170595  170597  170599  170603  170605  170609  170611  170615  170621  170623  170629  170633  170635  170639  170645  170651  170653  170659  170663  170665  170671  170675  170681  170689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上實驗課時,程東同學用“伏安法”測量某電阻R的阻值.用被測電阻、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三節(jié)干電池、開關和導線若干等器材做如下實驗:

(1)請根據(jù)圖甲所示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乙的電路連接完整.
(2)在連接電路的各元件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B處.(選填A或B)
(3)電路連接完整后,閉合開關S,并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的指針有明顯的偏轉,發(fā)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電阻斷路.
(4)排除故障后,若某次測量的電壓和電流大小如圖丙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2.6V,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
0.26A,則本次所測電阻的阻值是10Ω.
(5)由于本實驗所用的滑動變阻器上的銘牌字跡已模糊不清(可能是0~20Ω或0~30Ω),請你利用本實驗中的器材,包括已經(jīng)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得到阻值為R的電阻,在不使用電壓表的前提下,設計一個實驗,測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可畫電路圖幫助說明)
①寫出實驗步驟(用相應的符號代替物理量):如圖1將滑片滑到最左端a,測得電流為I1;將滑片滑到最右端b,測得電流為I2
②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的表達式:R′max=$\frac{({I}_{1}-{I}_{2})R}{{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如圖甲所示是小聰和小明小組“測量小燈泡阻值”時連接的實驗電路,他們選用的是額定電壓為2.5V時的小燈泡: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驗電路中的未連接部分補充完整.(要求: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A端).
(2)實驗前,老師對操作要點做了強調(diào):閉合開關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2.5V時,說明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再讀出并記錄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即可測算出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值.
(3)相鄰的小紅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的電壓表已經(jīng)損壞,于是小明把自己小組的電流表和開關借給小紅小組,并且?guī)椭〖t小組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電路測量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已知R0=10Ω).請你幫助小紅把下列實驗步驟補充完整:閉合開關S,調(diào)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流表A1示數(shù)為0.25A,記下此時電流表A2為I,則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為$\frac{2.5V}{I-0.25A}$(用所測量或已知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在用電阻箱、電壓表測定一個未知定值電阻RX的阻值時,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其中R′是電阻箱,R0是定值電阻.
(1)圖甲中,為測出RX的阻值,閉合開關S后,小明應該先把開關S1接到觸點1(選填“1”或“2”),記錄電壓表的示數(shù)U;然后把開關S1接到另一觸點,并調(diào)節(jié)電阻箱R′,直到電壓表示數(shù)也為U,讀出此時電阻箱R′的示數(shù)(各旋鈕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待測電阻RX的阻值為18Ω.
(2)小蘭認為將圖甲中的電阻R0去掉,也能測出RX的阻值.你認為可行嗎?答:不可行.
(3)若此電路想完成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只需要更換圖的一個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換:將電阻R0換成滑動變阻器;更換器材后的多次測量,每次閉合開關后應先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某同學想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一段電阻絲R的電阻,他已連接了部分電路,如圖甲所示.請你接著完成下列步驟: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補畫完整.
(2)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2.4V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是0.24A,電阻絲的電阻為10Ω.
(3)這位同學通過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共測得三組對應的電壓值和電流值,最后算出電阻的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4)若連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都不變,且較小,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將變阻器下面的兩個接線柱連入了電路中了.
(5)若連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而電壓表的示數(shù)接近于電源電壓,則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時燈泡斷路.
(6)不改變上面連好的電路,用它還可以完成的實驗是測量電阻的電功率.
(7)若將上面實驗中的定值電阻R換成小燈泡,在多次測電阻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燈絲電阻隨溫度升高而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實驗用到三只阻值分別為5Ω、10Ω、20Ω的定值電阻,蓄電池(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1)請將圖甲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導線不允許交叉),并在方框內(nèi)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2)實驗中將10Ω電阻換成5Ω電阻后,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端移動B(填“A”或“B”),移動滑片的目的是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手和眼睛的分工是手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眼睛注意觀察電壓表示數(shù).正確操作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得到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得出的結論是在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3)該同學將20Ω的電阻換上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shù)都移不到2V,原因是: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4)該實驗小組同學又找了一個小燈泡換下電阻R,接著探究了小燈泡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測得了多組數(shù)據(jù),畫出了小燈泡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他們畫出的圖象可能是A,理由是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減小/不變).
(5)實驗時閉合開關,兩表均有示數(shù),然后將燈泡從燈座中取走,電流表沒有(有/沒有)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為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圖甲是測量小燈泡(U=2.5V)電阻的電路.電源電壓恒為4V.
(1)請將圖甲中的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燈變亮,導線不允許交叉)
(2)實驗中,滑動變阻器除了保護電路外,還可以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3)如表是記錄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圖乙是第1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該示數(shù)為0.24A.這5次實驗中,燈泡電阻的最大值為10.42Ω(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為了完成這5次實驗,應該選取最大阻值不小于45Ω的滑動變阻器.
實驗次數(shù)12345
電壓U/V2.52.01.51.00.4
電流I/A0.220.190.160.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1.8×10-6m=1.8×10-4cm=1.8μm;
(2)108km/h=3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某物理學習小組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使用的器材如圖.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標記著點,相鄰兩點間距為10cm.

(1)調(diào)整好器材后,凸透鏡放在D點,當圖中光屏上承接到燭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時,蠟燭應放在圖中的B、C兩點之間;
(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在(1)實驗基礎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清晰的像,接下來的操作是將蠟燭移到B點左側,將光屏移到E、F兩點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光屏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寫出一種即可)
(2)調(diào)整好后,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36cm時,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再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一些,要獲得清晰的實像,光屏應遠離(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3)實驗過程中,用黑紙將凸透鏡遮掉一半,像的形狀不變(填“變”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照相機可通過調(diào)節(jié)物距u,像距υ,使遠處物體、近處物體的像清晰地成在膠片上,人的眼睛是怎樣使遠處的物體和近處的物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某實驗小組經(jīng)過思考,提出了下列猜想:“眼睛能將遠處物體和近處物體都能看得很清楚是焦距發(fā)生變化.”究竟猜想是否正確?該實驗小組討論后利用f=9cm,f=10cm,f=11cm的三個凸透鏡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在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實驗過程中,改變物距,換用不同的凸透鏡,但保持像距不變.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物距(cm)凸透鏡的焦距(cm)像距(cm)成像情況
1211016光屏上始終出現(xiàn)倒立、縮小清晰的像
220.7916
335.21116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回答如下問題
(1)比較實驗2與實驗1發(fā)現(xiàn),當觀察物距變近時,要在原處得到清晰的像,可換用焦距較。ù/。┑耐雇哥R.
(2)比較實驗3與實驗1發(fā)現(xiàn),當觀察物體變遠時,要在原處得到清晰的像,可換用焦距較大的凸透鏡,該小組同學經(jīng)分析、思考,證實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即眼睛看遠處物體和近處物體都很清楚,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晶狀體曲度的變化,改變焦距而實現(xiàn)的.
(3)該小組按照怎樣的思維次序進行探究活動的?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4)自動調(diào)焦的相機,在某處拍完遠景后,再拍近景特寫,要想在膠片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則它的焦距應變短(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