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次數 | 鉤碼的質量(克) | 鉤碼下落的高度 (cm) | 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厘米) |
1 | |||
2 | |||
3 |
分析 (1)由于物體的重力勢能與兩個因素有關,因此在探究時,要用到控制變量法.在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質量的關系時,要利用控制變量法的思路去控制物體的質量不同,讓其他因素都相同去設計實驗.
(2)設計表格,首先要明確表格中應該記錄哪些物理量,做幾次試驗,從而可以確定該表格有幾行幾列.在此實驗中,通過泡沫下落的高度來比較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多少,因此要記錄的物理量就要包括泡沫下移的距離;由于要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高度得關系,要讓物體的高度變化而質量不變,因此表格中還要記錄物體下落的高度和物體的質量;
(3)實際操作時,他發(fā)現有幾次泡沫塑料塊并未發(fā)生移動,其原因可能是 鉤碼的質量偏小或鉤碼下落的高度偏小.
解答 解:(1)要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質量的關系,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路,就要控制鉤碼的高度不變,鉤碼的質量變化.通過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來反映鉤碼重力勢能的多少.
(2)由于實驗是在物體質量一定時,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高度的關系,所以要使物體的質量一定,改變物體的高度,通過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來反映物體重力勢能的多少.因此表格中包含的欄目有: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高度、鉤碼下落的高度(cm)、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表格中要包括鉤碼下落的高度(cm);
(3)實際操作時,他發(fā)現有幾次泡沫塑料塊并未發(fā)生移動,其原因可能是鉤碼的質量偏小或鉤碼下落的高度偏。
故答案為:(1)泡沫塑料塊下移的距離;(2)鉤碼下落的高度(cm);(3)鉤碼的質量偏小或鉤碼下落的高度偏小.
點評 實驗表格的設計,首先要明確實驗中包含哪些物理量,每一個物理量占據一列.從而決定了該表格包括幾列.還要明確實驗做了幾次,每一次實驗占據一行,從而確定了該表格有幾行.由此即可畫出實驗表格.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高層住宅發(fā)生火災且火勢無法控制時,應立即乘電梯逃生 | |
B. | 發(fā)現屋內煤氣泄露時,應立即開燈檢查 | |
C. | 發(fā)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用手將他拉離帶電體 | |
D. | 如果在樓房中遇到地震應躲到廚房、廁所等空間小的地方,并且保護好頭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汽車質量 | 600千克 | 發(fā)動機功率 | 75千瓦 |
空中最大飛行速度 | 200 千米/時 | 最大飛行距離 | 800 千米 |
地面最大行駛速度 | 150 千米/時 | 每個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 | 0.03米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灑水車在行駛過程中動能始終保持不變 | |
B. | 車輛行駛過程中,勤勞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看到三環(huán)路上的彩燈是靜止的 | |
C. | 灑水車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它的支撐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 |
D. | 水不停的灑在地上,給人清涼的感覺,這是因為水蒸發(fā)要吸收熱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中兩球帶同種電荷 | B. | 乙圖中兩球帶異種電荷 | ||
C. | 丙圖中兩球帶等量的不同種電荷 | D. | 上述三種判斷都不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速度(千米/時) | 反應距離(米) | 制動距離(米) | 停車總距離(米) |
40 | 7 | 8 | 15 |
50 | 9 | 13 | 22 |
60 | 11 | 20 | 31 |
80 | 15 | 34 | 49 |
100 | 19 | 54 | 7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顯微鏡的物鏡就是放大鏡 | |
B. | 看到水中游動的魚是光折射形成的實像 | |
C. | 小聰的眼睛是近視眼,應配凹透鏡做成的眼鏡 | |
D. | 有時攝影師讓我們走得離他遠些,是想讓底片中的像更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