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的玻璃管裝置探究“氣泡上升的速度”. 
(1)該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使用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
(2)下表為同學們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請你把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時間t/s4812162024
路程s/cm10.020.030.050.060.0
(3)寫出分析處理上表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的具體過程.

分析 (1)測量物體運動速度的原理是:v=$\frac{s}{t}$,用刻度尺測量氣泡運動的距離,用停表測量氣泡運動的時間;
(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氣泡在不同時間段的速度,就可以找到規(guī)律.

解答 解:(1)探究“氣泡的速度”實驗的原理:v=$\frac{s}{t}$,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測量出氣泡在某段時間內經過的路程,需要用停表測量氣泡運動的時間;
(2)根據(jù)在實驗中測得的部分數(shù)據(jù)可知,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應為40.0cm;
(3)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
4-8s,v1=$\frac{{s}_{1}}{{t}_{1}}$=$\frac{20cm-10cm}{4s}$=2.5m/s;
8-12s,v2=$\frac{{s}_{2}}{{t}_{2}}$=$\frac{30cm-20cm}{4s}$=2.5m/s;
12-16s,v3=$\frac{40cm-30cm}{4s}$=2.5m/s;
16-20s,v4=$\frac{{s}_{4}}{{t}_{4}}$=$\frac{50cm-40cm}{4s}$=2.5m/s;
20-24s,v5=$\frac{{s}_{5}}{{t}_{5}}$=$\frac{60cm-50cm}{4s}$=2.5m/s;
經比較v1=v2=v3=v4=v5=2.5m/s;
每段時間內運動的速度相同,所以該氣泡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jù)v=$\frac{s}{t}$可得,16s運動的路程:s=vt=2.5m/s×16s=40.0cm;
故答案為:(1)v=$\frac{s}{t}$;刻度尺、停表;(2)40.0;
(3)詳見解答.

點評 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關鍵是公式的靈活運用,難點是從表格中獲取相關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從而找到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在本實驗中不適合作聲源的是音叉(選填“音叉”、“機械鬧鐘”).你認為該器材不適合做聲源的原因是:音叉聲音不穩(wěn)定,而且還需要敲擊.
(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
方案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
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B(選填“A”或“B”).
(3)如果采用方案B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最差的是衣服.
材料衣物錫箱紙泡沫
距離/m1.20.80.5
響度較響較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光敏電阻的特點是有光照射它時阻值變小.如圖所示是某小區(qū)門口利用光敏電阻設計的行人監(jiān)控裝置,R1為光敏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A、B間接監(jiān)控裝置.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當有人通過通道而遮蔽光線時,A、B間電壓降低
B.當有人通過通道而遮蔽光線時,A、B間電壓升高
C.當僅增大R2連入電路中的阻值時,通過R1的電流變大
D.當僅增大R2連入電路中的阻值時,可降低A、B間的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
(1)加熱相同時間后,分別測量兩者的溫度,發(fā)現(xiàn)沙子的溫度明顯高于水,這是因為沙子的比熱容較。
(2)在兩燒杯上方分別蓋上玻璃片,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裝水燒杯上方的玻璃片內側有小水珠,用手摸兩個玻璃片,發(fā)現(xiàn)裝水(沙子/水)燒杯上方的玻璃片溫度比較高.
(3)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實驗中,水升溫較慢,說明水的吸熱能力較弱
B.實驗中,物體吸熱多少是由物質的種類決定的
C.實驗中,加熱相同的時間,末溫低的物質吸熱能力強
D.實驗中,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聰和小明從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聰看到教材是光發(fā)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發(fā)生鏡面反射
B.小聰看到教材是光發(fā)生鏡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發(fā)生漫反射
C.小聰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發(fā)生漫反射
D.小聰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發(fā)生鏡面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圖甲是小明同學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物電路圖.

(1)圖中有一處接線錯誤,請在錯誤的接線上用“×”標出,去掉這根錯誤的接線后,請在圖中再補上一根接線,使實驗能夠正確測量出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導線不能交叉,量程選用合理)
(2)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滑動變阻器滑片P應位于D端(選填“C”或“D”);
(3)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動到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5V,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R的阻值是5Ω.實驗中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探究了水平拉動物體時拉力的大小和接觸面大小無關后,某小組同學繼續(xù)研究水平拉力和其他因素的關系,他們將質量不同的物塊分別放置在接觸面材料不同的水平的木板和橡膠板上,并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塊,如圖1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木板
實驗序號質量(克)拉力(牛)
14002.0
25002.5
36003.0
表二   橡膠板
實驗序號質量(克)拉力(牛)
44002.8
55003.5
66004.2
表三  木板
實驗序號夾角α(度)拉力(牛)
7102.79
8202.71
9302.68
10402.75
11502.92
12603.21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與3或4與5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壓力越大,拉力也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或3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接觸面越粗糙,拉力越大.
③為了繼續(xù)探究拉動物體時拉力大小與拉力方向的關系,他們把質量為600克的物塊放在木板上繼續(xù)實驗,并用更精密的儀器測量拉力.如圖2所示,實驗中逐漸增大拉力與水平面的夾角α,勻速拉動木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三中.分析表三中數(shù)據(jù),可得初步結論:在同一水平面上勻速拉動同一物體,拉力方向與水平面夾角增大時,拉力先減小后增大.根據(jù)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他們認為當夾角α為某一角度時,拉力可能最小,為了找到這一角度,還應該在夾角α為20°~40°的范圍內進一步探究(選填“10°~20°”、“20°~40°”或“40°~60°”).
④他們還猜想拉力最小時的角度α可能與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為驗證這一猜想,他們應選擇B進行實驗(選填下列各項中的字母).
A.將質量不同的物塊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B.將質量相同的物塊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C.將質量不同的物塊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電阻(阻值均不大于10Ω)連接在電路中,已知AB兩點間的電壓是U,通過點A的電流為I,且電壓表內阻很大,電流表內阻很小可以忽略,則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shù)分別為( 。
A.$\frac{1}{3}$I,$\frac{2}{3}$UB.$\frac{2}{3}$I,$\frac{1}{3}$UC.I,UD.2I,2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已知L1、L2是規(guī)格相同的小燈泡,若S2閉合、S1S3斷開,L1兩端的電壓為1.5V,求:
(1)電源的電壓 (設電源電壓不變).
(2)若S1、S3 閉合S2斷開,已知通過L2的電流是0.4A,求L2兩端的電壓和電路的總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