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嚨振動了;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2)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完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jīng)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zhì)作媒介;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zhì)作媒介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如圖,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fā)現(xiàn)手機鈴聲越來越 (選填“大”或“小”)

由此現(xiàn)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3)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

A.提出猜想假設;

B.分析歸納;

C.得出結論;

D.實驗研究;

E.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你認為小明他們的第二個探究活動依次采取的步驟是 (填字母序號)

【答案】(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小;①;

(3)EADBC.

【解析】

試題分析:(1)由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解答;

(2)聲音的傳播需要靠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3)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解:

(1)講話是聲帶的振動,音叉發(fā)聲使水振動,都能證明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瓶內(nèi)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就越來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zhì)(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確的.

(3)小明,小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E、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提出了兩種猜想﹣﹣A、提出猜想假設;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D、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鈴聲﹣﹣B、分析歸納;可以推理﹣﹣C、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①;

(3)EAD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1)除了酒精燈、燒杯、鐵架臺、石棉網(wǎng)、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鐘表外,主要器材還缺

2)當水沸騰的時候,小明的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1所示,此時水的沸點是 ;如果繼續(xù)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 (填升高”“不變降低).

3)實驗中水的沸點低于100℃,你可認為可能是 造成的.

4)如圖2所示,是三位同學作出的水的沸騰圖象,其中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8×106nm= m;8m/s=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一聲速測量儀器的使用說明書和實驗裝置圖,閱讀并回答問題.

(1)若把銅鈴放在甲、乙的中點,則液晶顯示屏的示數(shù)為 ms.

(2)一同學將銅鈴放到甲的左邊,并與甲、乙均在一條直線上,則銅鈴離甲越遠,液晶顯示屏的數(shù)值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一同學猜想“溫度越高,聲速越小”.他把銅鈴固定放在甲的左邊,然后加熱甲乙之間的空氣,如果的確是“溫度越高,聲速越小”,則液晶顯示屏的數(shù)值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500s,緊接著在模擬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駛100m.求:

(1)該汽車在模擬山路上行駛的路程.

(2)汽車在這次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zhì)量70kg的消防員背負10kg的裝備沿豎直金屬桿勻速下滑,此時消防員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N,方向是 . (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繩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繩子從井中提水,手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A.地球
B.水桶
C.繩子
D.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通速度、液體的表面積以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科學方法中,錯誤的是

A.在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B.在學習描述磁體周圍磁場的方法時,運用了實驗推理法

C.兩個5Ω的電阻串聯(lián)與一個10Ω的電阻效果相同,運用了等效法

D.在學習電壓時,用容器中的水壓作類比,運用了類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