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
2
cm,E為AB的中點,點P從D點出發(fā),在對角線DB上運動,速度為2cm/s.
(1)求證:PA=PC;
(2)當(dāng)P點運動到什么位置時,PA+PE的值最?請求出PA+PE的最小值;
(3)當(dāng)PA+PE的值最小時,請求出P點運動的時間.
考點:軸對稱-最短路線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正方形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專題:
分析:(1)根據(jù)正方形的性質(zhì)求得AB=BC,∠ABP=∠CBP,然后根據(jù)SAS證得△PDA≌△PDC,從而中點PA=PC.
(2)連接CE,交BD于點P,P就是所求的點,根據(jù)軸對稱的性質(zhì)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CE=PA+PC的最小值.
(3)根據(jù)三角形相似的性質(zhì)求得DP的長,即可求得P點運動的時間.
解答:(1)證明:如圖1,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P=∠CBP,
在△PDA和△PDC中
AB=CB
∠ABP=∠CBP=45°
BP=BP

∴△PDA≌△PDC(SAS),
∴PA=PC.
(2)解:如圖2,連接CE,交BD于點P,P就是所求的點.
∵點A關(guān)于BD的對稱點為點C,
∴PE+PA=CE,
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得CE就是AP+PE的最小值,
∵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
2
cm,E是BC邊的中點,
∴BE=3
2
cm,
∴CE=
(6
2
)2+(3
2
)2
=4
5
(cm),
即PA+PE的最小值為:4
5
cm.
(3)解:如圖2,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CD,
∴∠PDC=∠PBE,∠PCD=∠PEB,
∴△BEP∽△DCP,
BE
DC
=
BP
DP
=
1
2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12
∴DP=8(cm)
∴P點運動時間=8÷2=4s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和軸對稱,三角形相似的性質(zhì)及勾股定理知識的綜合應(yīng)用.根據(jù)已知得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得CE就是AP+PE的最小值是解題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30mm,弦AB=36mm,求點O到AB的距離及∠OAB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上一點,PA⊥x軸,S△PAO=6,則這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在△ACB中,∠ACB=90°,M是AB中點,MD⊥AB交AC于E,交BC的延長線于D,求證:AB2=4ME•M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正方形ABCD,∠EAF=45°,交BC、CD于E、F,交BD于H、G,求證:BG•DH為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甲、乙兩人同時從家乘車去縣城,途中甲因故下車,改騎自行車前往縣城(換車的時間不計).已知甲騎自行車的速度為15千米/小時,乙到達(dá)縣城停留1小時后,以另一速度返回,1小時后與甲相遇.如圖為甲、乙兩人之間的距離y(千米)與行駛時間x(小時)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
(1)a=
 
,b=
 
,c=
 

(2)求出乙返回到與甲相遇過程中,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及乙返回時的行駛速度;
(3)求出相遇時距離家有多遠(yuǎn)及家與縣城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拋擲一枚質(zhì)地均勻的硬幣,落地后正面朝上
B、有一組臨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C、若a>0,則
1
a
>0
D、打開電視,正在播放節(jié)目《最強(qiáng)大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O的半徑為10cm,點P在⊙O上,則OP的長度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比例尺為1:40000的萊州市地圖上,文化東街的長度約為10cm,它的實際長度約為( 。
A、40mB、400m
C、4000mD、400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