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線OM上有一點C,OC=
2
,將一個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與C重合,它的兩條直角邊分別與OA,OB(或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點D,E.精英家教網
(1)當三角板繞點C旋轉到CD與OA垂直時(如圖1),求證:OD+OE=2.
(2)當三角板繞點C旋轉到CD與OA不垂直時:
①在圖2這種情況下,上述結論是否還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線段OD,OE之間又有怎樣的數量關系?請寫出你的猜想,并給予證明.
②在圖3這種情況下,上述結論是否還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線段OD,OE之間又有怎樣的數量關系?請直接寫出你的猜想,并給予證明.
分析:(1)求出∠DOC=∠EOC=45°,求出∠DCO=∠DOC,推出OD=DC,根據OC=
2
求出CD=OD=1,同理OE=CE=1,即可得出答案;
(2)過C作CM⊥OB于M,CN⊥OA于N,由(1)知:ON=CN=OM=CM=1,求出∠NCD=∠ECM,證△CND≌△CME,推出ND=ME,即可得出答案;
(3)過C作CM⊥OB于M,CN⊥OA于N,由(1)知:ON=CN=OM=CM=1,求出∠NCD=∠ECM,證△CND≌△CME,推出ND=ME,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證明:如圖1,∵∠AOB=90°,∠AOB的平分線OM,
∴∠DOC=∠EOC=45°,
∵CD⊥OA,
∴∠CDO=90°,
∴∠DCO=45°,
∴∠DCO=∠DOC,
∴OD=DC,
∵OC=
2

∴CD=OD=1,
同理OE=CE=1,
∴OD+OE=2;
精英家教網

(2)結論還成立,
證明:過C作CM⊥OB于M,CN⊥OA于N,
則∠CND=∠CME=90°,
由(1)知:ON=CN=OM=CM=1,
∵∠CNO=∠CMO=∠AOB=90°,
∴∠MCN=90°,
∵∠DCE=90°,
∴∠NCD=∠ECM=90°-∠DCM,
在△CND和△CME中
∠CND=∠CME
CN=CM
∠NCD=∠MCE

∴△CND≌△CME(ASA),
∴ND=ME,
∴OD+OE=1-MD+1+ME=2,
即結論還成立;

(3)結論不成立,是OE-OD=2,
證明:證明:過C作CM⊥OB于M,CN⊥OA于N,
則∠CND=∠CME=90°,
由(1)知:ON=CN=OM=CM=1,
∵∠CNO=∠CMO=∠AOB=90°,
∴∠MCN=90°,
∵∠DCE=90°,
∴∠NCD=∠ECM=90°-∠DCM,
在△CND和△CME中
∠CND=∠CME
CN=CM
∠NCD=∠MCE

∴△CND≌△CME(ASA),
∴ND=ME,
∴OE-OD=(1+ME)-(ND-1)=2,
即結論不成立,是OE-OD=2.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題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證明過程類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OB的位置如圖所示,已知∠AOB=90°,AO=BO,點A的坐標為(-3精英家教網,1).
(1)求點B的坐標;
(2)求過A,O,B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設點B關于拋物線的對稱軸l的對稱點為B1,求△AB1B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線,將一個直角RPS的直角頂點P在射線OM上移動,精英家教網點P不與點O重合.
(1)如圖,當直角RPS的兩邊分別與射線OA、OB交于點C、D時,請判斷PC與PD的數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如圖,在(1)的條件下,設CD與OP的交點為點G,且PG=
3
2
PD
,求
GD
OD
的值;
(3)若直角RPS的一邊與射線OB交于點D,另一邊與直線OA、直線OB分別交于點C、E,且以P、D、E為頂點的三角形與△OCD相似,請畫出示意圖;當OD=1時,直接寫出OP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20、已知∠AOB=90°,OC為一射線,OM,ON分別平分∠BOC和∠AOC,求∠MON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AOB=90°,∠AOC=6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求∠DOE的度數.
(2)如果原題中∠AOC=60°改為∠AOC是銳角,能否求出∠DOE?若能求出來;若不能,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1)如圖,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B,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數;
(2)如果(1)中∠AOB=α,∠BOC=β(β為銳角),其他條件不變,求∠MON的度數;
(3)從(1)、(2)的結果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