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M( , ),以點M為圓心,OM長為半徑作⊙M.使⊙M與直線OM的另一交點為點B,與x軸,y軸的另一交點分別為點D,A(如圖),連接AM.點P是 上的動點.
(1)寫出∠AMB的度數(shù);
(2)點Q在射線OP上,且OPOQ=20,過點Q作QC垂直于直線OM,垂足為C,直線QC交x軸于點E. ①當動點P與點B重合時,求點E的坐標;
②連接QD,設點Q的縱坐標為t,△QOD的面積為S.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S的取值范圍.

【答案】
(1)解:過點M作MH⊥OD于點H,

∵點M( , ),

∴OH=MH=

∴∠MOD=45°,

∵∠AOD=90°,

∴∠AOM=45°,

∵OM=AM,

∴∠OAM=∠AOM=45°,

∴∠AMO=90°,

∴∠AMB=90°;


(2)解:①∵OH=MH= ,MH⊥OD,

∴OM= =2,OD=2OH=2 ,

∴OB=4,

∵動點P與點B重合時,OPOQ=20,

∴OQ=5,

∵∠OQE=90°,∠POE=45°,

∴OE=5 ,

∴E點坐標為(5 ,0)

②∵OD=2 ,Q的縱坐標為t,

∴S=

如圖2,當動點P與B點重合時,過點Q作QF⊥x軸,垂足為F點,

∵OP=4,OPOQ=20,

∴OQ=5,

∵∠OFC=90°,∠QOD=45°,

∴t=QF=

此時S= ;

如圖3,當動點P與A點重合時,Q點在y軸上,

∴OP=2

∵OPOQ=20,

∴t=OQ=5 ,

此時S= ;

∴S的取值范圍為5≤S≤10.


【解析】(1)首先過點M作MH⊥OD于點H,由點M( , ),可得∠MOH=45°,OH=MH= ,繼而求得∠AOM=45°,又由OM=AM,可得△AO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繼而可求得∠AMB的度數(shù);(2)①由OH=MH= ,MH⊥OD,即可求得OD與OM的值,繼而可得OB的長,又由動點P與點B重合時,OPOQ=20,可求得OQ的長,繼而求得答案;②由OD=2 ,Q的縱坐標為t,即可得S= ,然后分別從當動點P與B點重合時,過點Q作QF⊥x軸,垂足為F點,與當動點P與A點重合時,Q點在y軸上,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OBC中,點A的坐標是(﹣2,1),點C的縱坐標是4,則B、C兩點的坐標分別是(
A.( ,3)、(﹣ ,4)
B.( ,3)、(﹣ ,4)??
C.( , )、(﹣ ,4)
D.( , )、(﹣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三角形紙片ABC中,AD平分∠BAC,將△ABC折疊,使點A與點D重合,展開后折痕分別交AB、AC于點E、F,連接DE、DF.求證:四邊形AEDF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的到來,某校學生參加獻愛心捐款活動,隨機抽取該校部分學生的捐款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相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圖如下:
(1)該樣本的容量是 , 樣本中捐款15元的學生有人;
(2)若該校一共有500名學生,據(jù)此樣本估計該校學生的捐款總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A=OB,點PABO的角平分線的交點,若PNPAx軸于N,延長OPABM,寫出AO,ONPM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數(shù)學活動:探究利用角的對稱性構造全等三角形解決問題

(1)如圖①,OP是∠MON的平分線,請你利用該圖形畫一對以OP所在直線為對稱軸的全等三角形;(寫出簡單做法,不用證明兩三角形全等,不用尺規(guī)作圖亦可)

(2)如圖②,在ABC中,∠ACB=90°,B=60°,AD、CE分別是∠BAC、BCA的平分線,AD、CE相交于點F.請直接填空:AFE= 度,DF EF(>,<=);

(3)如圖③,在ABC中,如果∠ACB≠90°,而(2)中的其他條件不變,請問,你在(2)中所得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地相距20km.甲、乙兩人都由A地去B地,甲騎自行車,平均速度為10km/h;乙乘汽車,平均速度為40km/h,且比甲晚1.5h出發(fā).設甲的騎行時間為x(h)(0≤x≤2)

(1)根據(jù)題意,填寫下表:

時間x(h)

A地的距離

0.5

1.8

_____

甲與A地的距離(km)

5

  

20

乙與A地的距離(km)

0

12

  

(2)設甲,乙兩人與A地的距離為y1(km)和y2(km),寫出y1,y2關于x的函數(shù)解析式;

(3)設甲,乙兩人之間的距離為y,當y=12時,求x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4x+2=0有實數(shù)根.
(1)求k的取值范圍;
(2)若△ABC中,AB=AC=2,AB,BC的長是方程kx2﹣4x+2=0的兩根,求B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ABC繞著點C順時針方向旋轉50°后得到△A′B′C′.若∠A=40°,∠B′=110°,則∠BCA′的度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