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題目】計算下列各題

(1)

(2)

3

4

【答案】110;(2-7;(31;(4-1000.

【解析】

1)先去掉括號,然后按照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方法進行計算即可;(2)先去掉括號,然后按照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方法進行計算即可;(3)先去掉括號,然后將分母相同的加數相結合進行計算即可;(4)認真審題不難發(fā)現:相鄰兩數之差為-1,整個計算式中共有2000個數據,所以可以得到2000÷2=1000個(-1).

解:(1)原式=-1,5+20-8.5

=20-10

=10;

2)原式=-7+10-8-2

=10-17

=-7

3

=

=+ +-

=1+

=1.

(4) 1-2+3-4+5-6+…+1999-2000=-1×1000=-100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菱形ABCD中,∠B= 60°.

1)如圖①.若點E、F分別在邊AB、AD上,且BE=AF,求證:CEF是等邊三角形.

2)小明發(fā)現,當點E、F分別在邊AB、AD上,且∠CEF=60°時,CEF也是等邊三角形,

并通過畫圖驗證了猜想;小麗通過探索,認為應該以CE= EF為突破口,構造兩個全等三角形:小倩受到小麗的啟發(fā),嘗試在BC上截取BM =BE,并連接ME,如圖②,很快就證明了CEF是等邊三角形.請你根據小倩的方法,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經過點A(3,0),B(2,﹣3),并且以x=1為對稱軸.

(1)求此函數的解析式;

(2)作出二次函數的大致圖象;

(3)在對稱軸x=1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PABPA=PB?若存在,求出P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認真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有關問題:

材料:在學習絕對值時,我們已了解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如|5-3|表示5、3在數軸上對應的兩點之間的距離;又如|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數軸上對應的兩點之間的距離。因此,一般地,點A,B在數軸上分別表示有理數a,b,那么A,B之間的距離(也就是線段AB的長度)可表示為|a-b|。

因此我們可以用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按如下方法求的最小值;

即數軸上x1對應的點之間的距離,即數軸上x2對應的點之間的距離,把這兩個距離在同一個數軸上表示出來,然后把距離相加即可得原式的值.

A、B、P三點對應的數分別是1、2、x.

1x2時,即P點在線段AB上,此時;

x2時,即P點在B點右側,此時 PAPBAB2PBAB;

x 1時,即P點在A點左側,此時PAPBAB2PAAB;

綜上可知,當1x2時(P點在線段AB上),取得最小值為1

請你用上面的思考方法結合數軸完成以下問題:

1)滿足x的取值范圍是 。

2)求的最小值為 ,最大值為 。

備用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叫做格點.

△ACB和△DCE的頂點都在格點上,ED的延長線交AB于點F.

(1)求證:△ACB∽△DCE;(2)求證:EF⊥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列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為了響應學校提出的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的倡議,班會課上小李建議每位同學都踐行雙面打印,節(jié)約用紙.他舉了一個實際例子:打印一份資料,如果用A4厚型紙單面打印,總質量為400克,將其全部改成雙面打印,用紙將減少一半;如果用A4薄型紙雙面打印,總質量為160.已知每頁薄型紙比厚型紙輕0.8克,求例子中的A4厚型紙每頁的質量.(墨的質量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中,

(1)先作的平分線交邊于點,再以點為圓心,長為半徑作

(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請你判斷(1)中的位置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3)若,求出(1)中的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數使關于的分式方程的解為正數,且使關于的不等式組的解集為,求符合條件的所有整數的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O為坐標原點,已知直線經過點A-6,0),它與y軸交于點B,By軸正半軸上,且OA=2OB

1)求直線的函數解析式

2)若直線也經過點A-6,0),且與y軸交于點C,如果ΔABC的面積為6,求C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