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B(-3,0),C(3,0),點A(0,m)在y
軸正半軸上,P為線段OA上一動點(不與點A、O重合),BP交AC于點E、CP交AB于點F.
(1)求證:BE=CF;
(2)當m=4,BF=2AF時,求點F的坐標;
(3)以線段BE、CF、BC為邊構成一個新△BCG(點E與F重合于點G),如果存在點P,恰使S△BCG=S△BCA,求m的取值范圍.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坐標與圖形性質,三角形的面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專題:幾何綜合題
分析:(1)根據(jù)點B、C的坐標判斷出y軸是BC的垂直平分線,再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可得AB=AC,PB=PC,根據(jù)等邊對等角可得∠ABC=∠ACB,∠PBC=∠PCB,然后利用“角邊角”證明△BCF和△CBE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可得BE=CF;
(2)連接OF,先求出△AOB的面積,再根據(jù)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的比等于底邊的比求出△BOF和△AOF的面積,再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列式求出點F的橫坐標與縱坐標的長度,從而得解;
(3)設∠BAC=α,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求出BE=BA,根據(jù)等邊對等角可得∠BEA=∠BAE=α,根據(jù)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求出∠ACB,再根據(jù)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求出α<90°,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與它不相鄰的內角可得∠AEB>∠ACB,然后求出α>60°,然后分α=60°和90°時求出m的值即可得解.
解答:(1)證明:∵B(-3,0),C(3,0),
∴OB=OC,
∴y軸是BC的垂直平分線,
又∵點A在y軸正半軸上,點P在線段OA上,
∴AB=AC,PB=PC,
∴∠ABC=∠ACB,∠PBC=∠PCB,
在△BCF和△CBE中,
∠ABC=∠ACB
BC=CB
∠PBC=∠PCB
,
∴△BCF≌△CBE(ASA),
∴BE=CF;

(2)解:如圖,連接OF,
∵m=4,OB=3,
∴S△AOB=
1
2
×3×4=6,
∵BF=2AF,
∴S△BOF=
2
1+2
×6=4,S△AOF=
1
1+2
×6=2,
1
2
yF•3=4,
1
2
(-xF)•4=2,
解得yF=
8
3
,xF=-1,
∴點F的坐標為(-1,
8
3
);

(3)解:設∠BAC=α,
∵S△BCG=S△BCA,△BCG和△BCA都是等腰三角形,BC是公共邊,
∴BE=BA,
∴∠BEA=∠BAE=α,
∴∠ACB=90°-∠OAC=90°-
1
2
α,
在△ABE中,∠BEA+∠BAE=2α<180°,
∴α<90°,
在△BEC中,∠AEB>∠ACB,
∴α>90°-
1
2
α,
解得α>60°,
故60°<α<90°,
當α=60°時,△ABC是等邊三角形,
∵OC=3,
∴m=AO=
3
OC=3
3
,
當α=90°時,△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AO=OC=3,
∴m的取值范圍是3<m<3
3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三角形的面積,坐標與圖形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2)從三角形的面積考慮求出點F的橫坐標與縱坐標是解題的關鍵,(3)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求出BE=BA并求出∠BAC的范圍是解題的關鍵,也是本題的難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Rt△ABC中,∠BAC=90°,AB=AC=1,以AC為一邊,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求線段B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個根,則代數(shù)式2m2-2m的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將△ABC繞點C順時針旋轉90°后得到△A′B′C′,則A點的對應點A′的坐標是( 。
A、(3,0)
B、(2,2)
C、(-3,-2)
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2013+
(-2)2
-
3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正在釣魚島執(zhí)行保島任務的我海監(jiān)船接到情報,釣魚島附近有日本船只A進入我國海域.我海監(jiān)船B立即出發(fā)驅趕(如圖),圖中l(wèi)1,l2分別表示兩船相對于我海監(jiān)船出發(fā)地的距離s(海里)與追趕時間t(分)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我海監(jiān)船接到情報時距日本船只A多少海里?
(2)B比A的速度快多少?
(3)照此速度,B出發(fā)后多少分鐘可追上日本船只A,此時距出發(fā)地多少海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兩地相距50米,小明從A地出發(fā)去B地,以每分鐘2米的速度行進,第一次他前進1米,第二次他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進3米,第四次又向后退4米…,按此規(guī)律行進,如果A地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為-16.
(1)求出B地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
(2)若B地在原點的右側,經(jīng)過第七次行進后小明到達點P,第八次行進后到達點Q,點P、點Q到A地的距離相等嗎?說明理由?
(3)若B地在原點的右側,那么經(jīng)過n次(n為正整數(shù))行進后,小明到達的點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應如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ABCD的三個頂點坐標為A(1,0),B(0,2),C(-4,2),則另外一個頂點D的坐標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下面的正方形網(wǎng)格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
(1)在圖1中有一個格點三角形ABC,請在圖1中畫出△ABC關于點O成中心對稱的△A1B1C1;
(2)在圖2中畫一個等腰△DEF,使它的腰長為
5
,且它的頂點都在格點上.這樣的三角形總共可畫出
 
種不同的形狀(彼此之間不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