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AB=24 cm, BC=8 cm,點P從點A開始沿折線A-B-C-D4 cm/s的速度移動,點Q從點C開始沿CD邊以2 cm/s的速度移動,如果點P,Q分別從點AC同時出發(fā),當(dāng)其中一點到達(dá)點D時,另一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s.當(dāng)t為何值時,四邊形QPBC為矩形?

【答案】4.

【解析】試題分析:求出CQ=2t,AP=4t,BP=24-4t,由已知推出∠B=∠C=90°,CD∥AB,推出CQ=BP時,四邊形QPBC是矩形,得出方程2t=24-4t,求出即可.

試題解析:根據(jù)題意得:CQ=2t,AP=4t,

BP=24-4t,

∵四邊形ABCD是矩形,

∴∠B=∠C=90°,CD∥AB,

∴只有CQ=BP時,四邊形QPBC是矩形,

2t=24-4t,

解得:t=4,

答:當(dāng)t=4s時,四邊形QPBC是矩形.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所示,直線,另一直線交,交,且,點為直線上一動點,點為直線上一動點,且

如圖,當(dāng)點在點右邊且點在點左邊時,的平分線交的平分線于點,求的度數(shù);

如圖,當(dāng)點在點右邊且點在點右邊時,的平分線交的平分線于點,求的度數(shù);

當(dāng)點在點左邊且點在點左邊時,的平分線交的平分線所在直線交于點,請直接寫出的度數(shù),不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OAB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過點A的直線與z軸交于點E.

(1)求點E的坐標(biāo);

(2)求證OA⊥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個Rt△DEF直角邊DE落在AB上,過A點作射線AC與斜邊EF平行,已知AB=12,DE=4,DF=3,點P從A點出發(fā),沿射線AC方向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運動,Q為AP中點,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t>0)
(1)若點D與點B重合,當(dāng)t=5時,連接QE,PF,此時△AQE為三角形、四邊形QEFP為形;
(2)如圖②,若在點P運動時,Rt△DEF同時沿著BA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運動,當(dāng)D點到A點時,兩個運動都停止. ①如圖①,若M為EF中點,當(dāng)D、M、Q三點在同一直線上時,求t的值;
②在運動過程中,以點Q為圓心的圓與Rt△DEF兩個直角邊所在直線都相切時,求運動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某數(shù)學(xué)興趣小組為了測量河對岸l1的兩棵古樹A、B之間的距離,他們在河這邊沿著與AB平行的直線l2上取C、D兩點,測得∠ACB=15°,∠ACD=45°,若l1、l2之間的距離為50m,則古樹A、B之間的距離為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綜合題。
(1)計算:(π﹣ 0+ +(﹣1)2013 tan60°;
(2)先化簡,再求值:(a+3)2+a(4﹣a),其中a為(1)中計算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BAC和∠DAE都是70°30′的角.

(1)如果∠DAC=27°30′,那么∠BAE等于多少度?(寫出過程)

(2)請寫出圖中相等的角;

(3)若∠DAC變大,則∠BAD如何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點B(1,3),C(1,0),直線y=x+k經(jīng)過點B,且與x軸交于點A,將△ABC沿直線AB折疊得到△ABD.

(1)填空:A點坐標(biāo)為(),D點坐標(biāo)為( , );
(2)若拋物線y= x2+bx+c經(jīng)過C,D兩點,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3)將(2)中的拋物線沿y軸向上平移,設(shè)平移后所得拋物線與y軸交點為E,點M是平移后的拋物線與直線AB的公共點,在拋物線平移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直線EM∥x軸.若存在,此時拋物線向上平移了幾個單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提示:拋物線y=ax2+bx+c(a≠0)的對稱軸是x=﹣ ,頂點坐標(biāo)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點的初始位置位于數(shù)軸上表示1的點,現(xiàn)對A點做如下移動:第1次向左移動3個單位長度至B點,第2次從B點向右移動6個單位長度至C點,第3次從C點向左移動9個單位長度至D點,第4次從D點向右移動12個單位長度至E點,,依此類推.這樣第_____次移動到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為20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