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肺部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結(jié)構示意圖,請結(jié)合圖示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中1和2分別是毛細血管和支氣管分支末端
B. 圖中3是肺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C. 圖中4處氧氣進入肺泡,使血管內(nèi)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D. 圖中4處的兩種管壁均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有利于氣體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所示,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小朋友被大人牽著手“蕩秋千”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小朋友突然就從興高采烈轉(zhuǎn)成哭鬧不安,大多只能保持著屈肘的姿勢,手肘不敢亂動,經(jīng)過檢查出現(xiàn)肘關節(jié)橈骨脫臼現(xiàn)象,如圖2所示。
請回答問題:
(1)小朋友保持屈肘姿勢時,肱二頭肌處于__________狀態(tài)。
(2)人體的骨連結(jié)分三種形式,肘關節(jié)屬于__________連結(jié)。據(jù)圖2可知,橈骨脫臼時,[___]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里滑脫出來。這種情況多見于2~4歲的小朋友,大于5歲就很少見了,原因之一是2~4歲年齡段小朋友__________比較松弛,固定橈骨的能力較弱。
(3)為預防小朋友肘關節(jié)橈骨脫臼,請你提出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民俗中的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說法。制作糖瓜的傳統(tǒng)工藝是將小麥籽粒浸水萌發(fā),萌發(fā)的麥芽磨碎與蒸熟并晾涼的糯米混合,一段時間后形成含有大量麥芽糖的糖汁,熬煮并制成糖瓜。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種子萌發(fā)需要水分
B. 糯米中含有大量淀粉
C. 萌發(fā)的麥芽中含有淀粉酶
D. 麥芽是由胚乳發(fā)育而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分類順序已被打亂,請按如圖回答有關問題:
(1)請按照從大到小的分類等級重新排序(用字母表示)________.
(2)圖C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
(3)你認為哪幅圖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________.
(4)全部屬于脊椎動物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春天來了,楊柳吐絮,百花爭艷,讓人眼花繚亂。但如果我們把這些植物進行科學分類,就可以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以及相似程度。如圖為植物分類系統(tǒng)圖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被子植物進行分類時,往往把種子、________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jù)。
(2)圖表的分類等級中,包含生物種類最多的是________,多種多樣的生物體現(xiàn)了生物種類多樣性,而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實質(zhì)是________。
(3)圖表的植物中,________與玫瑰的親緣關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它們共有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_。
(4)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在于可以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和________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葉片結(jié)構示意圖,下列對相關結(jié)構和功能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①⑤為上皮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B. ②④為營養(yǎng)組織,能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
C. ③為輸導組織,起運輸養(yǎng)料的作用
D. ⑥為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把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體),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用黑紙片將B處的上下兩面遮蓋,移入光下幾小時,再經(jīng)酒精隔水加熱后加碘液出現(xiàn)的變化。分析回答:
(1)實驗前將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葉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熱后,發(fā)現(xiàn)綠色部分變成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
(3)加碘液后,發(fā)現(xiàn)A、B兩處均不變藍,其原因分別是: A處______________。 B處_________。
(4)本實驗有兩組對照實驗: 其中的一組是_________,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組是是____________,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