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三幅漫畫寓意的是人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病原體的防御功能,請分析圖片并回答下列問題。

    (1)環(huán)境中眾多的病原體不易傷害我們,首先是因為我們的皮膚具有保護功能,抵擋病原體的侵入,如圖_____所示,這屬于第_____道防線。

    (2)若我們的皮膚不慎劃傷,在傷口上涂抹適量唾液可暫時起到殺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可以破壞病菌的_____。其殺菌機理可用圖_____來形象說明,這屬于人體的第_____道防線。

    (3)分布在血液和各種組織(如淋巴結、脾臟、肝臟)中的_____,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消滅,如圖_____所示,這屬于人體的第_____道防線。

    (4)以上三幅圖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體生來就有的,叫做_____性免疫。

    (5)為預防某些傳染。ㄈ缂仔虷INI流感),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接種的疫苗起到了_____的作用,能刺激人體的_____細胞產(chǎn)生_____,這屬于_____性免疫,是人體的第_____道防線。

    (6)為了預防肺結核,政府規(guī)定免費為剛出生的嬰兒接種_____疫苗,同時還為學生提供抗結核藥物,這些措施都屬于預防傳染病流行中的_____措施。

    【答案】 溶菌酶 細胞壁 吞噬細胞 非特異(先天) 抗原 淋巴細胞 抗體 特異 卡介苗 保護易感人群

    【解析】

    1)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指的是皮膚和黏膜,皮膚能抵擋病原體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體液中的殺菌物質(zhì)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

    2)非特異性免疫是人人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異性免疫是人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3)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1)圖一表示人體皮膚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能抵擋病原體的侵入,這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2)圖二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溶解死亡,這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若我們的皮膚不慎劃傷,在傷口上涂抹適量唾液可暫時起到殺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壁。

    3)圖三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細胞對侵入人體的病原體的殺滅作用,這屬于第二道防線。

    4)非特異性免疫是人人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異性免疫是人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圖一、二、三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異性免疫。

    5)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jīng)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會使人得病,但能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于抗原;能刺激人體產(chǎn)生抗體,這屬于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特異性免疫。

    6)為了預防肺結核,政府規(guī)定免費為剛出生的嬰兒接種卡介苗,同時還為學生提供抗結核藥物,這些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嫁接成功的關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眼球的折光系統(tǒng)包括(

    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狀體④玻璃體⑤瞳孔⑥視網(wǎng)膜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為人體消化系統(tǒng)部分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二為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一中能夠分泌膽汁的結構是[]_____,其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中,最后入小腸。

    (2)圖二中能夠體現(xiàn)出營養(yǎng)物質(zhì)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Z曲線所代表的物質(zhì)最終被消化為_____

    (3)圖二中的C部位在圖一中對應的器官是[]_____,在該器官開始消化的物質(zhì)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生活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我們細細咀嚼饅頭時,會感覺到有甜味。李陽同學猜測: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下,是唾液使淀粉變甜的。為了驗證這一猜測,他做了如下實驗:

    I:取適量新鮮饅頭,切成碎屑并做成漿糊;將口漱凈,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燒杯中備用。

    II:取一只潔凈的試管,進行如下實驗操作;

    (1)李陽同學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做成漿糊,這是為了模擬_____。

    (2)實驗過程D中,加碘液后試管中的物質(zhì)未變藍色,原因是_____。

    (3)李陽同學的實驗目的是觀察_____的消化作用。

    (4)劉明同學認為李陽的實驗設計不完善,應該改進:再取一支試管,編號為2號試管,進行相似的操作,其中,過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_____,其余步驟不變。在過程D中,加碘液后2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顏色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分析解答下列問題:

    (1)若試管①和試管②進行對照,則該生物小組探究的問題是___。

    (2)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頭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①、③號試管進行實驗,那么圖中“?”處的處理方法是___。

    (3)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有作用,應選用___兩支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4)3支試管都要放在37℃的溫水中5~10分鐘,目的是___。

    (5)實驗結果是___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___。

    (6)如果將加熱3支試管的水換為5℃,再滴加碘液檢驗,①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雞卵結構時,若該卵已受精,則其結構特點為 ( )
    A.胚盤色淺而小
    B.胚盤色濃而略大
    C.胎盤色淺而小
    D.胎盤色濃而略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所示的血管為 。經(jīng)過物質(zhì)交換后,從該血管流出的血液變?yōu)?/span> 血。

    (2)紅細胞具有 的功能,是因為紅細胞內(nèi)含有 ,它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3)該血管適于進行物質(zhì)交換,其原因有壁很薄,只有 層扁平的 細胞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