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 a、b、c 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t2℃時,100gb 的飽和溶液中含有 b 物質 25g
B.a 中含有少量 b 時,可采用冷卻 a 的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 a
C.分別將 t1℃時 a、c 的飽和溶液升溫到 t2℃,均變?yōu)椴伙柡?/span>
D.t3℃時,分別將 a、b 飽和溶液降溫至 t2℃,析出的固體質量關系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向一密閉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 4 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 的數(shù)值是 4
B.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C.參加反應的乙和丙的質量比為 3:5
D.丁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蔗糖(C12H22O11)是一種常用的食品甜味劑。下列關于蔗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 蔗糖中含有45個原子
C. 蔗糖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高
D. 蔗糖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4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升高,會導致溫室效應,如圖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工原料乙烯(化學式為C2H4)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分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
B. 參加反應的H2和CO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4:1
C. 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 該反應實現(xiàn)了無機物與有機物的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有關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A中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顯_____色,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_____(填粒子符號);B中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顯_____色,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_____(填粒子符號)。
(2)將50g8%的A中的溶液與50g7.3%的B中的溶液混合,得到C中的溶液,其中主要含有的離子是(填離子符號)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如圖所示轉化關系。
(1)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劑,其主要成分屬于_____(填序號)。
①酸 ②堿 ③鹽 ④氧化物
(2)寫出熟石灰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一種用途:_____。
(3)寫出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的化學程式_____。
(4)寫出從生石灰得到熟石灰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如果要制得較純凈的氧氣應該選擇裝置_____收集。
(2)實驗室選用G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該從_____端進入,其驗滿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南海南海海底發(fā)現(xiàn)巨大的“可燃冰”資源帶,天然氣的總地質資源量約為16萬億立方米,占中國油氣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蘊藏于153.7萬平方公里的深海區(qū)域。
(1)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在海底的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結晶水合物,它的外觀像冰,1體積可燃冰可儲藏100-200體積的天然氣。天然氣燃燒時發(fā)出_____色火焰,將化學能轉化為_____能,請寫出天然氣完全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在可燃冰晶體中,平均每46個水分子構成8個籠,每個籠中容納一個甲烷分子或一個游離的水分子,若每8個籠中有6個容納了甲烷分子,另外2個被2個游離的水分子所填充,則可燃冰的平均組成可以表示為(______)
A CH4·2H2O B CH4·6H2O C CH4·8H2O D CH4·10H2O
(3)可燃冰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清潔能源”。你認為可燃冰優(yōu)點有_____,也有人認為可燃冰的開發(fā)利用是一柄雙刃劍,需要慎重對待,其理由是_____。
(4)南?扇急鶐У陌l(fā)現(xiàn)為我國在使用高效的新能源領域開辟了十分廣闊的開拓前景。你認為能開發(fā)利用的新能源還有(至少填寫二種)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