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2012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干燥的紅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該紅色粉末可能由Cu、Fe2O3兩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
[提出猜想]紅色粉末可能是:
①Cu
②Fe2O3
③Cu和Fe2O3
[查閱資料]
(1)白色無水CuSO4遇水變藍
(2)Cu在FeCl3溶液中發(fā)生反應:2FeCl3+Cu2FeCl2+CuCl2
[實驗探究]
[甲組同學]
定性檢測該紅色粉末的物質(zhì)組成
(1)小云取少量紅色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振蕩后觀察,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得有色溶液.則猜想________一定不成立,其中一定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小偉向小云得到的有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潔凈的鐵絲,反應充分后,觀察到________
現(xiàn)象,得出猜想③成立.
[乙組同學]:
定量測定該紅色粉末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實驗步驟:小晨稱取該紅色粉末5.0 g裝入硬質(zhì)玻璃管中,按下圖進行實驗.開始時緩緩通入CO氣體,過一段時間后再高溫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xù)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反應前后稱量相關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CO2忽略不計),其數(shù)據(jù)如下表:
[交流討論]
(1)在裝置A中先通CO氣體的目的是________.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根據(jù)上述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紅色粉末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3)從環(huán)保角度看上述裝置有嚴重不足之處.你認為應該如何改進?________.
[拓展延伸]對實驗后B裝置洗氣瓶內(nèi)溶液中是否有NaOH剩余做進一步探究
實驗步驟:小淵同學取該洗氣瓶內(nèi)溶液50克,逐滴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至無氣泡冒出為止,共用去稀鹽酸60克,所得溶液質(zhì)量為107.8克.試計算:
(1)該洗氣瓶內(nèi)溶液中碳酸鈉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2)50克該洗氣瓶內(nèi)溶液中剩余的氫氧化鈉質(zhì)量為__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泰州市2012屆九年級適應性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在師生聯(lián)誼晚會上,化學老師表演了“吹氣生火”的魔術.用棉花將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包裹其中,將一根長玻璃管插入棉花團中吹氣,稍后棉花團劇烈燃燒起來.同學們?yōu)榱私议_這個魔術的秘密,進行了如下探究.
[相關信息]
①淡黃色固體成分是過氧化鈉(Na2O2).
②吹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有氮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③過氧化鈉與氮氣不反應.
[分析討論]根據(jù)棉花團劇烈燃燒的現(xiàn)象分析,反應中除了生成氧氣外,還說明過氧化鈉發(fā)生的反應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提出猜想]同學們發(fā)現(xiàn)殘留固體呈白色,對該固體成分進行猜想:
猜想Ⅰ:固體成分是Na2CO3,CO2參加反應.
猜想Ⅱ:固體成分是NaOH,H2O參加反應.
猜想Ⅲ:固體成分是________,CO2和H2O均參加反應.
[實驗探究]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用足量且潮濕的CO2氣體通入過氧化鈉粉末中,充分反應后,取白色固體于試管中配成溶液,設計實驗對猜想進行驗證.
驗證Ⅰ: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chǎn)生.有同學認為固體成分僅含有Na2CO3.
驗證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pH大于7,有同學認為固體是NaOH.請問此結(jié)論是否正確?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原因是:________.
驗證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產(chǎn)生,寫出反應方程式________;然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________溶液,看到溶液呈紅色,驗證了猜想Ⅲ是正確的.
[實驗反思]由驗證Ⅲ的結(jié)果可知,驗證Ⅰ的結(jié)論錯誤,因為它不能排除________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據(jù)探究所獲得的知識,有同學認為可以用過氧化鈉做“滴水生火”的魔術,從燃燒的要素考慮,你認為要使魔術成功必須控制________的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2011-2012學年九年級化學第一次調(diào)研卷 題型:059
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實驗.
(1)我們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時候,做過如下圖裝置的實驗.向盛有0.5 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 mL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并將導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進行上述實驗,觀察現(xiàn)象.
通過比較試管甲中的兩次反應,填寫下表:
寫出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以前實驗室制備純堿(Na2CO3)的主要步驟為:將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加熱,控制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zhì)、抽干,轉(zhuǎn)入蒸發(fā)皿中灼燒得Na2CO3固體.
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表(g/100 g水)
①靜置后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________;
②過濾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適當試劑并作進一步處理,使________(填化學式)循環(huán)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體.
(3)分別取碳酸氫鈉4.2 g和碳酸鈉5.3 g放入相同大小的錐形瓶中,分別在密閉條件下加入相同質(zhì)量、相同濃度的鹽酸(足量).在相同的條件下,測量出生成氣體的體積,得到時間-體積關系曲線圖應為________.
A.
B.
C.
D.
通過分析和計算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2011-2012學年九年級化學第一次調(diào)研卷 題型:059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Ⅰ.甲同學取一定質(zhì)量的赤鐵礦粉與過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圖所示裝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驟測定(假設雜質(zhì)始終不發(fā)生變化).
①實驗中持續(xù)通入干燥的氮氣.加熱前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其作用是________
②反應結(jié)束后,甲同學熄滅了噴燈的火焰后,馬上停止通入N2,他的操作對嗎?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
③如果氫氧化鈉溶液是足量的,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的增重測定出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準確”),原因是________,若有誤差,則減小誤差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
Ⅱ.乙同學取礦石樣品10 g,加入足量稀鹽酸,完全反應后,共用去稀鹽酸112.5 g,過濾得到濾渣2.5 g(假設雜質(zhì)既不溶于水也不與酸發(fā)生反應).請你和乙同學-起計算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和反應后溶液中氯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過程中保留二位小數(shù),最后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沐川縣2012屆九年級二調(diào)化學試題 題型:059
在一節(jié)化學課上,一個精彩的實驗探究正在進行:張老師向一支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再逐漸滴加稀鹽酸,振蕩,使其充分混合.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混合在一起后,我們并沒有觀察到明顯變化,它們到底發(fā)生反應沒有呢?
[猜想交流]①二者沒發(fā)生反應;②二者反應了.
[設計方案]方案一:借助酚酞、石蕊的變色來驗證
方案二:通過測溶液的pH值來驗證
方案三:利用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來驗證
[實驗探究]
方案一:甲組同學按下圖所示的方法,先向試管中加入約2 mL NaOH溶液,再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然后慢慢滴入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看到________,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請指出下圖操作中的錯誤:________.
乙組同學向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溶液顯紅色.該組實驗能否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說明理由.________.
方案二:丙組同學先測出氫氧化鈉溶液的pH值,然后在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不斷測出混合溶液的的pH值,發(fā)現(xiàn)混合溶液的pH值在不斷________,體現(xiàn)出堿性由強到弱,變成中性,直至顯酸性的過程.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若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觀察到有少量氣泡出現(xiàn),則產(chǎn)生氣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方案三:丁組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下圖裝置完成了實驗驗證.則U形管中液面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
你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沐川縣2012屆九年級二調(diào)化學試題 題型:059
實驗室中用CO還原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得到鐵,設計的實驗裝置如下:
(1)本實驗的主要步驟為________(填序號).
①給赤鐵礦加熱
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③熄滅酒精噴燈
④通入一氧化碳
(2)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在A裝置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3)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
(4)為防止C處出來的氣體污染空氣,要進行尾氣處理.除了上圖中用到的燃燒法外,你還想到其它什么方法?(舉一例即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平原縣2012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小麗同學在剛買來的袋裝薯片中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小袋,上面標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樣,撕開小袋,發(fā)現(xiàn)里面的固體粉末有少許是棕紅色,大多數(shù)是灰白色的.經(jīng)過分析,她認為棕紅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應該含有CaCO3和Fe,為驗證自己的判斷,小麗同學打算進行實驗探究,請你一同參與.
[實驗目的]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實驗設計]裝置如下圖所示:
[實驗預測與分析]
①若要證實樣品中含有CaCO3,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若要證實樣品中含有Fe,D中應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E中白色硫酸銅粉末變藍,此時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③看了小麗同學的分析結(jié)論,有同學認為小袋內(nèi)灰白色粉末中還應該有別的物質(zhì),請你寫出其中一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寧津縣2012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小華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還可能呈________性.
[實驗驗證]
[分析與思考]
(1)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________(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huán)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入蒸發(fā)皿中加熱,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呈酸性、還是中性,在不選用酸堿指示劑的情況下,請你用化學方法提出兩種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可從不同的物質(zhì)類別中選,如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等):
方案一: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寧津縣2012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9
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C或________.
(2)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該裝置還可用于制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用該裝置制氧氣比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是________.
(3)小敏同學利用下圖來檢查裝置B的氣密性,先向錐形瓶中加水浸沒長頸漏斗末端,________,若錐形瓶中長頸漏斗下端有氣泡冒出,則氣密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上海市寶山區(qū)、嘉定區(qū)2012年中考二模期中科化學試題 題型:059
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進行了“酸的性質(zhì)”實驗,使用過的試劑有:a鐵、b氧化鐵、c鹽酸、d氫氧化鈉和e碳酸鈣,實驗結(jié)束后將廢物全部倒入廢液缸中.
①測定廢液的pH=1,說明廢液呈________性.若將廢液直接倒入用大理石制成的水斗中會造成危害,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
②上述提供的5種試劑在廢液中不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填編號).
③廢液中的溶質(zhì)最多可能有________種.
④該興趣小組用含0.02摩爾HCl的鹽酸恰好中和20克的氫氧化鈉溶液.
Ⅰ.計算2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
________________
Ⅱ.計算2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