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環(huán)境已成為人們?nèi)找骊P(guān)注的問題。
(1)人類目前主要依賴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
(2)煤燃燒排放出的__ 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3)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與較粗的可吸入顆粒物相比,PM2.5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影響更大,以下途徑中,產(chǎn)生PM2.5的相對較多的是__ __(填字母編號)。
a.汽車尾氣 b.道路塵土 c.煤炭不完全燃燒排放出炭粒
(4)為減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將煤氣化的措施,此過程可看作是碳和水反應生成分子個數(shù)比為1∶1的可燃性氣體。請將其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銅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
(1)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zhì)量比(即銅的質(zhì)量∶氧氣的質(zhì)量∶氧化銅的質(zhì)量)=________。
(2)如果64 g銅與氧氣充分反應,需要氧氣的質(zhì)量為________,生成的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________。
(3)如果要得到40 g氧化銅,則需要銅的質(zhì)量為________,氧氣的質(zhì)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十二五”規(guī)劃對“低碳經(jīng)濟”給予政策支持,實現(xiàn)“低碳經(jīng)濟”的一種策略是節(jié)能。下列制備氫氣的方法最節(jié)能的是( )
A.Zn+H2SO4(稀)===ZnSO4+H2↑ B.焦炭與水蒸氣反應:C+H2O(氣)H2+CO
C.太陽光分解水:2H2O2H2↑+O2↑ D.電解水:2H2O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綠色化學”能實現(xiàn)零排放(即反應物中的原子利用率達到100%)。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機化工原料。根據(jù)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機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離不開化學.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過多的人適宜多食用哪一種( 。
物質(zhì) | 番茄 | 葡萄 | 牛奶 | 玉米粥 |
pH | 4.0~4.4 | 3.5~4.5 | 6.3~6.6 | 6.8~8.0 |
| A. | 番茄 | B. | 葡萄 | C. | 牛奶 | D. | 玉米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對照表中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食物 | 葡萄汁 | 蘋果汁 | 牛奶 | 雞蛋清 |
pH | 3.5~4.5 | 2.9~3.3 | 6.3~6.6 | 7.6~8.0 |
| A. | 雞蛋清和牛奶顯堿性 |
| B. | 蘋果汁和葡萄汁顯酸性 |
| C. | 蘋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強 |
| D. | 胃酸過多的人應少飲蘋果汁和葡萄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樣是清潔劑,爐具清潔劑有強堿性,而廁所清潔劑則有強酸性,用這兩種清潔劑進行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一定有誤的是( )
| A. | 測得爐具清潔劑pH=13 |
| B. | 測得廁所清潔劑pH=8 |
| C. | 爐具清潔劑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
| D. | 廁所清潔劑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根據(jù)材料與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中標號為①的儀器名稱是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可選用圖中的 (填字母)裝置.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會用到一團棉花,這團棉花的作用是 ,生產(chǎn)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
【閱讀資料】過氧化鈉(化學式為Na2O2)是一種淺黃色固體粉末,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可生成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潛艇利用該反應原理供氧.
(3)劉豐同學想驗證潛艇供氧原理,請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
(4)用如圖2裝置制取的氧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氣體,應該在H與I之間添加 (“甲”或“乙”)裝置進行氣體凈化;該實驗中,裝置H的玻璃管里固體顏色會由淺黃變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