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能通過一步反應(yīng)實現(xiàn)的是( )
A.Cu→CuO→Cu(OH)2 B.K2SO4→KNO3→KCl
C.C2H5OH→CO2→NaOH D.SO2→H2O→H2CO3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X、Y、Z、W四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yīng)狀況的示意圖,據(jù)此判斷四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弱的是( )
A.X B.Y C.Z D.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xué)梳理并歸納了以下知識點:①可以采用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達(dá)到滅火的目的;;②在化學(xué)反應(yīng)中只有燃燒才能放出熱量;③淀粉、蛋白質(zhì)、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都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④硬水容易產(chǎn)生水垢,用肥皂水可以鑒別硬水和軟水;⑤洗滌劑能去除油污是因為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⑥保護(hù)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是防止金屬腐蝕,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合理有效地開采礦物,以及尋找金屬的代用品等。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某金屬加工生產(chǎn)過程中的廢液含有硝酸銀、硝酸銅和硝酸鋁,為回收利用資源和防止污染,該廠向廢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則對濾渣濾液成分分析正確的個數(shù)有( )
①過濾得到的固體可能有Ag、Cu、Al
②濾液的質(zhì)量可能比廢液質(zhì)量小
③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鐵和硝酸鋁
④向濾渣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溶液中一定沒有硝酸銀和硝酸銅
⑤向濾液中滴加鹽酸,可能有沉淀產(chǎn)生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生產(chǎn)、環(huán)保、資源問題敘述錯誤的是( )
A. 塑料的使用對人類來說有利也有弊
B. 長期使用硫酸銨會使土壤呈酸性,應(yīng)將硫酸銨與熟石灰混合使用
C .煤氣的主要成分是氫氣、甲烷和一氧化碳
D. 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必須綜合利用以提高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BaCl2、FeCl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F(xiàn)做如下試驗: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無色透明溶液;②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請問:
(1)由實驗①②可知,原粉末中沒有_____ ____。(填化學(xué)式)
(2)為進(jìn)一步探究原粉末中的成分,按下圖試驗:
加過量稀HNO3的目的_______ ___;
加過量A的目的_______ ___;試劑B為________________;
粉末成分________________;無色溶液2中含有的成分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利用下列儀器制取相關(guān)氣體,不能實現(xiàn)的是( )
A.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
B.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
C.用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制取氧氣
D.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兩種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需區(qū)分 | ||||
的物質(zhì) | 錦綸和 | |||
羊毛 | 黃銅和 | |||
焊錫 | 人體吸入的 | |||
空氣和呼出 | ||||
的氣體 | 廁所清潔劑 | |||
(含HCl)和爐具 | ||||
清潔劑(含NaOH) | ||||
方法一 | 觀察 | |||
顏色 | 加入硫酸 | |||
鎂溶液 | 加入澄清 | |||
的石灰水 | 加入酚 | |||
酞溶液 | ||||
方法二 | 點燃,觀 | |||
察灰燼 | 比較 | |||
硬度 | 觀察顏色 | 加入小蘇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原子、分子、離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微粒 B.原子、分子、離子總在不斷運動
C.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原子、離子間沒有 D.分子、原子顯電中性,離子帶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