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按要求從氧氣、硫酸鋇、碳酸、氨氣、氫氧化鎂、氧化鈣中選擇合適的物質(zhì),將其化學式填寫在下列橫線上.
(1)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
(2)一種難溶于水的堿Mg(OH)2
(3)一種能供給呼吸的單質(zhì)O2
(4)一種易分解的酸H2CO3

分析 首先根據(jù)題意確定物質(zhì)的化學名稱,然后根據(jù)書寫化學式的方法和步驟寫出物質(zhì)的化學式即可.

解答 解:(1)氨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化學式為:NH3
(2)氫氧化鎂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堿,其化學式為:Mg(OH)2
(3)氧氣是一種能供給呼吸的單質(zhì),其化學式為:O2
(4)碳酸不穩(wěn)定,是一種易分解的酸,其化學式為:H2CO3
故答案為:(1)NH3;(2)Mg(OH)2;(3)O2;(4)H2CO3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常見物質(zhì)的性質(zhì)、用途、組成及化學式的書寫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guān)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分析推理是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以下推理成立的是( 。
A.分子可以構(gòu)成物質(zhì),所以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構(gòu)成
B.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是離子,所以離子都是帶電荷的粒子
C.酸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所以使石蕊溶液變紅色的一定是酸
D.因為CO、CO2中氧元素都顯-2價,所以H2O、H2O2中氧元素也都顯-2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同學為了測定一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取該溶液20g,加入二氧化錳0.5g,完全反應(yīng)后,稱得燒杯內(nèi)剩余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19.7g.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是0.8g;
(2)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3)利用上述溶液配制10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消毒液,需加水64.7g(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qū)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其模擬流程如下:

(1)反應(yīng)①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反應(yīng)②的基本反應(yīng)類型為分解反應(yīng).
(2)工業(yè)上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制取氮氣,屬于物理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實驗室進行此操作時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漏斗.
(4)寫出NH4Cl的一種用途用作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如果不加入催化劑,過氧化氫就不會分解
B.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都在不斷運動
C.增大氧氣的濃度能促進可燃物的燃燒
D.任何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車已走進千家萬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汽車軸承和骨架是由合金制成,輪胎是由合成橡膠制成
B.汽車改用壓縮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做燃料,可以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C.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節(jié)能減碳”的環(huán)保理念
D.在加油站附近能聞到汽油的氣味,是因為分子間存在一定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有A、B、C、D四種元素,其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

(1)D元素的名稱為硫,D元素與圖中B(填寫字母序號)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D元素的離子符號為S2-
(2)A、B、C三種元素能形成一種化合物,其水溶液的pH>7(填>、<、=)
(3)A、B兩種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為(寫化學式)H2O2,其中B元素化合價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學校常用福爾馬林(40%甲醛溶液)來浸制標本,已知甲醛的化學式是CH2O,關(guān)于甲醛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一種有機物B.由碳、氫、氧元素組成
C.碳、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1:2:1D.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物質(zhì)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氧化鎂  MgO2B.氧化鋁  AL2O3C.碳酸鈉   NaCO3D.二氧化硫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