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已知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A為人體胃液中的酸,農業(yè)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與C反應常用于工業(yè)上制燒堿,D含量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它們相互反應及轉化關系如右圖。(“—”表示相互之間能發(fā)生反應,“→”物質之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3)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____

(4)B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們中學生是傳播“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請你提出一條“低碳”生活的具體做法:______。

【答案】 除鐵銹、工業(yè)原料或制藥等(合理答案均可) CO2; 熟石灰或消石灰 Na2CO3+Ca(OH)2=CaCO3↓+2NaOH 復分解反應 CO2+Ca(OH)2=CaCO3↓+H2O 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等(寫一個合理答案均給分)

【解析】

A為人體胃液中的酸,農業(yè)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是稀鹽酸,B是熟石灰;B與C反應常用于工業(yè)上制燒堿,故C是碳酸鈉,,D含量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且稀鹽酸可以生成D,故D是二氧化碳;

(1)A物質是稀鹽酸,可用于除銹;

(2)由上可知,D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B是氫氧化鈣,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該反應是化合物之間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故是復分解反應;

(4)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5)低碳是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等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A、B、C、D四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液體,它們分別是稀鹽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為了鑒別它們,各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表示無明顯現(xiàn)象),分析下表,推斷出A、B、C、D分別是什么物質,回答問題。

A

B

C

D

A

\

B

\

C

\

D

\

(1)B的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填符號)A和B能發(fā)生反應的原因是_________。

(2)寫出D的一種用途_________。D與C反應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用一種方法來鑒別D和C可以發(fā)生反應________

(3)寫出D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2月18日,南通地鐵正式開建,標志著南通進入“地鐵時代”。

(1)地鐵列車車體大量使用的鎂鋁合金屬于_____(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鎂鋁合金的優(yōu)點是_____。

(2)地鐵建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鋼鐵。工業(yè)煉鐵可利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3)地鐵信息傳輸系統(tǒng)中使用的光導纖維和電子芯片的關鍵材料分別為二氧化硅(SiO2)和晶體硅(Si)。將二氧化硅轉化為硅的過程屬于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地鐵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漿以及機械漏油等,都會對水體產生污染。使用活性炭可對污水進行處理,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5)為確保消防安全,地鐵隧道中須安裝自動噴淋系統(tǒng)。噴出的水能滅火的原因是_____。

(6)地鐵施工工程車的尾氣中含NO、CO.尾氣經過如圖2所示催化轉化后,可實現(xiàn)達標排放。寫出單質X的化學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硫酸銨肥料混入了少量生石灰后,因生成的NH3全部逸出,導致?lián)p失了部分氮(生石灰已作用完全) ,取質量均為10克的該肥料兩份進行實驗:

①將一份干燥,除去水分后測得質量為9.9克;

②將另一份與足量生石灰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并將產生的氣體全部通過裝有足量堿石灰的干燥管,充分反應后,測得干燥管和管內物質的總質量比通入氣體前增加了1.18克。

提示:1. (NH4)2SO4+CaO CaSO4+H2O+2NH3↑(肥料中雜質,不參與反應)

2.堿石灰不與氨氣反應,常用作氨氣的干燥劑

(1)實驗②產生的水的質量為________

(2)計算肥料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一個充滿O2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溫條件下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結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該小組成員對容器中反應后的氣體進行如下探究:

(知識回顧)碳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的產物是不同的,寫出碳不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提出猜想)

(1)小紅對容器中氣體的組成提出如下四種猜想,你認為其中明顯不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C和CO B.只有CO C.CO和O2 的混合氣體 D.只有CO2

(2)小明認為容器中的氣體還可能是CO和 CO2的混合氣體;小強認為容器中的氣體還可能是CO2和O2

(實驗探究1)小明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

請回答下列問題:

(3)裝置C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則裝置A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裝置D玻璃管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實驗探究2)小強把小明實驗裝置D的氧化鐵換成了銅絲網,并去掉E裝置驗證其猜想。

(步驟1)先加熱裝有銅絲網的玻璃管一段時間后,再通入容器中氣體,觀察現(xiàn)象;

(步驟2)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

(反思評價)指導老師在分析其實驗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

①步驟1應先通入容器中氣體一段時間后方可加熱。你認為這樣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沒有必要進行步驟2的實驗,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括號中為方法或試劑),你認為可行的是

A. 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硫酸亞鐵溶液、硝酸銅溶液、銀絲)

B. 區(qū)分二氧化錳和氧化銅兩種固體粉末(觀察顏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D. 分離氧化鈣中混有的碳酸鈣粉末(加水溶解,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甲轉化為丙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B. 轉化①中甲和O2反應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C. 轉化②是化合反應 D. 丙中氫、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6: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成另一種物質,下列各組物質按甲、乙、丙的順序不符合圖示要求的是( 。

A. C、CO、O2 B. Mg、MgCl2、ZnSO4

C. Ca(OH)2、CaCl2、Na2CO3 D. BaCl2、BaC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楊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無明顯變化,他和小組同學以“酸與堿能否發(fā)生反應”為課題進行了科學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滴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繼續(xù)往上述試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斷振蕩,如果觀察到_____現(xiàn)象,證明了滴加的稀硫酸過量。

(實驗二)按照“證明反應后NaOH消失了”這個角度,同學們又設計了實驗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鹽酸同樣證明了酸和堿能發(fā)生反應,其中試劑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無明顯現(xiàn)象,CO2與NaOH溶液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呢?小組同學對此繼續(xù)探究。

(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實驗三)

小組同學設計了多角度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驗,如實驗三圖所示(裝置已連接好,氣密性良好,止水夾a和b已關閉,部分儀器已略去)。

(溫馨提示)CO2與乙醇不反應,本實驗條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計。

(1)把注射器Ⅰ中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滿CO2的三口燒瓶中,輕輕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把導管d移出石灰水,打開止水夾a、b,再從導管C端往三口燒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過了一段時間后,先把導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著關閉止水夾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鹽酸注入三口燒瓶內,觀察到三口燒瓶中產生氣泡,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實驗從_____角度證明了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總結歸納)對于無明顯現(xiàn)象的反應,可以通過改變實驗裝置,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觀察到明顯的反應現(xiàn)象,從而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