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取用NaOH溶液時,發(fā)現(xiàn)瓶口有白色粉末狀物質(zhì),小組成員質(zhì)疑該NaOH溶液可能已變質(zhì),于是進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與假設)
猜想I:沒有變質(zhì),溶液中溶質(zhì)是NaOH
猜想Ⅱ:部分變質(zhì),溶液中溶質(zhì)是_______。
猜想Ⅲ:完全變質(zhì),溶液中溶質(zhì)是Na2CO3
(探究過程)
(1)取一定量的該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猜想I不成立,產(chǎn)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重新取一定量的該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接下來的實驗操作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則說明猜想Ⅱ成立。若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這種說法_____(選擇可行或不可行),簡述理由:_______。
(結論與反思)
NaOH易與空氣中的_______反應而變質(zhì),故應注意密閉保存。
【答案】NaOH和Na2CO3 鹽酸(或稀硫酸)(鹽酸寫HCl不給分 )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溶液液變紅色 不可行 若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會引入氫氧根離子,干擾NaOH的檢驗,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若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也可以) CO2(或二氧化碳)
【解析】
(1)猜想Ⅱ是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即一部分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另一部分氫氧化鈉沒有變質(zhì),因此,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NaOH和Na2CO3;
(2)取一定量的該NaOH溶液,加入某試劑,產(chǎn)生了氣泡,根據(jù)稀酸與碳酸鹽反應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可知,某試劑為稀酸,故填寫:鹽酸(或稀硫酸);
(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故填寫: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根據(jù)氯化鈣與可溶性碳酸鹽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重新取一定量的該NaOH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寫:有白色沉淀生成;
(5)當猜想Ⅱ成立時,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溶質(zhì)中有碳酸鈉,要驗證有氫氧化鈉,需用無色酚酞檢驗溶液的酸堿性,無色酚酞變紅,證明溶液中有氫氧化鈉,故填寫:再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溶液液變紅色;
(6) 不能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故填寫:不可行;
(7)原因是:若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會引入氫氧根離子,干擾NaOH的檢驗,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故填寫:若將CaCl2溶液換為Ca(OH)2溶液,會引入氫氧根離子,干擾NaOH的檢驗,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8)氫氧化鈉易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而變質(zhì),因此,要密封保存,故填寫:CO2(或二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實驗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 |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 高錳酸鉀中含有氧氣 |
B |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燃著的木條立即熄滅 | 集氣瓶中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
C | 硫、磷、鎂、鐵在氧氣中燃燒都只生成一種物質(zhì) | 在氧氣中的燃燒反應都是化合反應 |
D | 電解水只生成了氧氣和氫氣 |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學習要建構若干基本觀念,以下四類化學基本觀念中認識正確的是(____)
A元素觀: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B分類觀:從結構上看,和都屬于金屬元素
C變化觀:一氧化碳可轉化成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可轉化成一氧化碳
D微粒觀:水是由____________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鎂在空氣中燃燒
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燒杯中滴加一定質(zhì)量的水
C.用等質(zhì)量、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過氧化氫溶液在有無催化劑條件下制取氧氣
D.向盛有一定質(zhì)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通過紅磷燃燒前后質(zhì)量的測定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實驗,用紅熱的玻璃管引燃紅磷,實驗現(xiàn)象是:紅磷燃燒,產(chǎn)生________,放出大量熱。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實驗中氣球的作用除了使裝置密閉之外,還可以防止______;紅磷點燃前后,天平始終保持平衡,說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______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實驗時若取用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的結果______(選填“有”或“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向該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Ba(OH)2溶液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 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 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 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硫酸銅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吸水性很強,吸水后反應生成藍色的五水合硫酸銅[Cu(H2O)4]SO4·H2O或CuSO4·5H2O],其水溶液因水合銅離子的緣故而呈現(xiàn)出藍色,故在實驗室里無水硫酸銅常被用于檢驗水的存在。硫酸銅常見的形態(tài)為藍色晶體,即五水合硫酸銅,俗稱膽礬或藍礬,它并不穩(wěn)定,在加熱的條件下,逐漸失去結晶水而變成硫酸銅粉末,給硫酸銅粉末繼續(xù)加熱至650℃高溫,可分解為黑色氧化銅、二氧化硫及氧氣 (如圖為膽礬加熱過程中固體質(zhì)量與溫度的關系)。
硫酸銅有廣泛的應用,如:工業(yè)上可用于電鍍、定氨催化劑,無水硫酸銅用作脫水劑和氣體干燥劑;農(nóng)業(yè)上可與熟石灰混合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用于殺菌劑;醫(yī)療上可用于檢測貧血及作催吐劑。
硫酸銅可以通過不同種方法制得,比如,下面的方法便可以制取硫酸銅。
硫酸銅屬于重金屬鹽,有毒,對于人和動物都可因誤食一定量而導致死亡,所以用量必須嚴格控制,若誤食,應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雞蛋清等富含蛋白質(zhì)食品,或者使用EDTA鈣鈉鹽解毒。
(1)硫酸銅溶液呈現(xiàn)為藍色的原因是___。
(2)無水硫酸銅檢驗水存在的顏色變化是___。
(3)膽礬加熱至650℃高溫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
(4)在制備硫酸銅流程中,過濾后的溶液是___硫酸銅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5)關于硫酸銅說法正確的是___。
A 五水合硫酸銅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250
B 膽礬受熱至102℃時失去了部分結晶水
C 無水硫酸銅可作氣體干燥劑
D 硫酸銅的水溶液也稱作為波爾多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包固體,可能含有鎂粉、碳粉、氧化銅、氫氧化鈉、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固體的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生成白色沉淀濾渣乙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寫名稱或化學式均可,下同),證據(jù)是____________;
(3)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
(4)實驗結束后,該興趣小組將濾液C和濾液D都倒入廢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清液E為藍色,經(jīng)檢驗, E中不含氯離子,則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圖。
(1)操作X的名稱是__________,試劑A的名稱是__________。
(2)一氯胺(NH2Cl)也是一種新型飲用水消毒劑,用NH2Cl消毒時,發(fā)生反應為,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
(3)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離子、鎂離子,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健康不利,生活中可以選用_______鑒別硬水和軟水。
(4)下圖為電解水實驗裝置圖,若正極產(chǎn)生6mL氣體,則負極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mL。檢驗正極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使用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