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一溶液是由鹽酸、硫酸、硫酸鐵、氯化鐵、稀硝酸、硝酸鐵幾種中的兩種混合而成,向該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體積與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該溶液是( )
A.硝酸、硝酸鐵B.硫酸、氯化鐵
C.鹽酸、氯化鐵D.鹽酸、硫酸鐵
【答案】AC
【解析】
根據(jù)圖像可知,加氫氧化鋇溶液開始沒產(chǎn)生沉淀,反應一段時間再產(chǎn)生沉淀,說明混合物中的兩種物質(zhì)都與氫氧化鋇反應,且一種反應無現(xiàn)象,另一種反應產(chǎn)生沉淀。
A、向硝酸和硝酸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優(yōu)先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即氫氧化鋇先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無沉淀生成;硝酸被反應完后,氫氧化鋇與硝酸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硝酸鋇,符合題意;
B、硫酸和氫氧化鋇生成硫酸鋇和水,氯化鐵和氫氧化鋇生成氫氧化鐵和氯化鋇,反應一開始就有硫酸鋇沉淀,故不符合條件;
C、向鹽酸和氯化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優(yōu)先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即氫氧化鋇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無沉淀生成;鹽酸被反應完后,氫氧化鋇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鋇,符合題意;
D、鹽酸和氫氧化鋇生成氯化鋇和水,一旦生成氯化鋇,氯化鋇即可與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鐵,硫酸鋇不會被鹽酸溶解,因此開始就有沉淀,故不符合條件。
故選:AC。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Y形管可以開展多種實驗研究。
(1)用Y形管制備氣體。若固體A為黑色,B為無色液體,則產(chǎn)生的氣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2)用Y形管檢驗反應產(chǎn)物。固體A為碳酸氫鈉,為檢驗加熱后產(chǎn)物中有CO2,液體B為_________________。
(3)用Y形管測定黃銅(銅鋅合金)中Zn的含量。則可從下圖中選用的一種裝置為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現(xiàn)提供下列裝置,請回答下列實驗問題:
①上圖C裝置中,甲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將雙氧水加入二氧化錳粉末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是_____( 填標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導管口氣泡_______ 時, 開始收集氣體。
③實驗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氣囊”的裝置順序制取純凈、干燥的CO2氣體,第一個F裝置盛放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第二個F裝置盛放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
(2)實驗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甲瓶中充滿二氧化碳,乙中液體是水,實驗前K關(guān)閉。
①將膠頭滴管中的濃NaOH溶液擠入瓶中,振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②打開止水夾K,觀察到乙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將分液漏斗中的稀鹽酸注入甲中,觀察到乙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粒子個數(shù)比為________;
(2)該化學變化中不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一個“”分子是由________個原子構(gòu)成的。
(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操作是將__________(寫溶質(zhì)的化學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種溶液中。
(2)若用稀硫酸代替(1)中的稀鹽酸,將稀硫酸逐滴加入至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當?shù)渭拥揭欢坎⒊浞址磻獣r,請對燒杯中溶質(zhì)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此時燒杯中的溶質(zhì)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shè))Ⅰ:Na2SO4;Ⅱ:_____________;Ⅲ:Na2SO4和NaOH。
(實驗與探究)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取少量上述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溶液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Ⅱ正確 |
取少量上述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溶液 | ______________ | 猜想Ⅲ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和MgSO4,從Na2SO3溶液、HCl(稀)、Ba(NO3)2溶液、K2CO3溶液、Ba(OH)2溶液中選擇A、B、C 三種試劑,按以下步驟實驗:
(1)A、B、C三種試劑中的溶質(zhì)的化學式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2)在實驗1中,所加的 A 溶液應該過量,目的是______.
(3)實驗Ⅱ中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4)實驗Ⅲ中,要得到較為純凈的KCl溶液,所加試劑C應當適量.在此實驗中,當試劑加到______的時候,就應停止再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1)請用化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①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原因是升溫使氣體溶解度_____________。
②食物保存在冰箱中不易變質(zhì),是因為化學反應速率與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③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食用“加鐵醬油”可預防__________。
④醫(yī)療急救時需要用純氧,是因為氧氣___________。
(2)小明一家與朋友們決定使用“共享汽車”出行。
①制造汽車使用了多種材料,“共享汽車”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鎂鋁合金 B玻璃鋼 C塑料
②將鎂鋁合金與鋁片相互刻畫,在鋁片表面留下明顯劃痕,說明鎂鋁合金的硬度___________鋁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③使用“共享汽車”出行的好處有_____ (填標號)
a降低出行成本
b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c節(jié)約能源
d降低交通壓力
④汽車的鉛蓄電池放電工作時,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 ,據(jù)此可知,鉛蓄電池在放電時,溶液的pH不斷____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⑤車載滅火器使用時會噴出泡沫,覆蓋在可燃物表面,其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間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
(1)物質(zhì)X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從圖中任選一種物質(zhì), 它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
(2)在物質(zhì)的分類中,CO 屬于_______________(填標號);
A 單質(zhì)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3)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業(yè), 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__。
(4)寫出如圖轉(zhuǎn)化關(guān)系中屬于化合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寫出CH4→X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H2CO3,不穩(wěn)定極易分解,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對“暖寶寶”的發(fā)熱原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某品牌“暖寶寶”的主要成分為鐵粉、水、食鹽、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樹脂。食鹽對鐵粉生銹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種優(yōu)良的保溫材料;吸水性樹脂具有特強吸水、保水能力,且可反復釋水、吸水。
實驗探究:小組同學利用圖1所示的裝置,完成下列表格中的3個實驗。測得錐形瓶內(nèi)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
實驗 | 放入錐形瓶中的物質(zhì) |
1 | 5 g鐵粉、1 g氯化鈉 |
2 | 5 g鐵粉、1 g氯化鈉、1.5 mL水 |
3 | 5 g暖寶寶袋內(nèi)物質(zhì) |
(1)實驗1中溫度幾乎不變的原因是______。
(2)能證明實驗2中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的依據(jù)是_____。
(3)“暖寶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4)“暖寶寶”發(fā)熱的原理是: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打開使用后的“暖寶寶”可觀察到固體為紅棕色,則該物質(zhì)可能是___。
(5)將溫度傳感器改為濕度傳感器,重復實驗3,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造成濕度逐漸增大的原因可能與“暖寶寶”中有關(guān)的成分是__。
(6)從能量轉(zhuǎn)化角度,“暖寶寶”發(fā)熱的實質(zhì)是將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能。
(7)“暖寶寶”貯存與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____(寫1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