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撥千斤――杠桿的平衡條件.增大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較小的動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體.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有一小組的同學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們經(jīng)過實驗獲得下列數(shù)據(jù)

于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驗證.你認為他們的實驗過程存在什么問題?
(1)他們只從一次是研究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必須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得出.
(2)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相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試回答“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的幾個問題:
(1)實驗前,發(fā)現(xiàn)杠桿處于如圖所示位置,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動(選填“右”或“左”).
(2)在杠桿已經(jīng)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同學繼續(xù)實驗,獲得下表數(shù)據(j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們就確認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們的實驗過程存在什么問題?
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且力和力臂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且力和力臂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在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如圖所示,此時可將右端螺母向
 邊旋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3 4 4 3
(2)實驗中他得到了下列一組數(shù)據(jù),于是他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他的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3)實驗中共有6個鉤碼,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調節(jié)好杠桿后,在杠桿左邊離支點2格的A處掛了3個鉤碼,如圖中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你在杠桿右邊掛上鉤碼(用一種方法).你的方法是
在杠桿右邊、離支點3格的位置掛2個鉤碼
在杠桿右邊、離支點3格的位置掛2個鉤碼

(4)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
.通過實驗,你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遼陽)小麗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1)小麗將杠桿放在支架上后,呈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則她應該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
便于測量力臂

(2)調節(jié)好杠桿后,小麗將兩個重均為0.5N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又將彈簧測力計掛在杠桿b處的細線上,豎直向
(填“上”或“下”)拉彈簧測力計,能使杠桿再次平衡.操作時,小麗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太小,不能準確讀數(shù),請你幫她找出一種改進的方法:
增加鉤碼數(shù)或將彈簧測力計向右移
增加鉤碼數(shù)或將彈簧測力計向右移

(3)小麗通過實驗獲得了三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第3次實驗中的阻力臂L2應為
2
2
cm;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6 3 4
2 3 5 5 3
3 4 4 8
分析上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杠桿在
靜止
靜止
勻速轉動
勻速轉動
兩種情況下都叫做杠桿平衡,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